首页 理论教育晋军战和之争的结果及《左传》摘要

晋军战和之争的结果及《左传》摘要

【摘要】:甲午晦,楚晨压晋军而陈。时年尚幼,故其父称其为“童子”。故战败后子重逼子反自杀。译文五月,晋军渡过黄河。六月,晋、楚两军在鄢陵相遇。六月的最后一天,楚军在清晨逼近晋军并摆开阵势。晋国的军吏为此担心。

五月,晋师济河。闻楚师将至,范文子欲反,曰:“我伪逃楚,可以纾忧。夫合诸侯,非吾所能也,以遗能者。我若群臣辑睦以事君,多矣。”武子曰:“不可。”

六月,晋、楚遇于鄢陵。范文子不欲战,郤至曰:“韩之战,惠公不振旅;箕之役,先轸不反命;邲之师,荀伯不复从。皆晋之耻也。子亦见先君之事矣。今我辟楚,又益耻也。”文子曰:“吾先君之亟战也,有故。秦、狄、齐、楚皆强,不尽力,子孙将弱。今三强服矣,敌楚而已。惟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

甲午晦,楚晨压晋军而陈。军吏患之。范匄趋进,曰:“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晋、楚唯天所授,何患焉?”文子执戈逐之,曰:“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

栾书曰:“楚师轻窕,固垒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击之,必获胜焉。”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其二卿相恶;王卒以旧;郑陈而不整;蛮军而不陈;陈不违晦;在陈而嚣,合而加嚣,各顾其后,莫有斗心。旧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

——《成公十六年》

注 释

①伪:通“为”,如果,假如。

②辑睦:和睦,齐心协力。

③韩之战:指鲁僖公十五年(前645)的秦、晋韩之战,晋国战败,晋惠公被俘。

④不振旅:失败。振旅:治兵而归,胜利而归。

⑤箕之役: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前627)的晋、狄箕之战,晋军主帅先轸战死。

⑥邲之师:指鲁宣公十二年(前597)的晋、楚邲之战,晋国战败。

⑦荀伯:荀林父。不复从:没从原路回兵。指失败。从:周旋

⑧范匄:即范宣子,范文子士燮之子,亦称士匄。时年尚幼,故其父称其为“童子”。

⑨塞井夷灶,陈于军中:古代军中须凿井垒灶以取水炊饭,由于楚军进逼,晋军阵地变小,故范匄建议塞井夷灶,列阵于军中。

⑩疏行首:将行列间道路隔宽。行首:行道。古人作战,行列欲其疏阔。

⑪轻窕:同“轻佻”,浮躁。

⑫间:空隙,缺点。

⑬二卿相恶:指楚国子反与子重不和。故战败后子重逼子反自杀。

⑭旧:旧家子弟。一说老兵。

⑮蛮军:指楚王带来的楚国南方的蛮族军队。

⑯陈不违晦:古代迷信,认为晦日不宜布阵作战,但楚军却不回避,故郤至说这也是楚军的一间。

译 文

五月,晋军渡过黄河。听说楚军将要到来,范文子想撤军回去,说:“我们如果避让楚国,可以缓解国内的忧患。会合诸侯交战,不是我们所能办到的,还是留给有能力的人去干吧。如果我们群臣能和衷共济事奉国君,那也就足够了。”栾书说:“不行。”

六月,晋、楚两军在鄢陵相遇。范文子不想与楚军交战,郤至说:“韩之战,惠公不能凯旋而归;箕之战,先轸没能生还复命;邲之战,荀林父战败,不能再与楚军周旋。这些都是晋国的耻辱。先君时的这些战役您也都见过吧?如今我们要是再躲避楚军,这又是增加耻辱了。”范文子说:“我们先君多次作战,是有原因的。秦、狄、齐、楚当时都很强大,要是我们不尽力,子孙将会被削弱。现在秦、狄、齐三强国已经归服了,敌手只剩下楚国一个而已。只有圣人才能使内外都没有忧患,我们不是圣人,国外安宁则国内必然会产生忧患。何不放过楚国,把它当作引起我们戒惧的外部忧患呢?”

六月的最后一天,楚军在清晨逼近晋军并摆开阵势。晋国的军吏为此担心。范匄跑进营帐,说:“填掉井,铲平灶,在军中摆开阵势,并使行列间道路疏阔,就行了。晋、楚都是上天所眷顾的国家,怕什么?”范文子拿起戈来赶他走,说:“国家的存亡是由天意决定的,小孩子懂什么?”

栾书说:“楚军轻浮急躁,我们只要固守营垒以等待,三天后楚军必退。等其撤退时再出击,必获全胜。”郤至说:“楚军有六处弱点,这次的机会不可丢失。楚国二卿不和;楚王的亲兵都是旧家子弟;郑军虽摆开阵势,但军容不整;虽有南蛮军队,但并未摆开阵势;布阵而不避开晦日;士卒在阵中喧哗吵闹,两军相遇后就会更加喧闹,各自想着逃脱的后路,全无斗志。旧家子弟未必都是精兵,晦日布阵犯了大忌。我军必能打败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