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晋、楚毁约再起兵,左传:郑背叛晋国,子驷与楚结盟

晋、楚毁约再起兵,左传:郑背叛晋国,子驷与楚结盟

【摘要】:郑人闻有晋师,使告于楚,姚句耳与往。一说谓晋国才能出兵。郑国背叛晋国,子驷前往武城与楚共王结盟。……郑国人设伏兵袭击,在汋陵打败宋军,擒获将、乐惧。卫献公攻打郑国,到达鸣雁,是为了晋国而出兵。四月十二日,晋军出兵。郑国人闻知晋军来攻,就派人去报告楚国,姚句耳也一同前往。楚共王发兵救援郑国,司马子反率领中军,令尹子重率领左军,右尹子辛率领右军。

十六年春,楚子自武城使公子成以汝阴之田求成于郑。郑叛晋,子驷从楚子盟于武城。

……

郑子罕伐宋,宋将、乐惧败诸汋陂。退,舍于夫渠,不儆,郑人覆之,败诸汋陵,获将、乐惧。宋恃胜也。

卫侯伐郑,至于鸣雁,为晋故也。

晋侯将伐郑,范文子曰:“若逞吾愿,诸侯皆叛,晋可以逞。若唯郑叛,晋国之忧,可立俟也。”栾武子曰:“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必伐郑。”乃兴师。栾书将中军,士燮佐之。郤锜将上军,荀偃佐之。韩厥将下军,郤至佐新军,荀罂居守。郤犨如卫,遂如齐,皆乞师焉。栾黡来乞师,孟献子曰:“晋有胜矣。”戊寅,晋师起。

郑人闻有晋师,使告于楚,姚句耳与往。楚子救郑,司马将中军,令尹将左,右尹子辛将右。过申,子反入见申叔时,曰:“师其何如?”对曰:“德、刑、详、义、礼、信,战之器也。德以施惠,刑以正邪,详以事神,义以建利,礼以顺时,信以守物。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节,时顺而物成。上下和睦,周旋不逆,求无不具,各知其极。故《诗》曰:‘立我烝民,莫匪尔极。’是以神降之福,时无灾害,民生敦庞,和同以听,莫不尽力以从上命,致死以补其阙。此战之所由克也。今楚内弃其民,而外绝其好,渎齐盟,而食话言,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民不知信,进退罪也。人恤所厎,其谁致死?子其勉之!吾不复见子矣。”

姚句耳先归,子驷问焉,对曰:“其行速,过险而不整。速则失志,不整丧列。志失列丧,将何以战?楚惧不可用也。”

——《成公十六年》

注 释

①武城:在今河南南阳北。汝阴:汝水之南,在河南郏县与叶县之间。

②子驷:郑穆公之子,名

③将、乐惧:皆宋大夫。汋(shuó)陂:宋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与宁陵之间。

④夫渠:当离汋陂不远。

⑤鸣雁:在今河南杞县北。

⑥逞吾愿:满足我使晋国政治安定、国家强盛的愿望。逞:满足。

⑦逞:缓。此句谓晋国内部祸患可以得到缓解。一说谓晋国才能出兵。

⑧立俟:站着就能等得到、看得见。

⑨荀偃:即中行献子,一称中行偃,荀林父之孙,荀庚之子。

⑩栾黡:即栾桓子,栾书之子。

⑪姚句耳:郑大夫。非正式使者,故云“与往”。

⑫右尹:楚国官名。子辛:即公子壬夫,字子辛。

⑬详:通“祥”,指用心精诚专一。

⑭“立我蒸民”二句:出自《诗经·周颂·思文》,意谓周祖先后稷安置众民,无人不合乎准则。烝:众。

⑮敦:富厚。庞:富足。

⑯齐:通“斋”,斋戒,古代盟誓前须斋戒沐浴。

⑰奸时以动:鄢陵之战在周历四月(夏历二月),正是春耕时节,故云。

⑱厎:至,往。

译 文

鲁成公十六年春,楚共王从武城派公子成以割让汝水以南的田地为条件向郑国求和。郑国背叛晋国,子驷前往武城与楚共王结盟。

……

郑国子罕伐送,宋国的将、乐惧在汋陂打败郑军。宋军退兵,驻扎在夫渠,却未加警戒。郑国人设伏兵袭击,在汋陵打败宋军,擒获将、乐惧。宋军败在仗恃打了胜仗而不加戒备。

卫献公攻打郑国,到达鸣雁,是为了晋国而出兵。

晋厉公准备攻打郑国,范文子说:“如果能满足我的愿望,诸侯都背叛晋国,晋国内部的祸患就能得到缓解。如果仅仅郑国背叛,晋国的忧患马上就会到来。”栾桓子说:“不能够在我们这一代失去诸侯,一定要攻打郑国。”于是出兵伐郑。栾书率领中军,士燮辅佐他。郤锜率领上军,荀偃辅佐他。韩厥率领下军,郤至辅佐新君,荀罂留守国内。郤犨去卫国,接着去齐国,都是为了请求出兵之事。栾黡也到鲁国请求出兵,孟献子说:“晋国胜券在握了。”四月十二日,晋军出兵。

郑国人闻知晋军来攻,就派人去报告楚国,姚句耳也一同前往。楚共王发兵救援郑国,司马子反率领中军,令尹子重率领左军,右尹子辛率领右军。经过申地时,子反入城去拜见申叔时,说:“这次出兵结果将会怎么样?”申叔时回答说:“德行、刑罚、赤诚、义理、礼法、信用,都是战争取胜的必备条件。道德用来施予恩惠,刑罚用来纠正邪恶,赤诚用来事奉神灵,义理用来获取利益,礼法用来顺应时势,信用用来保有万物。人民生活富裕,道德就自然纯正。使用人民若于国有利,则办事就会节制。顺应时势,事情就会成功。上下和睦,行为处事就不会受阻,凡是有所求的都无不具备,各人都懂得行事的准则。所以《诗经》上说:‘先王治理民众,让他们无不懂得行为的准则。’因而神灵降下幸福,一年四季都没有灾害,人民生活敦厚富足,同心协力,听从指挥,无不尽心尽力,服从上面的命令,甘愿牺牲生命以弥补国家的损失。这就是战争之所以取胜的原因。现在楚国,对内抛弃他的人民,对外弃绝与他友好的国家,亵渎斋戒盟誓之事,说过的话不兑现,违背农时而兴师动武,以百姓的疲劳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人民不懂得什么是信义,进退都可能获罪。士卒对奔赴前线心感忧虑,还有谁肯卖命送死?你努力自勉吧!我不会再见到你了。”

姚句耳先回到郑国,子驷问他楚军的情况,他回答说:“他们前进迅速,经过险地队伍不整齐。前进迅速就会疏于考虑,队伍不整齐就不成阵列。疏于考虑,不成阵列,将凭什么作战?楚军恐怕不能依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