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鲁三桓逐东门氏-《左传》中的政治斗争

鲁三桓逐东门氏-《左传》中的政治斗争

【摘要】:——《宣公十八年》注释①公孙归父:东门氏,字子家,襄仲之子。此时三桓势力已大,掌握鲁国政权,凌驾于鲁君之上。

公孙归父以襄仲之立公也,有宠,欲去三桓以张公室。与公谋而聘于晋,欲以晋人去之。

冬,公薨。季文子言于朝曰:“使我杀適立庶以失大援者,仲也夫。”臧宣叔怒曰:“当其时不能治也,后之人何罪?子欲去之,许请去之。”遂逐东门氏。

子家还,及笙,坛帷,复命于介。既复命,袒、括发,即位哭,三踊而出。遂奔齐。书曰:“归父还自晋。”善之也。

——《宣公十八年》

注 释

①公孙归父:东门氏,字子家,襄仲之子。襄仲:鲁庄公之子,因家住曲阜东门,故称东门氏,称东门襄仲,亦称公子遂。鲁文公十八年(前609),襄仲杀太子恶及公子视而立鲁文公庶子俀为君,即鲁宣公。

②三桓:鲁国的孟孙、叔孙、季孙三个家族,皆出于鲁桓公,故称三桓。此时三桓势力已大,掌握鲁国政权,凌驾于鲁君之上。

③季文子:季孙行父,鲁国正卿,季孙氏宗主。

④適:通“嫡”。

⑤仲也夫:按,季文子知公孙归父之谋,宣公一死,便欲以“杀嫡立庶”之罪驱逐东门氏。

⑥臧宣叔:臧孙许,鲁大夫。

⑦许请去之:臧孙许时为鲁国司寇,主行刑,因此请求除去公孙归父。

⑧坛:筑土为坛。帷:用帷幕围住土坛。

⑨复命于介:古代礼制,使者出使,得知其君死讯,如果已入所聘之国国境,则仍须完成使命。返国后,在死君灵前复命。公孙归父此时已闻知君死,家人被逐,因此在途中设坛帷,让副手坐其中以代宣公,向他报告完成使命的情况。介:副手。使者有上介、众介,上介为副手,众介为助手,此指上介。

⑩袒:脱去外衣,露出里衣。括发:以麻束发。

⑪即位哭:就自己之位而哭。

⑫三踊:三顿足。古代遭丧,有擗踊之仪。擗指椎胸,踊犹顿足。男踊女擗,表示哀痛之至。

译 文

公孙归父因为其父襄仲当年拥立宣公,很受宣公宠爱,他想要驱逐三桓来扩张鲁国公室的势力。他与宣公谋划商议,然后到晋国聘问,想借助晋国的力量除去三桓。

冬天,鲁宣公去世。季文子在朝廷上说:“让我们杀死嫡子而立庶子为君,以致失去大国援助的,就是襄仲啊!”臧宣叔发怒说:“当时不能治襄仲的罪,他的后人又有什么罪?你如果要除掉他,我臧孙许就请求去除掉他。”于是就把东门氏驱逐出鲁国。

公孙归父从晋国回国,到达笙地,筑土为坛,设置帷幕,向他的副手行复命的礼仪。复命仪式结束后,他脱去上衣,以麻束发,按照礼节到规定的位置上哭奠,顿足三次后退出。于是逃亡齐国。《春秋》记载说:“归父从晋国回来。”这是赞赏他不失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