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申叔时劝陈国不灭,结果如何?

申叔时劝陈国不灭,结果如何?

【摘要】: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谓陈人无动①,将讨于少西氏②。遂入陈,杀夏舒,诸栗门③。申叔时⑥使于齐,反,复命而退。

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谓陈人无动,将讨于少西氏。遂入陈,杀夏舒,诸栗门。因县陈。陈侯在晋。

申叔时使于齐,反,复命而退。王使让之,曰:“夏舒为不道,弑其君,寡人以诸侯讨而戮之,诸侯、县公皆庆寡人,女独不庆寡人,何故?对曰:“犹可辞乎?”王曰:“可哉。”曰:“夏舒弑其君,其罪大矣,讨而戮之,君之义也。抑人亦有言曰:‘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诸侯之从也,曰讨有罪也。今县陈,贪其富也。以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无乃不可乎?”王曰:“善哉!吾未之闻也。反之,可乎?”对曰:“吾侪小人所谓“取诸其怀而与之”也。”乃复封陈。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故书曰:“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书有礼也。

——《宣公十一年》

注 释

①动:惊惧。

②少西氏:指夏徵舒家族

(chuàn):车裂。栗门:陈国城门名。

④县:此作动词,指以其地为楚县。

⑤陈侯:此指陈灵公太子午,当时避乱在晋国

⑥申叔时:楚大夫。

⑦辞:此作动词,陈辞,陈说。

⑧蹊:小路。此作动词,践踏。

⑨反之:恢复陈国。

⑩吾侪小人:吾辈小人,当时习惯自谦语。

⑪“乡取一人”二句:意谓从陈国的每个乡里取一人带回楚国,聚居一地,取名夏州,以彰扬楚国伐陈的武功。

译 文

冬天,楚庄王为了陈国夏氏作乱的缘故,率军攻打陈国。楚人告诉陈国人不要害怕,说此行只讨伐少西氏。楚军于是进入陈国,杀死夏徵舒,把他的尸体在栗门车裂。楚庄王把陈国设为楚国的一个县。陈侯当时在晋国。

申叔时出使齐国,回到楚国,向楚庄王汇报使命完成后就退下了。楚庄王派人责备他说:“夏徵舒不合为臣之道,杀死他的国君,寡人率领诸侯讨伐他并把他杀了,诸侯、县公都向寡人祝贺,唯独你不向寡人祝贺,是什么原因?”申叔时回答说:“我还可以陈述理由吗?”楚庄王说:“可以啊。”申叔时说:“夏徵舒杀死他的国君,他的罪够大了,您讨伐并杀死他,这是君王在行仁义啊。不过人们也有这么一句话说:‘有人牵着牛践踏别人的田,就把他的牛夺过来。’牵牛践踏别人田地的人,确实是有罪的。但夺走他的牛,惩罚就太重了。诸侯追随君王出兵,是为了讨伐有罪的人。现在把陈国设为楚国的一个县,就是贪图它的财富。以讨伐有罪的人来召集诸侯,而以贪婪结束,这恐怕是不行的吧?”楚庄王说:“说的好!我还没听过这样的道理。恢复陈国,可以吗?”申叔回答说:“这就是我们这些小人所说的‘从别人怀里夺过来再还给他’呀。”楚庄王于是恢复了陈国并立了国君。从陈国每乡取一个人带回楚国,聚于一地,取名夏州。所以《春秋》记载说:“楚庄王进入陈国,送公孙宁、仪行父回陈国。”这是表明楚庄王这事做得合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