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晋惠公贿秦归国,齐隰朋会秦师护送晋惠公回国

晋惠公贿秦归国,齐隰朋会秦师护送晋惠公回国

【摘要】:晋郤芮使夷吾重赂秦①以求入,曰:“人实有国,我何爱焉?入而能民②,土于何有③?”齐隰朋帅师会秦师,纳晋惠公。——《僖公九年》注释①重赂秦:指送重礼给秦国。晋惠公此番为求秦,割河外列城五,此是为割地作辩解。齐国隰朋率领军队和秦军会合,护送晋惠公回国。秦穆公对公孙枝说:“夷吾能安定晋国吗?”

晋郤芮使夷吾重赂秦以求入,曰:“人实有国,我何爱焉?入而能民,土于何有?”从之。

齐隰朋帅师会秦师,纳晋惠公。

秦伯谓郤芮曰:“公子谁恃?”对曰:“臣闻亡人无党,有党必有仇。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过,长亦不改,不识其他。”

公谓公孙枝曰:“夷吾其定乎?”对曰:“臣闻之,唯则定国。《诗》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文王之谓也。又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今其言多忌克,难哉!”公曰:“忌则多怨,又焉能克?是吾利也。”

——《僖公九年》

注 释

①重赂秦:指送重礼给秦国。此实为割地,以助其回国。

②能民:得民。

③土于何有:“何有于土”的倒装,意谓土地不足惜。晋惠公此番为求秦,割河外列城五,此是为割地作辩解。

④弱:年少。弄:贪玩。一说侮弄人。

⑤不过:适度,不过分。

⑥“不识不知”二句:出自《诗经·大雅·皇矣》,意谓好像不识不知,却顺着上天的法则。

⑦“不僭不贼”二句:出自《诗经·大雅·抑》。僭:差错。贼:伤害。

⑧不忌:不猜忌。不克:不好胜。

译 文

晋国郤芮让夷吾给秦国送重礼以请求秦国帮助他回国为君,他说:“国家已被别人占有,我们还有什么舍不得呢?回国能得到人民,土地有什么可惜的?”夷吾听从了他的话。

齐国隰朋率领军队和秦军会合,护送晋惠公回国。

秦穆公问郤芮:“公子依靠什么?”郤芮回答说:“臣下听说逃亡在外的人没有党羽,有了党羽必定就有仇人。夷吾从小不贪玩,能与人争斗但不过分,长大后也是这样,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秦穆公对公孙枝说:“夷吾能安定晋国吗?”公孙枝说:“臣听说,只有行为合乎法则才能安定国家。《诗经》上说:‘好像不识又不知,顺乎天意把国享。’文王治国就是如此。又说:‘不犯错不害人,少有不成为楷模的。’这说的是没有偏好也没有厌恶,不猜忌也不好胜。如今他的话既猜忌又好胜,要想安定国家,难啊!”秦穆公说:“猜忌就多怨恨,又怎么能取胜?这对我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