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郑葛之战: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军大败

周郑葛之战: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军大败

【摘要】: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郑国助周室东迁有功,郑武公、郑庄公皆为周朝卿士,后周王不满郑庄公跋扈专权,欲夺其政,至此时成行。译文周桓王不让郑庄公参与周朝政,于是郑庄公不再入周朝觐。秋季,周桓王率领诸侯讨伐郑国,郑庄公发兵抵抗。蔡、卫、陈军全都败逃,周天子的军队因此混乱,郑国的军队从两边合拢,进攻周军,周军终于大败。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

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必乱。蔡、卫不枝,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从之。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

战于,命二拒曰:“⑨动而鼓。”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

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

——《桓公五年》

注 释

①王:指周桓王。郑伯:指郑庄公。郑国助周室东迁有功,郑武公、郑庄公皆为周朝卿士,后周王不满郑庄公跋扈专权,欲夺其政,至此时成行。

②拒:或作“矩”,方形的阵势。当:抵挡,抵御。

③陈乱:指陈桓公死,公子佗杀太子免而自立,国人散乱。

④枝:同“支”,支持,支撑。

⑤萃:集中。

⑥集事:成功。

⑦鱼丽之陈:古代将步卒队形环绕战车进行疏散配置的一种阵法。兵车一队分为两偏,每偏二十五乘车。以步卒五人为伍,在车后,弥补偏间的缝隙。

葛:地名,在今河南长葛东北。

:大将所用军旗,用为号令。

⑩王亦能军:指周桓王仍能指挥军队。一说周桓王的军队虽败而不乱,有秩序地退却。或谓“亦”为“不”字之误,说王师大败,溃不成军。

⑪上人:出人之上,超越他人。

⑫陨:坠落,颠覆。

⑬多:满足。

译 文

周桓王不让郑庄公参与周朝政,于是郑庄公不再入周朝觐。秋季,周桓王率领诸侯讨伐郑国,郑庄公发兵抵抗。

周桓王率领中军;虢公林父率领右军,蔡军、卫军归其辖制;周公黑肩率领左军,陈军归其辖制。

郑国的子元建议用左方阵来对抗蔡军和卫军,用右方阵来对抗陈军,说:“陈国正逢内乱,人民没有战斗意志,如果先进攻陈军,他们必定败逃。周天子所领的中军士卒见到陈军逃奔,一定会发生混乱。蔡、卫的军队支撑不住,也一定会争先奔逃。接下来集中兵力对付周天子的中军,就可以取得胜利。”郑庄公采纳了他的建议。曼伯担任右方阵的指挥,祭仲足担任左方阵的指挥,原繁、高渠弥率领中军护卫郑庄公,摆出鱼丽之阵,兵车在前,步卒在后,步卒弥补兵车间的空隙。

双方在葛交战,郑庄公命令左右两边方阵说:“看到大旗挥动就击鼓进攻。”蔡、卫、陈军全都败逃,周天子的军队因此混乱,郑国的军队从两边合拢,进攻周军,周军终于大败。祝聃一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但桓王还能指挥军队。祝聃请求追击周军。郑庄公说:“君子不希望过分地占人上风,更何况敢欺凌天子呢?只要能够挽救自己,国家免于危亡,这就足够了。”

夜里,郑庄公派祭仲去慰劳周桓王,同时也问候他的左右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