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子伐陆浑之戎①,遂至于雒②,观兵③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④。④“楚子问鼎”句: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作为王权的象征,楚庄王问九鼎之大小轻重,有取代周王朝之意。成王定鼎于郏鄏:周成王在郏鄏营建东都洛阳,名王城,并迁九鼎于此。译文楚庄王讨伐陆浑一带的戎人,因而到达洛水边,在周都城郊陈兵炫耀。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问起九鼎的大小与轻重。......
2023-09-22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①。王贰于虢②,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③为质于郑,郑公子忽④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⑤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⑥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⑦。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⑧,要⑨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⑩,蘩蕰藻之菜⑪,筐筥锜釜之器⑫,潢污行潦之水⑬,可荐⑭于鬼神,可羞⑮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
》⑯,《雅》有《行苇》《泂酌》⑰,昭忠信也。”
——《隐公三年》
注 释
①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
②王贰于虢:周平王担心郑庄公权力过大,想分一部分权力给西虢公,以削弱郑庄公的实权。贰:两属,贰心。虢:指西虢公。
③王子狐:周平王之子,周桓王的叔父。
④公子忽:郑庄公之子,后即位为郑昭公。
⑤畀(bì):给与。
⑥温:周王畿内小国,在今河南温县南。
⑦成周:周的东都,遗址在今河南洛阳市。禾:稷类谷物。
⑧明:坦诚,开诚布公。恕:恕道,宽容待人。
⑨要:约束。
⑩涧溪:都是山间小沟。沼沚:均为小池塘。毛:凡地上所生植物都称毛,此指野草。
⑪:浅水中所生长的植物。蘩:俗称白蒿,草本植物。蕰藻:聚集的水草。
⑫筐筥:竹制盛器,方曰筐,圆曰筥。锜釜:均为炊具,有足曰锜,无足曰釜。
⑬潢:积水池。污:池塘。行潦:道路上的积水。
⑭荐:进献。
⑮羞:进献食品。
⑯《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采蘩》《采》:《诗经·国风·召南》中的两篇,均写妇女采集野菜以供祭祀。
⑰《雅》:指《诗经》中的《大雅》。《行苇》《泂酌》:《诗经·大雅》中的两篇,均有关宴飨。
译 文
郑武公、郑庄公先后担任周平王的卿士。平王又偏信虢公,想把朝政分一部分给虢公,郑庄公埋怨平王,平王说:“没有这回事。”因此,周、郑就交换人质。王子狐到郑国作人质,郑公子忽到周作人质。周平王驾崩,周王室的人想把政权全部交给虢公。四月,郑国祭足带兵强行收割了温地的麦子。秋天,又收割了成周的谷子。周、郑就此互相憎恨。
君子说:“诚意不是发自内心,交换人质也没有益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来办事,并用礼仪来约束,那么即使没有人质,又有谁能离间他们呢?如果确有诚意,即使是山沟、池塘里生长的野草,、蘩、蕰、藻这一类的野菜,筐、筥一般的竹器和锜、釜一类的器皿,大小池塘的积水乃至道路上的流水,都可进献鬼神,也可奉献王公。何况君子订立两国的信约,遵礼行事,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呢?《国风》中有《采蘩》《采
》,《大雅》中有《行苇》《泂酌》,就是为了表明忠信。”
有关左传的文章
楚子伐陆浑之戎①,遂至于雒②,观兵③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④。④“楚子问鼎”句: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作为王权的象征,楚庄王问九鼎之大小轻重,有取代周王朝之意。成王定鼎于郏鄏:周成王在郏鄏营建东都洛阳,名王城,并迁九鼎于此。译文楚庄王讨伐陆浑一带的戎人,因而到达洛水边,在周都城郊陈兵炫耀。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问起九鼎的大小与轻重。......
2023-09-22
六.去伪存真——解密戏说背后我们是一个喜欢研究故纸堆的民族,当现实中不能突破现状改善自身时,就只能在历史中寻求缓解,于是就有了历史的戏说。历史可以戏说,但真相不容隐瞒。于是,他以有病为由辞去了景帝朝的“郎”,随梁孝王到了梁国。一场“琴挑”的浪漫剧由此拉开帷幕。酒宴结束之后,司马相如派人用重金买通卓文君的侍女,直抒胸臆。......
2024-01-24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郑国助周室东迁有功,郑武公、郑庄公皆为周朝卿士,后周王不满郑庄公跋扈专权,欲夺其政,至此时成行。译文周桓王不让郑庄公参与周朝政,于是郑庄公不再入周朝觐。秋季,周桓王率领诸侯讨伐郑国,郑庄公发兵抵抗。蔡、卫、陈军全都败逃,周天子的军队因此混乱,郑国的军队从两边合拢,进攻周军,周军终于大败。......
2023-09-22
序 言中国古代讲求“为圣人隐,为尊者讳”,也就是对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的丰功伟绩可以大讲特讲,而他们干过的不太体面的事或者坏事则不能提不能讲,否则就犯了大忌。本书撷取了中国历史中几十个历史故事,内容涉及帝王身世、战争悬案、宫廷政变、历史谜案等,故事生动耐读,内容选材丰富,深入解读历史,力争给读者提供有关历史事件最权威、最丰富、最真实和最生动的信息,用现代眼光揭开历史真相,还历史一个清白。......
2024-01-24
均遭到叶名琛严拒。终于,这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从天而降,那就是本书第十一章侦破的、1856年10月8日发生的“亚罗”号所谓辱旗事件,证实了该事件全属子虚乌有,都是当时的驻穗代理领事巴夏礼一手炮制出来的谎言。本侦探如此不厌求详地剖析能供破解该“六不”总督顺口溜的关键文件的背景,目标是要用证据来说明叶名琛长期以来抗英成绩斐然,以致被俘后仍有强大的抗英号召力,迫得侵略军认真对付。下面分析文件的内容。......
2023-09-18
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①,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②焉。秋,子元以车六百乘伐郑,入于桔柣之门④。译文楚国令尹子元想诱惑楚文王夫人,在她的宫殿旁建造馆舍,在里面摇铃铎跳万舞。侍者把这话告诉了子元。秋季,子元率领六百乘战车进攻郑国,进入桔柣之门。子元、斗御强、斗梧、耿之不比为前军,斗班、王孙游、王孙喜为后队。诸侯救援郑国,楚军夜间悄悄撤走。......
2023-09-22
没有任何一个伦敦人,也没有任何一个带兵攻打中国的军官,会认为该场战争与鸦片有任何关系。盖尔伯教授有所不知:在鸦片战争时期当然有不少伦敦人认为该场战争与鸦片有密切关系,但是现代人已经被诸如盖尔伯教授的高论蒙蔽住了,极少人知道当时英国有着非常强烈的反对鸦片贸易及鸦片战争的群体。......
2023-09-18
二.抽丝剥茧——开启绝密档案中国历史卷帙浩繁,光是那些明面上的历史就足够人们好好琢磨了。打开一封封绝密档案,让我们重读那些难得一见的绝密往事。范蠡先是在“土城”和“都巷”两处宫台开设训练课程,对西施和郑旦进行“素质教育”,继而奉命把她们送往吴国。范蠡与西施的私情无疑是在极度机密的情况下展开的。吴国被灭绝之后,西施重新回到范蠡身边,两人一起泛舟五湖而去。西施的真切下落,应当与范蠡有密切关系。......
2024-0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