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襄阳城市建设概况及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与生态修复

襄阳城市建设概况及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与生态修复

【摘要】:1986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7月经国家建设部公布为全国大型城市。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图4-6襄阳市行政区划及中心城区范围人口及经济状况根据2018年襄阳市统计年鉴,2017年年末襄阳市总人口592.0万人,农业人口309.8万人,历年来呈递增趋势。生产总值达2502.0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357.2亿元、1428.1亿元、716.7亿元。襄城、樊城、襄州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358.8亿元、580.6亿元、648.71亿元。

(1)城市性质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襄阳市的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之一,湖北省以汽车产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基地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按照规划,襄阳市的城市发展目标为:协调发展的区域中心、安全生态的宜居家园、活力高效的工业新城及开拓创新的文化名城。

图4-4 襄阳市中心城区主要水系分布图

(2)城市发展历程

襄阳市是荆楚重镇,汉沔明珠,因地处襄水(南渠)之阳而得名。襄城、樊城双城夹江而立,地枕水陆之冲,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上通关陇,下连吴会,北接宛洛,南达滇黔”,自古便享有“七省通衢”的美誉。夏禹铸九州,襄阳市即在其中。自汉初建县,三国曹魏设襄阳郡以后,襄阳一直是历代州、郡、道、府、路治所。1949年以后,襄城、樊城两城合二为一称襄樊市,分设襄城、樊城两区。1986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7月经国家建设部公布为全国大型城市。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纵观襄阳市2800多年的历史,依托汉江水道,“逐水而贸易”的津渡商埠和北拒强敌的军事戍所一直是襄阳城市发展的两大主题。

襄阳城西南有万山、楚山、岘山等十余座山峰,共同构成了襄阳城西南外围的天然屏障,此外还有汉江环绕,东南方向有鹿门山,西边有隆中山,这些要素也为襄阳城市提供了良好的人文氛围和自然基础。襄水和汉江是襄阳独特的水体要素。新中国成立前襄阳市城市格局较小,一直是背山面水的基本格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襄阳市的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城市格局逐渐呈现扩大之势(图4-5)。

图4-5 襄阳市中心城区空间演变过程示意图

(3)行政区划

襄阳市总面积19700 km2,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约108 km2。市区包括襄城、樊城、襄州三个行政区,以及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和省级鱼梁洲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开发区,枣阳市、老河口市、宜城市三个县级市及南漳、保康、谷城三县(图4-6)。

图4-6 襄阳市行政区划及中心城区范围

(4)人口及经济状况

根据2018年襄阳市统计年鉴,2017年年末襄阳市总人口592.0万人,农业人口309.8万人,历年来呈递增趋势。其中,市区襄州、樊城、襄城分别为99.64万人、80.74万人、46.12万人。生产总值达2502.0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357.2亿元、1428.1亿元、716.7亿元。襄城、樊城、襄州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358.8亿元、580.6亿元、648.7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