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挤压性围岩隧道的稳定性控制|变形破坏特性及控制技术

挤压性围岩隧道的稳定性控制|变形破坏特性及控制技术

【摘要】:兰渝线围岩软弱破碎,自稳能力差,遇水易软化,受地应力和地质构造等影响,在传统锚喷复合式衬砌结构即单层支护单层衬砌施工时,往往会出现支护变形过大的现象,此时如过早施作二次衬砌则会使二次衬砌受力过大而出现开裂破损,如过晚施作二次衬砌则出现初期支护变形过大而无法保证隧道的结构稳定性。但对挤压性围岩隧道而言,隧道围岩级别越低,其选择的支护参数越高,有时需要几种支护措施联合使用。

兰渝线围岩软弱破碎,自稳能力差,遇水易软化,受地应力地质构造等影响,在传统锚喷复合式衬砌结构即单层支护单层衬砌施工时,往往会出现支护变形过大的现象,此时如过早施作二次衬砌则会使二次衬砌受力过大而出现开裂破损,如过晚施作二次衬砌则出现初期支护变形过大而无法保证隧道的结构稳定性。

为此,项目研究团队在兰渝铁路建设过程中,在分析挤压性围岩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抗放结合,前期控制性释放为主”原则,结合支护体系刚柔并济的特点,特别是在多重联合支护施工理念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提出了预应力锚索快速锚固与预留张拉的“四维”施工技术、排架式结构初期支护技术、预留空间和超前导洞应力释放技术、特殊结构的平衡施工技术及背靠背施工技术等解决思路与方法,以期保持隧道的稳定。

(1)多重支护

预留足够的允许变形量和二次支护空间,在超前支护或初期支护下,开挖后先设置第一层支护,约束围岩初期变形;而后在距掌子面后方一定距离设置第二层支护,使隧道稳定,从而控制围岩大变形。

本方法在支护及衬砌结构施工时采用双层支护、双层衬砌的结构形式,或是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双层支护+单层衬砌”“单层支护+双层衬砌”等形式的组合。双层支护即采用两层锚喷支护作为初期支护,分层施作,逐步释放变形及应力,待初支变形稳定后施作二次衬砌;双层衬砌即采用双层模筑混凝土作为二次衬砌,第一层二次衬砌可及时施作以抵御较大的变形,第二层二次衬砌可作为预留补强的空间或安全储备。

(2)联合支护

传统的软岩隧道初期支护形式包括格栅刚架支撑喷射混凝土和钢拱架支撑喷射混凝土等方式。但对挤压性围岩隧道而言,隧道围岩级别越低,其选择的支护参数越高,有时需要几种支护措施联合使用。如在支护体系中加入长锚杆(索),将不稳定的外部岩层锁固在坚硬的内部岩层中,充分地发挥岩体的自承潜力,调节和提高岩体的自身强度和自稳能力;增加纵向分配梁,变单个H钢拱架独立受力为所有H型钢拱架共同受力,形成排架式结构,实现了荷载的纵向传递,减少了围岩的水平收敛和竖向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