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挤压性围岩隧道应力分布特征

挤压性围岩隧道应力分布特征

【摘要】:图5.11为隧道开挖不同工况下围岩的最大主应力分布图。分析图5.13可知,随着隧道开挖,洞周围岩形成临空,最大主应力急剧下降;开挖过后,最大主应力又逐渐增加,并最终基本趋于稳定。图5.13Y=5 m断面围岩最大主应力变化曲线图5.14Y=20 m断面围岩应力变化图5.14是Y=20 m断面隧道洞周围岩最大、最小主应力随开挖工序的变化曲线。

图5.11为隧道开挖不同工况下围岩的最大应力分布图。由图可见,开挖上台阶,洞周围岩最大主应力为8 MPa。在阶角位置,核心土顶部及两侧出现局部拉应力,最大值约为0.15 MPa。开挖中台阶,洞周围岩最大主应力为8 MPa;在上台阶边墙位置,上台阶核心局部拉应力增大到0.87 MPa。开挖下台阶,洞周围岩最大主应力为7 MPa,在上台阶边墙位置,上台阶核心土、中台阶底部及下台阶边墙出现局部拉应力,最大为0.22 MPa。开挖施作仰拱,洞周围岩最大主应力出现在洞口段边墙底部,最大值为9.97 MPa,上台阶核心土、中下台阶底部出现局部拉应力,最大为1.54 MPa。浇筑二衬后,最大主应力出现在紧邻二衬的下边墙处,最大约为8 MPa,上台阶核心土、中下台阶底部出现局部拉应力,最大值为1.79 MPa。

图5.11 不同开挖工序的围岩最大主应力

图5.12为隧道开挖不同工况下的围岩最小主应力分布图。由图可见,开挖上台阶,洞周围岩最小主应力为16.5 MPa,在阶角、边墙位置。开挖中台阶,洞周围岩最小主应力为12 MPa,在上台阶边墙位置。开挖下台阶,洞周围岩最大主应力为12 MPa,在上台阶边墙位置。开挖施作仰拱,洞周围岩最小主应力出现在距洞口段2~3 m仰拱与边墙接脚处,最大值为35 MPa。浇筑二衬后,最小主应力出现在距洞口段2~3 m仰拱底部,最大约39.47 MPa。

图5.12 不同开挖工序的围岩最小主应力

图5.13是Y=5 m断面隧道洞周围岩最大主应力随开挖工序的变化曲线。分析图5.13可知,随着隧道开挖,洞周围岩形成临空,最大主应力急剧下降;开挖过后,最大主应力又逐渐增加,并最终基本趋于稳定。拱顶最大主应力变化过程为:开挖前最大主应力随着开挖面的临近先增加后降低,当开挖面到达时降为14.6 MPa,随着上中下台阶开挖,最大主应力总体上持续降低,在下台阶开挖后达到最低值;在距离掌子面约20 m处开始逐渐增大,距离开挖面约56 m处基本趋于恒定。

图5.13 Y=5 m断面围岩最大主应力变化曲线

图5.14 Y=20 m断面围岩应力变化

图5.14是Y=20 m断面隧道洞周围岩最大、最小主应力随开挖工序的变化曲线。分析图5.14可知,洞周围岩关键部位的最大、最小主应力随开挖工序变化的规律基本相同,围岩应力变化不仅受到开挖工序的影响,而且受时空效应影响显著。最大主应力在掌子面到达前先增加后减小,在开挖面到达前5 m达到峰值,掌子面到达时由于开挖卸荷急剧下降,拱顶与拱腰在上台阶开挖时达到最低值,墙中与下边墙在下台阶开挖后降到最低值,仰拱闭合后最大主应力持续调整,恢复至6~7 MPa。拱顶与拱腰最小主应力在开挖面到达前15 m开始下降,开挖面到达时迅速下降,上台阶开挖后降到最低值,随后基本保持恒定,仰拱封闭后才逐渐恢复。墙中与下边墙最小主应力在开挖面到达前8 m时开始明显下降,开挖面到达时持续下降,直至中下台阶开挖后降到最低值,仰拱封闭后最小主应力呈线性增加趋势。可见,初期支护的及时封闭,不仅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持续发展,而且对围岩的应力重分布调整也起到促进作用,加快了围岩-支护系统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