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变形分析按隧道的初期支护变形分级标准与可接受准则对兰渝线变形达到Ⅰ级的隧道进行分类梳理。统计分析表明,当最大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呈大夹角时,大变形出现的频率为100%。统计分析表明,软岩大变形发生频率为64.3%,软岩夹中硬岩为30.3%,因此岩层强度是产生大变形的主要因素。兰渝线大变形隧道的统计结果表明,薄层岩体大变形出现频率为82.1%,中厚层为17.9%,厚层及以上一般不会出现大变形。表3.4各因素对围岩变形的影响程度统计分析续表......
2025-09-30
毛羽山隧道出口段埋深约430 m,岩体为三叠系下统板岩,变余炭质、泥质、钙质结构,揉皱发育,薄层板状构造(层厚1~6 cm),层间结合紧密,岩层产状为N50°W/79°N。薄层状岩体软弱破碎,现场直剪试验得到岩体黏聚力c=0.08 MPa、弹性模量E=546 MPa。地应力反演结果显示,出口段水平最大主应力为12~25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近似垂直,水平最小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平行,地应力状态对围岩处于最不利影响。
隧道开挖后出现严重的大变形,变形速率快,变形量大。监测资料显示围岩随着变形持续时间加长,表现出明显的流变效应。大变形造成初期支护严重破坏,钢拱架扭曲折断,喷射混凝土大面积剥落掉块,底部仰拱开裂,部分已浇筑的二衬段衬砌出现开裂。边墙挤压收敛明显,预留开挖变形量达到50 cm,部分地段边墙仍然侵限。支护参数与开挖工法经过多次调整,效果有限,仍无法全面控制围岩变形。目前采用微台阶预留核心土七步开挖法,上台阶长4 m,中台阶长6 m,下台阶长10 m,仰拱紧跟下台阶,二衬距掌子面50 m。
1)计算条件
①实际施工中,围岩变形大,初支严重破坏,多采用增大预留变形量、支护动态补强或拆换拱等措施控制变形,这些措施在数值模拟中难以实现。本次模拟将初期支护与二衬视为弹性体,不考虑初期支护与二衬的破坏。
②考虑围岩的蠕变特性,视围岩为黏弹塑性体,研究围岩位移、应力及塑性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图5.7 计算模型(https://www.chuimin.cn)
③模拟实际施工中进尺1 m/循环,考虑台阶及工序平行作业,上台阶作业时5 h/m,中上台阶平行作业时10 h/m、上中下台阶平行作业时15 h/m。
2)计算模型与参数
采用建立的非线性黏弹塑性模型,不考虑地下水影响,取隧道埋深约430 m段建立数值模型(图5.7)。模拟开挖工序为:预留核心土,上台阶弧形导坑开挖支护进尺4 m,每循环进尺1 m;上、中台阶平行作业,进行锚杆以及初期支护施作,循环施工直到中台阶长度达到6 m;下台阶开始开挖,上、中、下台阶平行作业,直至下台阶长度达到10 m;上中下台平行作业,仰拱每3 m开挖施作并回填;距掌子面50 m施作二次衬砌,每板二衬12 m长。计算过程中通过布设测点监测位移及应力场随时间发展的变化规律。
岩体力学参数采用现场原位测试的结果,蠕变参数采用第4章反演分析得到的结果。支护结构按变更后的设置,不考虑超前小导管等预支护的作用,支护参数见表4.9,支护结构计算模型如图5.8所示。
图5.8 支护结构计算模型
相关文章
总体变形分析按隧道的初期支护变形分级标准与可接受准则对兰渝线变形达到Ⅰ级的隧道进行分类梳理。统计分析表明,当最大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呈大夹角时,大变形出现的频率为100%。统计分析表明,软岩大变形发生频率为64.3%,软岩夹中硬岩为30.3%,因此岩层强度是产生大变形的主要因素。兰渝线大变形隧道的统计结果表明,薄层岩体大变形出现频率为82.1%,中厚层为17.9%,厚层及以上一般不会出现大变形。表3.4各因素对围岩变形的影响程度统计分析续表......
2025-09-30
参考FLAC3D手册中Burgers蠕变模型阐述,对考虑含水损伤的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进行有限差分形式的转化。由于本模型可能产生塑性应变,因此Kelvin体球应变张量增量可用如下公式计算:综上,本蠕变模型的应力-应变关系可用式和式进行表征,以上差分形式可以和FLAC3D软件的指针相对应。通过相应指针读取应力张量的各个分量,根据公式—式则可求出应力强度q。......
2025-09-30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是利用一对可膨胀的橡胶封隔器,在预定的测试深度内封隔一段钻孔,然后泵入液体对该段钻孔施压,根据压裂过程曲线的压力特征值计算地应力。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时,破裂缝产生在钻孔岩壁上拉应力最大的部位。综上所述,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中,可根据试验过程中得到的相关数据来确定钻孔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大小,同时可以根据印模器记录的裂纹破裂方向确定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
2025-09-30
图1.4隧道挤压变形破坏围岩扰动范围大兰渝铁路挤压性围岩隧道开挖后塑性区迅速扩大,特别是当支护不及时或结构刚度、强度不够时,围岩扰动范围更大。新城子隧道松动圈测试结果表明,未扰动区基本位于开挖临空面向里15 m以外的位置,因此一般锚杆长度很难锚固到稳定围岩。......
2025-09-30
图3.11薄层炭质板岩及其变形示意图本节以兰渝铁路挤压性围岩典型隧道——新城子隧道为例对其变形破坏力学机制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如下初步探索。新城子隧道和兰渝铁路其他典型挤压性围岩隧道的现场量测和室内试验都表明,其流变属性是非常显著的。......
2025-09-30
计算模型在隧道围岩黏弹性分析时,为了简化运算,假设洞室截面为圆形,对于矩形或直墙拱顶的洞室采用相似变换将隧道形状作等代处理,等代圆的当量半径可按下式计算:式中:B——隧道断面最大宽度;H——隧道最大高度。取静水压力状态,洞室压力为p0,开挖半径为a,支护结构半径为b,计算模型如图5.1所示。从式(5.5)可以看出,开挖面掘进速度v越快,则p越大,释放掉的应力越小。......
2025-09-30
图4.19三轴蠕变数值模型建立炭质板岩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验证,试件尺寸h=10 cm,D=5 cm。图4.20为不同含水状态下,由岩石三轴压缩蠕变模拟试验得到的试件顶点蠕变曲线与竖直方向的位移云图。如图4.20所示,三轴压缩蠕变数值试验中的自然含水状态试样在围压25 MPa下,轴向加载40 MPa、60 MPa、80 MPa、100 MPa时对应的竖向位移分别约为0.27 mm、0.36 mm、0.45 mm、0.56 mm。......
2025-09-30
数值计算模型选取隧道出口中厚层炭质板岩段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视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为弹性体,围岩体考虑其蠕变特性,采用本书建立的考虑围岩含水损伤影响非线性黏弹塑性模型进行计算。表4.9支护材料力学参数......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