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控制围岩变形,保证支护的稳定,项目研究团队研究提出了适合大跨段的多重锁固支护施工技术。1)技术特点强挤压围岩隧道多重锁固支护施工的技术关键点为:排架式结构技术、压浆剂快速锚固锚索技术、锚索预留低预应力柔性张拉技术、三层支护技术。图6.10大跨多重锁固支护示意图图6.11排架式结构支护示意图具体实施步骤如下:①先进行多台阶分部开挖。......
2023-09-21
初始地应力是进行岩体工程设计和稳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因此,利用有限的现场地应力测试结果,结合地形地貌条件和地质结构特征,采用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反分析计算,是获得更准确且适用范围较大的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的有效途径。初始地应力场的模拟方法较多,有限元数学模型回归分析法能够反映地形地质条件和岩体的结构形态,是目前工程中较常用的方法。本节在有限的地应力实测资料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回归分析确定隧道三维应力分布,为研究隧道大变形机理提供地应力数据。
在毛羽山隧道工作前期尚无实测地应力资料时,可参考紧邻的天池坪隧道地应力实测资料,见表2.13。
表2.13 天池坪隧道实测地应力
续表
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1.45~21.28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6.81~12.14 MPa。采用洞身部位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测值21.28 MPa,与该处板岩单轴抗压强度30 MPa(估计值)比较,Rb/SH=1.41,属于极高地应力状态,三项主应力的关系为:SH>Sh>SV。从应力与深度的关系看,应力随深度变化有增加的趋势。根据6测点主应力测值进行线性回归,结果如下(深度域:120~220 m):
SH=3.32+0.074D 相关系数:0.772
Sh=3.45+0.035D 相关系数:0.707
天池坪隧道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向为北西向(即N29°~35°W),与隧道线路走向南偏西8度(N8°E)夹角约43°,对洞室围岩的稳定有一定影响。
有关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破坏特性及控制技术的文章
为控制围岩变形,保证支护的稳定,项目研究团队研究提出了适合大跨段的多重锁固支护施工技术。1)技术特点强挤压围岩隧道多重锁固支护施工的技术关键点为:排架式结构技术、压浆剂快速锚固锚索技术、锚索预留低预应力柔性张拉技术、三层支护技术。图6.10大跨多重锁固支护示意图图6.11排架式结构支护示意图具体实施步骤如下:①先进行多台阶分部开挖。......
2023-09-21
总体变形分析按隧道的初期支护变形分级标准与可接受准则对兰渝线变形达到Ⅰ级的隧道进行分类梳理。统计分析表明,当最大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呈大夹角时,大变形出现的频率为100%。统计分析表明,软岩大变形发生频率为64.3%,软岩夹中硬岩为30.3%,因此岩层强度是产生大变形的主要因素。兰渝线大变形隧道的统计结果表明,薄层岩体大变形出现频率为82.1%,中厚层为17.9%,厚层及以上一般不会出现大变形。表3.4各因素对围岩变形的影响程度统计分析续表......
2023-09-21
图5.11为隧道开挖不同工况下围岩的最大主应力分布图。分析图5.13可知,随着隧道开挖,洞周围岩形成临空,最大主应力急剧下降;开挖过后,最大主应力又逐渐增加,并最终基本趋于稳定。图5.13Y=5 m断面围岩最大主应力变化曲线图5.14Y=20 m断面围岩应力变化图5.14是Y=20 m断面隧道洞周围岩最大、最小主应力随开挖工序的变化曲线。......
2023-09-21
如图5.2所示,将支护设置时刻作为坐标原点,断面被开挖出瞬间为ti=-t0,围岩与支护结构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刻为ti=t1。由此即可分析围岩与支护结构在发生相互作用后的某一时刻t2的相互作用力。图5.2时间坐标根据前述的时间坐标,假定支护与围岩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刻为t1,计算时刻t时支护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力为f。由Laplace变换可求得黏弹性位移的拉氏表达式,再通过Laplace逆变换即可求得黏弹性位移表达式。......
2023-09-21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是利用一对可膨胀的橡胶封隔器,在预定的测试深度内封隔一段钻孔,然后泵入液体对该段钻孔施压,根据压裂过程曲线的压力特征值计算地应力。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时,破裂缝产生在钻孔岩壁上拉应力最大的部位。综上所述,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中,可根据试验过程中得到的相关数据来确定钻孔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大小,同时可以根据印模器记录的裂纹破裂方向确定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
2023-09-21
表1.1列出了国内外典型的挤压性围岩隧道。由此可见,高地应力软岩地质环境引起的挤压大变形破坏是一种严重的工程地质灾害。目前,对围岩挤压性大变形问题的研究,主要依靠归纳、总结及工程类比等方法,其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软岩的定义和分类、大变形的定义、机制和分级等几个方面。何满潮等将围岩大变形的判据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并给出了日本学者对日本国内挤压性围岩特点及大变形判别研究方面的统计性结果。......
2023-09-21
严竞雄研究千枚岩施工期结构受力与变形机理,提出有效的变形控制措施。王襄禹针对高应力软岩隧道的变形力学机制提出了预留刚柔层支护技术。首先在隧道开挖后设置足够厚度的刚柔层来吸收高应力软岩隧道的大变形,并使柔性层具有足够的强度来限制软岩隧道的破坏性变形。......
2023-09-21
1)技术特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跨段至连拱过渡段施工工法关键点:大断面延伸开挖技术、双层柔性支护技术、双洞衬砌整体浇筑技术。图6.15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图②绑扎连拱左右线衬砌钢筋,钢筋笼定位准确,钢筋规格、间距、搭接要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应规范。图6.16大跨段延伸至连拱段示意图图6.17过渡段双侧壁九部法分部示意图施工中应精确测量,严格控制堵头墙的位置,避免欠挖,减小超挖。......
2023-09-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