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挤压性围岩隧道地应力分析

挤压性围岩隧道地应力分析

【摘要】:初始地应力是进行岩体工程设计和稳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初始地应力场的模拟方法较多,有限元数学模型回归分析法能够反映地形地质条件和岩体的结构形态,是目前工程中较常用的方法。表2.13天池坪隧道实测地应力续表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1.45~21.28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6.81~12.14 MPa。

初始地应力是进行岩体工程设计和稳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因此,利用有限的现场地应力测试结果,结合地形地貌条件和地质结构特征,采用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反分析计算,是获得更准确且适用范围较大的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的有效途径。初始地应力场的模拟方法较多,有限元数学模型回归分析法能够反映地形地质条件和岩体的结构形态,是目前工程中较常用的方法。本节在有限的地应力实测资料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回归分析确定隧道三维应力分布,为研究隧道大变形机理提供地应力数据。

在毛羽山隧道工作前期尚无实测地应力资料时,可参考紧邻的天池坪隧道地应力实测资料,见表2.13。

表2.13 天池坪隧道实测地应力

续表

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1.45~21.28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6.81~12.14 MPa。采用洞身部位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测值21.28 MPa,与该处板岩单轴抗压强度30 MPa(估计值)比较,Rb/SH=1.41,属于极高地应力状态,三项主应力的关系为:SH>Sh>SV。从应力与深度的关系看,应力随深度变化有增加的趋势。根据6测点主应力测值进行线性回归,结果如下(深度域:120~220 m):

SH=3.32+0.074D  相关系数:0.772

Sh=3.45+0.035D  相关系数:0.707

天池坪隧道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向为北西向(即N29°~35°W),与隧道线路走向南偏西8度(N8°E)夹角约43°,对洞室围岩的稳定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