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竞雄研究千枚岩施工期结构受力与变形机理,提出有效的变形控制措施。王襄禹针对高应力软岩隧道的变形力学机制提出了预留刚柔层支护技术。首先在隧道开挖后设置足够厚度的刚柔层来吸收高应力软岩隧道的大变形,并使柔性层具有足够的强度来限制软岩隧道的破坏性变形。......
2025-09-30
初始地应力是进行岩体工程设计和稳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因此,利用有限的现场地应力测试结果,结合地形地貌条件和地质结构特征,采用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反分析计算,是获得更准确且适用范围较大的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的有效途径。初始地应力场的模拟方法较多,有限元数学模型回归分析法能够反映地形地质条件和岩体的结构形态,是目前工程中较常用的方法。本节在有限的地应力实测资料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回归分析确定隧道三维应力分布,为研究隧道大变形机理提供地应力数据。
在毛羽山隧道工作前期尚无实测地应力资料时,可参考紧邻的天池坪隧道地应力实测资料,见表2.13。
表2.13 天池坪隧道实测地应力
续表
(https://www.chuimin.cn)
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1.45~21.28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6.81~12.14 MPa。采用洞身部位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测值21.28 MPa,与该处板岩单轴抗压强度30 MPa(估计值)比较,Rb/SH=1.41,属于极高地应力状态,三项主应力的关系为:SH>Sh>SV。从应力与深度的关系看,应力随深度变化有增加的趋势。根据6测点主应力测值进行线性回归,结果如下(深度域:120~220 m):
SH=3.32+0.074D 相关系数:0.772
Sh=3.45+0.035D 相关系数:0.707
天池坪隧道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向为北西向(即N29°~35°W),与隧道线路走向南偏西8度(N8°E)夹角约43°,对洞室围岩的稳定有一定影响。
相关文章
严竞雄研究千枚岩施工期结构受力与变形机理,提出有效的变形控制措施。王襄禹针对高应力软岩隧道的变形力学机制提出了预留刚柔层支护技术。首先在隧道开挖后设置足够厚度的刚柔层来吸收高应力软岩隧道的大变形,并使柔性层具有足够的强度来限制软岩隧道的破坏性变形。......
2025-09-30
图1.4隧道挤压变形破坏围岩扰动范围大兰渝铁路挤压性围岩隧道开挖后塑性区迅速扩大,特别是当支护不及时或结构刚度、强度不够时,围岩扰动范围更大。新城子隧道松动圈测试结果表明,未扰动区基本位于开挖临空面向里15 m以外的位置,因此一般锚杆长度很难锚固到稳定围岩。......
2025-09-30
薄层炭质板岩层厚1~5 cm,软弱破碎,无法钻芯取样,只能通过岩体原位测试来研究岩体的力学特性与变形特性。图2.22岩体抗剪试验图2.23岩体抗剪试验-ε曲线从图2.23来看,5个试件的-ε曲线基本呈抛物线形,说明岩体的抗剪断破坏形式基本以塑性破坏为主。表2.6是围岩体抗剪(断)试验正应力与剪应力的关系表,表2.7是围岩体抗剪(断)强度试验的成果汇总表。......
2025-09-30
图2.2单轴与三轴压缩试验图2.3单轴与三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表2.1干燥状态炭质板岩三轴压缩试验结果板岩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其力学参数随结构面倾角的不同而变化较大。图2.5炭质板岩单轴与三轴压缩破坏形式3)不同含水状态炭质板岩力学特性试验结果为研究地下水对炭质板岩强度的影响,将干燥状态试件泡水5 d、泡水15 d、泡水25 d,分别测定其含水率。......
2025-09-30
A.棚式 B.翼墙式C.连拱式 D.端墙式E.遮光式3.隧道围岩分级时,确定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值需考虑的因素有()。围岩详细定级时,如遇下列情况之一,应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进行修正:①有地下水;②围岩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且由一组起控制作用;③存在高初始应力。......
2025-09-30
按假定算出的平均切应力称为名义切应力,一般简称为切应力,切应力在剪切面上的分布如图3-40所示。所以剪切构件的切应力可按下式计算,即图3-41剪切变形示意图式中,A 为剪切面面积,FQ 为剪切面剪力。为了保证螺栓安全可靠工作,要求其工作时的切应力不得超过某一许用值。可见,连接件除了可能以剪切的形式遭到破坏外,也可能因挤压而被破坏。构件上产生挤压变形的接触面称为挤压面,挤压面上的压力称为挤压力,用Fj 表示。......
2025-09-29
低碳钢冷挤压挺杆退火后的硬度为105~125HBW,将退火、磷化、去氢和皂化后的毛坯放入凹模中,采用1600kN压力机,通过凸模进行冷挤压成形,挺杆挤压后的温度为200~300℃,因此凸模与凹模的表面温度应在300~500℃范围内。应无超过要求的晶粒度,回火充分。......
2025-09-30
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高压岔管区埋深215m,紧邻F15断层。为研究高压岔管两高压引水隧洞在一洞运行一洞检修情况下岩体渗透特性,对岔管区岩体进行了高压压水试验。图3.4为高压压水试验平面布置图,图3.5和图3.6为测试孔孔内结构布置图。已知试验孔直径0.11m,试验孔压水段长度10m,试验孔和渗压孔间距5m。同时高水压引起的水力劈裂会引起裂隙岩体高压渗透系数取值的急剧增加。......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