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的时候我还在乡上任职,乡一级的工作任务十分庞杂繁重,所以迟迟没有成立,2012 年我调回了县里,才着手准备成立协会这个事情,同时也得到了当时县委常务副部长的大力支持,他也是傈僳族,也非常热衷于这个事情。最终在我们的努力下,协会成立方案形成了基本框架,得到了县委的高度重视,傈僳族协会最终成立了。......
2023-08-22
狩猎是傈僳的特长。猎获禽兽的皮肉,一方面用以调剂食品,一方面可以添补种种的用具。所以傈僳常时要出猎,同时是他们的一种娱乐。他们住在高山大林中,禽兽是很多的,上山打猎,多少总有些收获。他们的方法,也有二种:(一)围猎。猎具是弩弓、毒箭、刀、矛,与战争武器同。此外带着一群猎犬,他们对于兽类的足迹分辨很清楚。如是有人看见,便会纠合些人,一同出猎。在兽类足迹的左近去动手。先唤猎狗,狗是有相当训练的,可以按着兽迹去嗅。人到森林之中,便狂吠起来,野兽听到狗声,便会惊惶突逃。而犬则紧随着追赶,猎人便跟着犬去寻。狗是一大群,而人则是按定方向,四面去包围,结果把兽围在中间,然后由猎人张弩射去,乃可获得。此种围猎,多对熊、鹿、野牛、野猪等较驯的兽类,赶猎往往会到很远的地方,所以猎人们出行多带着够用两三天的粮食面饼糌粑之类,入夜即息,随处而止。(二)陷阱。至于较恶猛兽,如虎豹,则设阱以陷之。陷阱之中,最利害的是所谓地弩,余庆远《维西闻见录》载有一段很好的描写,现在仍然如此:
“地弩,穴地置数弩,张弦控矢,缚羊弩下,线系弩机,绊于羊身,虎豹至,下爪攫羊,线动发矢,悉中虎豹胸,行不数步皆毙。”此外尚有:“熊夹,熊力大而勇于自用,见木舂辄拔之,必出乃喜,傈僳因多伐巨木,劈其半,以木椿插于木之开处,群熊游而见,争骑巨木,力拔椿脱,则牡夹肾囊,牝亦夹臀肉,显示克免者。”又:“猿栅,于麓掘龛,深五六寸,宽尺许,置以果,外插木楞为棚,空容猿手,猿至窥果,遂手探拿握果,而拳不能出,辄狂啸,人闻声从之,猿益惊惶,不忍舍果而为人所获。”
以上是猎兽的方法。猎鸟,除了用弩射以外,用绊扣,我所见到的有两种:(一)以木杆若干,分为两行,插于地上,而其上端则搭拢,如是成一倒V字(∧),在其口框,则以一较细软之树枝,弯成半圆形如倒“U”字,恰合此口框。然后在此半圆之框的下端横浮一横棍(A),自此棍到框之背上,安一小长薄板(B),此板上系一活线圈扣圈(C)之一端引长结于树枝(D)之上。将饵物放在横棍(A)上,鸟来啄横棍,则A棍落地而B板亦脱,树上之枝(D)必舒跃。线圈亦随鸟之身重垂下而紧缩,则鸟被捉。(二)以一木椿,中砍一缝,取一带钩枝之木棍(A)安嵌其中,而另以一细枝(B),其一端浮放在此木桩之上,其另一端顶在A棍之钩枝之叉内。再以短枝一段(C)置于B及A钩枝之间。以线索作一活扣圈(D),搭于此A、B两杆之上。其一端紧系于树枝梢(E)。饵物放在B杆上。鸟来啄饵,足踏于B杆上,则B杆坠落,而短枝(C)必即随之落下,如是则树枝(E)必跃舒,线扣圈随鸟之身重垂下而缩紧。鸟乃被捉。
有关傈僳学史料丛刊(第二卷)的文章
2008 年的时候我还在乡上任职,乡一级的工作任务十分庞杂繁重,所以迟迟没有成立,2012 年我调回了县里,才着手准备成立协会这个事情,同时也得到了当时县委常务副部长的大力支持,他也是傈僳族,也非常热衷于这个事情。最终在我们的努力下,协会成立方案形成了基本框架,得到了县委的高度重视,傈僳族协会最终成立了。......
2023-08-22
我还记得,2013 年为了加大对傈僳族语言文字进行保护与传承的宣传力度,我们在龙陵县举办了一次为期八天的傈僳族语言文字培训活动。每一次,我去傈僳族聚居的地方开会的时候都会告诉他们,如何传承我们傈僳族的文化和加大语言文字的保护力度,包括其他民族也一样,我也是鼓励他们积极的保护与传承自己民族的民族文化。......
2023-08-22
另一个是傈僳族人祝发清,当时他作为一个基督教的牧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才慢慢地转变观念,最后到云南省民委工作。他也在傈僳族专业委员会担任过职务,且是终身的名誉主席。早年间其他民族搬迁到我们办事处,居住几年后又都搬走了,因为当地的傈僳族文化比较浓厚,虽然我们傈僳族在早期没有文字,但是我们靠口传留下来好多文化,尤其是我们傈僳族的音乐文化比较丰富。......
2023-08-22
从那以后,富能仁所创制的傈僳族文字就开始慢慢的传播开来,到现在已有百余年历史了。有一年,龙陵县民宗局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了一次傈僳族语言文字培训活动。我觉得,举办这样的活动对于保护与传承傈僳族语言文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对于想学傈僳语和傈僳族文字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2023-08-22
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的四周,系以竹篦或薄木板或竹席围之,即是屋墙。作者所见到的最大的房屋计30公尺长,10公尺宽,其中分为五格。这种样式的房屋是在怒江流域的傈僳村落很普通,即是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右山坡上。关于支柱建筑的起源问题,欧洲学者们立了不少的推论,关此问题将来云南土族的房屋比较研究一文中,详细讨论。......
2023-09-21
在新山工作那几天,我感触很多,其实这里的变化很大,我刚来的时候,他们不允许与其他民族通婚。现在就是在米易县打两个牌子,一个就是米易县颛顼故里,一个就是傈僳族祖居圣地,这是一个旅游品牌的成果,已经打响了。话又说回来,虽然这里封闭落后,但新山的傈僳族的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得比较好。......
2023-08-22
傈僳族过去生活之环境为山林地带,此事可就下列四点说明之:(一)本章第一、二两节所举的三个传说中,对傈僳谋生活动均有叙述。吾人由其谋生活动中即可推知当时傈僳之生活环境。但无论本传说中傈僳汉人住地与其书写之用具,理论上之先后关系如何,吾人似可得知傈僳过去之生活环境确为山林地带。......
2023-09-21
(一)人选:傈僳语言,南北部所用者稍异,故宗教师之名称,南北亦不同:南部称“香通”,北部称“尼扒”,但维西县叶枝乡傈僳中除“尼扒”外,兼有“多巴”[22]。后遇村中病人,如能连续医痊数人,即成为公众承认的宗教师。(五)宗教师特有之文字:傈僳之宗教师无特有之文字。......
2023-09-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