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巨人的文明:庞贝和赫库兰尼姆揭示古罗马的崛起与演变

巨人的文明:庞贝和赫库兰尼姆揭示古罗马的崛起与演变

【摘要】:滚烫的火山灰、碎石和岩浆将火山脚下大约有2万人居住的庞贝和5000人居住的赫库兰尼姆以及另外几座城镇完全吞没。直到1738年,一位奥地利王子在修建别墅时意外发现了赫库兰尼姆遗址。贝角斗场遗迹赫库兰尼姆街道除了这些标准的公共建筑配置之外,庞贝和赫库兰尼姆还保留有从高级住宅、别墅到普通住屋的大量实物,为后人了解和研究罗马人,特别是较为富裕的罗马人的家居生活,提供了极为鲜活的资料。

那不勒斯湾和维苏威火山

新皇帝提图斯(79—81年在位)刚刚上任两个月,公元79年8月24日,位于那不勒斯附近的维苏烕火山猛烈爆发。滚烫的火山灰、碎石和岩浆将火山脚下大约有2万人居住的庞贝(Pompeii)和5000人居住的赫库兰尼姆(Herculaneum)以及另外几座城镇完全吞没。日后成为罗马执政官和著名散文家的小普林尼(Pliny the Younger,61—113)当时正好陪同母亲来米赛诺军港探望他的舅舅老普林尼。他目睹并记述了火山爆发的壮观场面以及它所造成的巨大灾难。罗马最伟大的科学家老普林尼当时身兼海军司令,他亲率战舰前往灾区救援,不幸以身殉职。

老普林尼以身殉职(作者:Valenciennes)

赫库兰尼姆遗址

1910年的庞贝挖掘现场照片背景是尚未清理的部分

庞贝这座已经有1000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被深埋在至少4米深的火山灰和碎石之下,而赫库兰尼姆则被20米厚的火山熔岩覆盖。两座城市从此不见天日,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被人淡忘。直到1738年,一位奥地利王子在修建别墅时意外发现了赫库兰尼姆遗址。不久之后,1748年,庞贝的位置也终于得以确认。从那时起,对这两座城市的挖掘工作得以有序展开。尽管直到今天,赫库兰尼姆和庞贝都还有相当一部分城区仍然掩埋在厚厚的火山灰和熔岩之下,但已经经过考古学家仔细清理出来的部分,就足以向我们展示将近2000年前罗马人生活的许多生动画面,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庞贝城的平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城市的四周由高约10多米的城墙环绕,其间一共开有八座城门。城市中整齐地划分成若干个街区,其中除了少数60米见方的正方形街区外,多数为33米×100米的长方形街区。这是罗马城市网格规划的另一种常见模式。后来的美国纽约就是按照这种1:3的长方形比例来划分城市网格的。

1912年出版的《庞贝古城复原地图》

作为城市的核心,广场位于靠近港口的西南角。在这里,围绕长150米、宽45米的矩形广场,分布着多座神庙、巴西利卡、市政厅纺织同业公会集会所和市场等。广场四周都由柱廊环绕。

庞贝广场遗迹

庞贝剧场遗迹,左侧为角斗士训练学校

同罗马城或任何一座罗马城市一样,庞贝城中也有众多的公共娱乐建筑。城中有三座较大型的浴场,还有一座浴场在火山爆发的时候正在建造。两座剧场都位于城南,其中较大的一座可以容纳一万名观众;另一座稍小一些的是室内剧场,由木构屋顶露盖,可以容纳大约1200名观众。剧场的边上还有一座角斗士训练学校。罗马角斗比赛的角斗士,在早期的时候,有很多是在对外扩张战争中被抓获的奴隶。但是进入了帝国时代之后,罗马人已经很少再对外作战了。在这种情况下,角斗士通常是由自由人来担任,就像今天的拳击手一样,通过比赛可以赚到很多钱。这所学校就是专门来培训角斗士的。位于城市东南角的角斗场大约建于公元前80年,是保存至今最古老的同类建筑,长短轴直径分别为135米和104米,可以容纳大约两万名观众,这几乎就是庞贝的全部人口了。

贝角斗场遗迹

赫库兰尼姆街道

除了这些标准的公共建筑配置之外,庞贝和赫库兰尼姆还保留有从高级住宅、别墅到普通住屋的大量实物,为后人了解和研究罗马人,特别是较为富裕的罗马人的家居生活,提供了极为鲜活的资料。

庞贝住宅复原图(作者:D.Wood)

罗马时代富有人家的府邸都是以庭院为中心布局的。庭院的数量依府邸的规模不等,通常会包括一个前庭和一个后院。前庭是居住区域,周围都是房间。庭院中央一般设有集水池,用以接蓄从天井落下的雨水。后院一般用作私家花园。

庞贝住宅

住宅房间的墙壁大都用色彩鲜艳的壁画进行装饰。罗马人非常热爱绘画,在他们看来,绘画能神奇地将大自然的美妙景象复制在任何地方。有时候因为布局的原因,卧室可能会没有窗子,然而通过绘画却可以使墙壁“消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自然环境中。

庞贝住宅居室内景

很多富有的罗马人喜欢半卧躺着就餐。夏天则将躺椅搬到室外庭院里,一边就餐,一边欣赏美丽的壁画,一边倾听喷泉的淙淙水声。

赫库兰尼姆的家庭露天餐室(引自:ARCHEOLIBRI)

庞贝遗址,远景为维苏威火山

将近2000年前发生的这场灾难毫无疑问是巨大的悲剧,但它对后人来说,却是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就像德国大诗人歌德(Goethe,1749—1832)到现场考察后所说的:“在世界上发生的诸多灾难中,还从未有过任何灾难,像此次灾难一样,给后人带来如此巨大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