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角斗场:罗马的历史遗迹与角斗表演

大角斗场:罗马的历史遗迹与角斗表演

【摘要】:大角斗场落成之后,连续的角斗表演据说持续了四个月,有9000头野兽被屠杀。罗马人有一句谚语:“大角斗场在,罗马就在;大角斗场倒塌,罗马就会灭亡。”事实也是这样,罗马帝国灭亡后,大角斗场厄运难逃。确实罗马人有时候会把罪犯放在角斗场里当众处死,不过一般都是针对那些为非作歹的土匪海盗。但不管怎样,这座大角斗场终于因为这个理由得以保全残体。

公元72年,韦斯巴芗把尼禄人工湖的湖水排干,开始修建以他的家族来命名的弗拉维亚圓形剧场(Flavian Amphitheater)。意大利语是Colossem,意思就是巨大。虽然这座建筑足够配得上这个称呼,不过人们最早这么叫的本意倒不是用来形容它,而是用来描述曾经在它旁边耸立的一尊高达36米的尼禄皇帝巨型铜像。这座铜像原本是耸立在尼禄人工湖旁的广场上的,尼禄倒台后这尊铜像曾被改造成太阳神像,直到中世纪才被移走并熔化,就只留下了这个地名。

大角斗场(作者:A.R.diGaudesi)

这座气势恢宏闻名天下的大角斗场平面呈标准的椭圓形,长短轴直径分别为187米和156米。它的观众席有60排座位,分为五个区,一共可以容纳八万名观众。最靠近表演池的是贵宾席,供皇帝、执政官、祭司、元老院议员和高级官员入座。皇帝常常担任角斗活动的主持人,以取悦民众。中间两区是骑士等地位较高的公民席,他们与贵宾一样享受大理石座位。再往上是木制的平民席位。最顶层的柱廊则是提供给穷人和奴隶等社会底层人士使用。在柱廊上方的房檐上还插有240根木棍,用来悬挂为观众席遮阳挡雨用的帆布顶棚。表演池也是椭圓形的,长短轴直径分别为86米和54米。表演池比贵宾席要低5米多,周围用铁栅栏围住,以保证观众安全。表演池的下方设有地下室,用来关野兽。据说在刚建成的一段时间里,表演池偶尔也会被放满水,以表演海上战斗的场面。

大角斗场的外立面高48.5米,分为四层,下面三层各有80个拱形开间,都是采用与马塞卢斯剧场立面类似的券柱式构图,用柱子来装饰拱门。从下至上各层依次采用塔司干式、爱奥尼克式和科林斯式半圓柱。第四层是实墙,装饰有科林斯式平壁柱。

大角斗场落成之后,连续的角斗表演据说持续了四个月,有9000头野兽被屠杀。当然也少不了人与人的搏杀。这样的表演一直持续到公元523年。

大角斗场立面复原图(作者:L.Duquet)

大角斗场在罗马人心中具有特别意义,是罗马帝国辉煌荣耀的具体写照,与帝国命运休戚相关。罗马人有一句谚语:“大角斗场在,罗马就在;大角斗场倒塌,罗马就会灭亡。”事实也是这样,罗马帝国灭亡后,大角斗场厄运难逃。中世纪起,它先是遭到地震的破坏,而后又在教皇们兴建宫殿和大教堂的时候成为地地道道的采石场,表面装饰的石材都被拆卸下来。不止一次有人建议将其改作其他用途,比如纺织工厂或者教堂,甚至建议将破损比较严重的那一半拆掉,使之成为一座城市广场。

18世纪的大角斗场(作者:B.Bellotto)

1707年由C.Fontana所作的集中式教堂改造方案

教皇宣布大角斗场为圣地(作者:C.W.Eckersberg)

1749年,教皇本尼狄克十四世(PopeBenedictXIV,1740—1758年在位)以纪念罗马帝国时期曾在此地殉难的基督徒为理由,宣布大角斗场为圣地。在基督教发展初期,因为基督徒拒绝与罗马社会普遍的多神教信仰相妥协,时常引发冲突。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基督徒被迫害致死。不过根据学者们的一般观点,像这种将基督徒投入角斗场让猛兽活活咬死的事情极为罕见,因为罗马终究是一个多神教社会,并不特别在乎你信仰什么神。确实罗马人有时候会把罪犯放在角斗场里当众处死,不过一般都是针对那些为非作歹的土匪海盗。但不管怎样,这座大角斗场终于因为这个理由得以保全残体。

大角斗场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