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摘要】:(一)中国传统吉祥色彩的应用表现色彩是因光的反射和折射而产生的科学现象,但对于人类而言,却是一种视知觉现象。红色在中国代表着喜庆和激情,被称为中国红。同时,该包装还借鉴了中国传统书法元素进行品牌字体设计,使其呈现出造型典雅、古朴大方的特点。牡丹素有“百花之王”之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娇媚的牡丹象征着富贵,因此,自古至今备受人们的青睐,用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一)中国传统吉祥色彩的应用表现

色彩是因光的反射和折射而产生的科学现象,但对于人类而言,却是一种视知觉现象。人们根据其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长期积累的文化知识、视觉经验等对色彩产生丰富的心理感受,而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的性别、年龄、民族和国家的人对于色彩含义的理解也相同,人们因自己的生活环境、文化素养、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对色彩产生不同的感知和联想。

在中国,颜色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东汉经学家刘熙所著《释名》(卷四)中就有记载:“青,生也,象物生时之色也。赤,赫也,太阳之色也。黄,晃也,晃晃日光之色也。白,启也,如冰启时之色也。黑,晦也,如晦暝之色也。”人们从自然物象的百色中发现了青、赤、黄、白、黑这五种基本色相,并认为这五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遂称此五色为“正色”,并赋予了其相应的意义。因此设计师可利用色彩的丰富内涵和强烈的感染力进行设计与创作。

红色在中国代表着喜庆和激情,被称为中国红。中国红因其鲜艳的色泽、吉祥的寓意被广泛地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肚兜、印章、本命年腰带灯笼春联等,红色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表达了中国人热情、朴实、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心理。通常情况下,人们对暖色系的颜色要比对冷色系的颜色记忆更持久,对高纯度的色彩比复杂的色彩印象更深刻。而红色正属于暖色系,具有很高的纯度与显眼的色泽,因此在设计中可结合产品形象将红色运用在包装的整体或局部,达到以色夺人、吸引消费者、促进销售的目的。比如瑞年氨基酸口服液的包装设计就主要运用了红、黄两个暖色系,设计师充分考虑了产品用户群—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为明快强烈的色彩能给他们带来愉快、温暖的感受,所以在设计中运用这种色彩可满足老年人的情感诉求。此外,由于红色为中华民族的喜庆色,黄色为“帝王之色”,同时又象征着光明,在中国人心中具有尊贵的地位,因此,这款产品的包装设计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喜庆和皇权色系元素,是一个成功运用传统色彩的经典包装案例。色彩是使产品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是打开消费者心灵深处的钥匙。因此,设计师不仅要准确理解各种色彩的丰富含义和视知觉感受,还要把握好产品属性与包装色彩的关系,才能将色彩的运用与产品形象、设计构图等有机结合,才能凸显色彩的个性与情感,从而对消费者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

(二)陶瓷艺术的应用表现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人就开始制作陶器,用来盛水和储存食物,陶器的运用已经具备了包装的一些基本功能,可以说是最早的包装容器。随着青铜器、纸、瓷器等的出现,这些材料也被陆续作为物品的包装进行使用。在封建社会后期,我国经济科技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包装技术与理念也没有得到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包装的风格以实用为主,力求简单、经济,陶瓷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艺术品而存在。如最具代表性的青花瓷器,起始于元代,兴盛于明、清两代,其装饰纹样十分丰富,常见的有石榴、缠枝牡丹、回纹、仕女戏婴、八仙过海等,这些纹样都有着平安、吉祥的寓意。这些吉祥纹样加上清丽的青蓝色调和细致的描绘,构成了青花瓷清新淡雅又不失高贵的风格,给人以丰富但不烦琐、简洁却不简单的视觉感受。

现代包装设计师在运用陶瓷艺术元素进行设计创作时,不能只是简单地复古,对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元素进行简单的堆砌套用,而要在准确把握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材质的优良特征进行再创作。将传统的文化内涵渗透到现代包装设计之中,既能传达传统艺术的神韵,又能表现时代精神,使传统文化的特质和理念完好地渗入到现代商业文化之中,使现代包装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比如四川沱牌“舍得”系列酒的包装设计就是利用陶瓷艺术进行产品包装设计的成功案例。该设计充分利用了陶瓷材质的优良特征:不易渗透,密封性能好,能避免酒的挥发;透气性能好,在陈酿过程中对酒具有催陈效果;导热性能低,能够保持适当的酒温,利于白酒的长期储存。同时,该包装还借鉴了中国传统书法元素进行品牌字体设计,使其呈现出造型典雅、古朴大方的特点。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传承传统文化,还能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从而使企业赢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产品包装设计在造型、装潢美观的同时还要注重其功能性的要求,因为包装设计的“美”不仅是指其外表、造型要美观,而且它要服务于产品,即产品的包装设计必须在满足包装的实用性、功能性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舍得”系列酒的包装设计就是将艺术审美与功能诉求紧密结合的经典案例。

(三)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应用表现

中国传统的图案与纹样有许多是伴随着对大自然的膜拜、对神灵的祭祀而产生的,常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家具、器物、服装等的装饰设计中。这些图案与纹样大多整体轮廓简洁明了,其空间结构多呈圆形、扇形、菱形,图形内部饱满丰富,往往通过对称、重复等手法进行设计,从而使图案与纹样表现出秩序感和韵律感。传统图形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视觉传播功能,譬如民间剪纸,采用寓意或谐音来传达人们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情趣。因此,这些图案与纹样不仅装饰了物品,使其外观美丽,而且还反映了古人的一种人生观、文化观。

对于传统纹样图案的运用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其形式的模仿和套用,忽略产品理念与形象的传达,而是要将传统图案转化为新的视觉形式,从而使产品和包装设计形成一个由内而外的有机整体。在对传统图案与纹样的运用探索中,可进行新的创新组合,这样往往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将传统纹样与现代产品相结合,赋予传统图案与纹样以新的色彩,或对传统图案与纹样进行解构,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受。

该包装采用天然材质作为内包装,采用印有牡丹花且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织锦作为外包装,其整体造型类似中国传统包裹的形式,显得既传统又现代,既古朴又华丽。牡丹素有“百花之王”之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娇媚的牡丹象征着富贵,因此,自古至今备受人们的青睐,用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而织锦与牡丹纹饰相结合,则蕴含着“锦上添花”“喜事连连”“好事成双”等美好寓意,因此,以此作为喜糖的包装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织锦、牡丹等吉祥纹饰与喜糖产品相融合,不仅使包装成为文化的载体,还延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四)雕刻艺术的应用表现

雕刻是中华民族一门古老的技艺,如牙雕、木雕、根雕、石雕等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珍贵的艺术遗产,广泛地流传于民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雕刻与包装造型设计同属于立体的造型艺术,因此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雕刻艺术一样,现代包装设计在注重视觉美观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触觉上、空间上的感受。

随着人们精神和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包装造型设计也由具象转向了抽象,那些具有雕刻美感的包装产品备受青睐。雕刻艺术中所特有的凹凸感、雕镂感、空间感使得包装造型变得更加丰富与立体,更具层次感和光影感,更富有变化性和趣味性。雕刻可赋予包装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雕刻造型可用于包装造型的整体或局部,通过点线面的变化充分表现出造型的美感,给人以触觉感和视觉质感,使包装显得更加华丽、典雅。例如获得第三十届“莫比”包装设计奖和最高成就奖的中国四川白酒“水井坊”的包装设计。该款包装的内部设计分为瓶身和基座两个部分,酒瓶基座为木质结构,以青花瓷片为内底,可做烟灰缸使用,整体造型宛如一个雕刻而成的玉玺,显得典雅高贵;瓶身整体通透,底部凹凸,折射出基座内底的纹样,尽显白酒的品质。从整体上看,该设计结合了视觉、嗅觉与味觉的感官美学理念,是传统雕刻艺术与现代文明的经典结合。

(五)中国元素与家具设计

从古至今,家具始终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融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于一体的器物,体现着工匠的设计法则,包容着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中国传统家具是一个大的系统,其中蕴含宝贵的设计资源。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国传统家具不断完善其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在特定环境里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各地的工匠们根据当地的气候、文化、材料进行设计,充满了设计的法则。

然而,当代中国的家具设计却不容乐观,单纯模仿国外家具的作品和古代家具的仿制品比比皆是,而很少有既具民族特色,又富现代气息的作品问世。因此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本土特色的家具设计路径,已成为设计师的重大责任。

中国传统家具历史悠久,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形成了独特的家具工艺和辉煌的历史成就。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席地而坐的矮型家具时期、高矮型家具并存的过渡时期和垂足而坐的髙型家具时期。

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特殊文化背景中形成的明式家具,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参与,家具被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文化精神领域,表现出卓越的成就和艺术特色。王世襄曾用“品”来评价明式家具的特点,得十六品,曰“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浓华、文绮、姘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工艺美术家田自秉用“简、厚、精、雅”四个字来概括明式家具的艺术特色。简,是指它的造型洗练,比例适宜,简洁利落;厚,是指它形象浑厚,具庄严质朴的效果;精,是指它做工精巧,曲直转折,严谨准确;雅,是指它风格典雅,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现代学者杨耀说,明式家具有很明显的特征,一点是由结构而成立的式样,另一点是因配合肢体而演出的权衡。从这两点着眼,虽然它们的种类千变万化,而归综起来,它始终维持着不太动摇的格调,那就是简洁、合度。但在简洁的形态之中,具有雅的韵味,表现在外形轮廓的舒畅与忠实,各部线条的雄劲而流利,加上它顾全到人体形态的环境,为使处处得到适用的功能,而做成随意的比例和曲度。上面这些精辟的论述对明式家具神态、装饰、构件、结构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由于中国国土广阔,地理环境复杂,文化差异较大,除了在年代上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外,在地域上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风格。其中,京式家具、苏式家具、广式家具和宁式家具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明清时期传统地域性家具的代表。京式家具的“皇家气派”、苏式家具的“文人气息”、广式家具的“厚重华丽”、宁式家具的“光润精巧”,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家具的丰富内涵。

中国传统家具受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在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上,都显示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与社会的意识形态。从神秘威严的商周青铜家具,到写实精练的秦汉漆木家具;从丰满华丽的大唐壶门结构,到典雅柔美的宋代框架结构;从简练秀丽的明式风格,到烦琐富丽的清朝家具,这一恢宏的演变过程,与特定时代的审美观念密不可分。

(六)中国元素与纺织服装设计

中国元素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精髓,所包括的内容有款式造型、纹样、编织、缝制工艺等几个方面,因其具有浓郁的民俗色彩、独特的服饰语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而常被国内外服装设计师所运用。中国元素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都时时刻刻地向世人展示着文化传统和道德风范,体现着中西合璧文化交流的博大胸怀,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辉。

传统纺织服装是中国文化艺术千百年来沉淀和发展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形成了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其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富有韵味。

商代是最早有文字记载反映服饰图案的朝代。图案的装饰主要表现在服装的领口、袖口、前襟、下摆、裤角等边缘处及腰带上,表现形式主要是规则的回龟纹、菱形纹、云雷纹,而且是以二方连续构图形式来表现的。二方连续构图是图案设计中的一种基本法则,这表明当时人们能够在服饰上巧妙地运用设计技巧。商代服装上的纹饰主要以云雷纹、回龟纹、几何纹为主。云雷纹装饰主题出现在服装上,是采用了二方连续的构图形式,注重图案的工整,并强调了造型的规律美。由于云雷纹这种设计元素是为主题服务的,每个主体不同,单个母体“S”发展成为一个单位纹样与另一个单位纹样的连续组合,所以其逐渐由单个母体“S”即多个子体,同时又加进了主观意识进行夸张。这种类似放倒的“S”形,也是S形的转折,它对以后图案组织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服饰色彩语言强调以人本身的感悟为中心,用色彩来表现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传统服饰色彩的使用变得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寓意化。色彩使用的场合、范围以及所表达的情绪都是约定俗成的。青、赤、黄、黑、白五原色作为中国传统服饰色彩的基础色调凌驾于其他间色、复色之上,不仅符合封建社会“别上下、分贵贱”的指导思想,同时也传达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标准和审美情趣。

中国历代的服饰色彩,黄色始终象征着中央权利,是帝王家族的专用色彩,而红与紫则是权贵们的服色。而在汉族的民间风俗中,红色是最能表达喜庆、吉祥气氛的色彩,举凡生日、寿诞、开业都少不了红色的身影。尤其是逢年过节时每家每户都要贴红对联,挂红灯笼,长辈要给晚辈送红包以示吉祥;婚嫁时新娘穿红衣,盖红盖头,新房贴红喜字,点红烛;有新生儿诞生的家庭要送红皮鸡蛋。红色不仅象征着吉祥,更因为它使人的心理和情感体验到活跃和生动而受到崇尚。而绿色在传统服饰中更多地作为一种卑贱色来运用。《汉书》中说:“绿帻,贱人之服也。”唐代,碧巾是一种侮辱囚犯的头饰;宋代,以戴青巾为不肖子弟;元、明、清时期,绿、碧、青三色,只有从事娼妓、优伶等“贱业”的人才用于服饰。红、绿两色在服饰上的运用不仅符合皇权神授和阶级等级差异的封建意义,也符合汉民族服饰色彩的一般规律。这些色彩的表现形式不仅是视觉的,也是历史的和文化的,归根结底都是中国特有的观念意识影响的结果。

造型是构成服装外在视觉效果的基本要素,因此要表现中国元素,无疑要从款式细节中渗透出来。中国传统服饰的领、襟、袖、摆等局部造型以及直或曲、宽或狭的整体造型,经过千百年的积淀,逐渐成为传统服饰形制在现代服装设计应用中最常用的中国元素。

(七)中国元素与生活器物设计

中国传统生活器物文化博大精深,是由我们的先民一代一代延续发展而来的,是先民的宗教规范、伦理道德、生活习俗、生活质量等的集中反映,因此她们具有很强的传统文化特征。其与古人生活贴切、融洽、和谐,而这些,正是中国现代产品所缺乏的。器物文化代表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发展水平。中国传统器物中的环保意识、社会意识、人性化设计、意境美、仿生设计、简约实用等设计法则都对现代产品设计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器物,指所有为人所用的人造物,多指容器、食器、饰物、家具等生活用品。中国传统器物是一个非常宽泛的称谓。从时间上说,可以从上古延续到近现代;从门类上讲,则包含了与衣、食、住、行、用相关的所有器物。它们是古人改造物质生活实践的产物,以满足使用功能为目的,将审美形式与实用功能结合起来而产生的形式。器物蕴含着历史的文化,并受到文化的影响和支配,作为精神的物质载体,反映了特定时期的人类生活方式、技术条件、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等。

在中国的器物文化里,很少是以纯功能存在的。即使起初是从功能出发的,也会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融入特定的文化,从而扩展了这种器物的内涵。这种带有文化的器物,一般会受到文化延续性的影响,具有比功能更长的生命力。

不同器物由于材料、形式、所处环境的不同,表达的审美取向、蕴含的文化特征也各自不同,但它们都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承载着绚丽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产过程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科学和哲学等意识形态及感情、风俗习惯等社会心理。简而言之,即人们对社会、外部世界的认识,人的思维状态的集合。随着人们造物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的要求也必将增多,除了具有延伸肢体功能的作用外,还要倾注一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传统器物的造物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封建礼制、古人的认知水平、统治阶级的专政意识的影响,成为树立礼仪规范、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道具。正是因为器物设计中寄予了某些社会意识,通过人们世代的流传,才使器物成为彰显传统文化的媒介,而器物自身也因此越发具有魅力了。

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可以适当地在一些产品中融入一些传统的认识观念,以提升产品的文化气质。如由浙江大学一品物流产品创新团队设计的“阳光的味道”,在伊莱克斯“2020年家的构想”国际设计大赛中获奖。在这个洗衣机中,人造太阳在下午三点可以放射出与真实太阳同频率的光线,从而将衣物烘干。利用天圆地方的传统宇宙观,将洗衣机的上端设计为圆形,下端设计为方形,就像一个小的宇宙系统,太阳运行其中。将现代技术与传统认识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产品既符合高科技的现代生活,又富有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案例的成功,以雄辩的事实证明,在现代产品中融入社会意识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现代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定义是以人为中心的,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营造舒适、高雅的居住空间,使人们享受空间的使用趣味和快感,人性得以充分的释放与满足。人的心理更加健康、情感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善,达到人物和谐。人性化设计是产品设计中比较高的境界,它不仅要求产品实现应有的功能,而且要求在产品与人的交流中,人的身体和精神得到愉悦。

人性化一词对于现代产品设计并不陌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需要阶梯上升的内在要求以及对于设计理性化的反思。在产品设计中人的舒适性逐渐成为衡量设计水平的标准之一,“以人为本”几乎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但是,放眼我们周围,可以发现一些产品并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特别是没有以“中国人”为本,产品的设计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特有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不符合中国国情。这也与中国产品设计界一些浮躁、不务实、一味崇外的不良心态有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器物中很多设计闪现着对人细致入微的关怀,正是因为对中国人生活方式、生活细节的熟悉,了解人们的潜在需求,才能设计出如此令人中意的器物,有效解决了生活中的“不舒适”,凸现了传统造物观对人性的真正关怀。

设计源于生活,源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问题的设计,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这样的设计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正如人们常说的,作家需要体验生活,才能写出真实的生活,并深入地把握生活的本质。对于设计师也是如此,只有亲自体验所设计物品的使用过程,斟酌其使用的舒适度,发现其中的问题,不断地加以改进,删除一切不必要的、不舒适的,才能设计出大方、简洁、实用的产品。

(八)中国元素与文具设计

中国文具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可惜时至今日,在中国这个文具大市场上,有80%的文具产品是仿制品(大多仿制韩日等国的产品),或是加工别人的产品。当代中国文具无论从造型、材料还是使用等方面都很难看到本土文具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多的是呈现出对西方文具的妥协以及被西方文具文化侵蚀的现象。中国文具要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重要的是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将传统文化合理、巧妙地运用到中国的文具创新设计中,为我国的文具打上“中国特色”的烙印。

在我国的传统文具中,最具典型代表的是“文房四宝”。“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专指文人书房。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因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文房四宝”之名最早见于北宋梅尧臣《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欺州纸砚》:“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与予。宋时已无郡制,郡是对州的旧称。这里的“二郡”:一是歙州,二是宣州,属北宋的江南路。歙州主产纸、墨、砚,宣州主产纸、笔。

“文房四宝”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房四宝”总是同文人士大夫的书斋生涯相关联的,是文人雅士挥毫泼墨、行文作画必不可少的工具。古人有“笔砚精良,人生一乐”之说,精美的“文房”用具在中国古代文人眼中,不只是实用的工具,更是精神上的良伴。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传统文具的发展也就是笔、墨、纸、砚的发明及运用。它们不仅象征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方面上也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明,从最初单一的使用功能发展到兼具艺术价值,无数精美绝伦的文房用具,为世人留下了丰富而厚重的优秀文化遗产。

设计多功能化。产品的功用常常是复合的,而产品的用途本身就具有“模糊性”。运用人性化的设计使得多功能化的文具设计成为一种顺应发展的产物。同时,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办公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多功能化的趋势也与之相适应。

简洁实用化。简洁几乎是产品设计永远的风格之一。好的设计不是简单甚至粗糙,而是融入体贴的人性化设计、考虑周到的细节设计之后,抛弃纯粹以增加附加价值为目的的外观造型后的设计。

高档礼品化。文具用品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结构已经形成,尤其是办公文具市场的迅速壮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具也就有了向高档产品发展的需求。

玩具娱乐化。根据学生好奇、贪玩心理产生的玩具娱乐化设计愈发明显,其设计较多运用了卡通造型和图片等。但过度的修饰不利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甚至影响到他们心理健康发展,这一倾向值得人们警惕。

情趣化。情趣一词,情是指情感、情调;趣是指趣味、乐趣。情感是多方面的,有喜悦、有悲伤、有喜爱、有讨厌等。而情趣是指情感中较为积极的一面,就如同一个人具有幽默诙谐的性格。产品的情趣化设计,即是通过产品的设计来表现某种特定的情趣,使产品富有情感色彩。它往往通过拟人、夸张、排列组合等手法将一些自然形态再现,从而给人以新的心理感受。

产品的人性化。将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等研究成果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物理层次的需要(舒适感)和心理层次的需要(亲和感)。例如韩国设计的磁性回形针收集器是由磁性金属球制成的,很有质感,加工精致,回形针完全靠磁力吸附在球形基座上。这一有趣文具,让人们在办公累了的时候得以缓解紧绷的神经。

情感化设计是人性化设计的一个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而展开的设计思考与设计方向,注重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求与社会需求。情感化设计是人与物及环境相和谐的结合,是一种人文理念与精神需求的体现。当代社会物质生产极其丰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在产品基本使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更关心情感上的需求与精神上的慰藉。情感化设计改变了以往大众对于产品仅仅要求满足简单使用功能的局限性认知,向关怀和满足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方向发展,在使用者与产品的技术功能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缓解人们对于产品消费功能需求选择的麻木,使人能在产品消费的选择中找到能满足自己情感需求的、适合自己的、美好的基于情感化设计的产品。

产品的绿色设计。绿色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人们对环境、生态恶化及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竞争时,需要注意到经济生态代价问题,只有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真正的进步和真正的价值提升。

现今,大多数文具都是中国制造,而并非中国设计。中国的文具设计往往都依附于国外文具设计的模式,在造型、材料、工艺上照抄照搬。中国文具设计已经缺失了本土设计元素,中国的消费者正在被动地消费西方文具设计,几千年遗传下来的中国文具文化正在慢慢消失。

中国的文具设计要谋求发展,除了造型创新外,更重要的是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大量的实践证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将传统文化合理巧妙地运用到我国的文具创新设计中,不仅可以为文具打上“中国特色”的烙印,而且还能增强我国文具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文具设计早已摒弃了过去直板的造型和简单的界面,越来越多地追求装饰化和艺术化,寻求一种美感和个性化的风格,这使得文具不再是简单而又普通的产品。

中国的传统工艺技艺包罗万象,这一点可以从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发现。将中国的传统工艺、技艺运用到文具的设计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伸。

在文具组合和打开方式上可以效仿家具中榫头的拼接方式。中国古代木建筑结构“叠梁式”和“穿斗式”,在文具的拼接方式上也多有效仿,尤其是仿效插销、闷榫、半榫的拼接形式较多。这种形式的文具在组合上既简单又牢固。

中国消费者对于竹、木、陶瓷等材料的熟悉感和亲切感,也是中国元素在文具设计中的体现方式。目前,将陶瓷的加工技艺运用到制笔上也是一种很好地将中国元素与文具设计结合的典范。这种中国红瓷笔采用纯红釉加陶瓷烧制而成,中国红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包括湖湘文化)、陶瓷文化,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和谐统一,从古老传统观点看,红瓷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完美融合。文具设计中加入传统工艺,秉承了“古文化,现代品”,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融入到时尚的现代生活,以现代的视觉理念全新阐释中国元素。

中国文具的发展要想谋求一席之地,必须要从本土文化入手,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具,在文具中体现出中国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里所说的文具设计的创新与传统元素的运用并不是说基于表象的简单的纹样、图形的叠加,而是应该真正地了解我们的传统、热爱我们的文化,在设计的过程中衍其“形”、传其“神”、会其“意”,真正做出有“中国味”的设计。

(九)中国元素与旅游产品设计

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繁荣,在人们日益增长的收入中可自由支配的比率正不断提高,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也越来越多,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高质量生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不但是朝阳产业,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产业之一,而且还将保持强劲、持久的增长势头。旅游品的生产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崛起而起步,但发展缓慢,品种单调,特色不明显,市场竞争力弱。由此,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应该成为设计界的一大课题。

旅游纪念品,从字面意思理解应该是旅游观光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反映当地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精巧便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商品。旅游纪念品经常被许多专家学者比喻成一张反映城市文化的名片。一个好的旅游纪念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第一,旅游纪念品应该是观光地的文化形象代表;第二,旅游纪念品应该富有审美愉悦;第三,旅游纪念品应该具有收藏价值;第四,旅游纪念品应该紧跟时代,兼有传统和现代的风格;第五,旅游纪念品应该物美价廉、方便携带。

审美功能是通过产品的外在形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体验,使产品和人具有亲和力。旅游纪念品的审美表现应与地方文化特色相协调,围绕使用和认知功能来展开,并最终通过对其造型语言的设计来获得。

造型语言是传达各种信息的符号,每一种产品都以特有的符号组合向人们传递着各种信息,使产品的流通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播方式。旅游纪念品的造型语言,不仅可以使纪念品发挥它的认知功能,使消费者明确地了解这个纪念品出自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种文化,有何典故,等等,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它的审美功能,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和对生活意义的感悟。

设计本身就是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作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应该在符合基本科学规律的基础上,侧重艺术形式的表现;应该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这样才能为地方和民俗文化做持久的软广告宣传,彰显地域文化的魅力。

(十)中国元素与包装设计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每种艺术作品都有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包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同艺术作品一样,也应当属于它的时代与民族。在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除了吸收国外的先进设计理念与科学技术外,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使之彰显民族个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整体意识、生态意识、人文导向、雅俗观、多元论倾向等,都对现代的包装设计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如书法、剪纸、年画、雕刻、陶艺、瓷器、传统纹样等,都是现代包装设计的源泉,进而帮助我们设计出有中国特色的包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本立足点,从传统包装的功能性原则、传统包装的绿色环保意识、传统包装的文化亲和力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今的全球化经济浪潮中,商品流通迅速,商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突出,企业优胜劣汰的速度也在加快,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单纯依靠商品本身的质量优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赋予产品与众不同的内涵,同时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中也要巧妙地运用传统文化作为商品包装的设计元素,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融入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使传统文化艺术的使用价值得到一个新的升华,使商品包装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民族感,尽显商品品牌的个性化特征。

什么是包装设计?单纯从字面意思上来讲,“包装”一词是并列结构,“包”即包裹,是用一定的材料把东西裹起来,其目的是使东西不易受损,方便运输;“装”即装饰,意思是把物品包裹、装饰起来,指事物的修饰点缀。这是指把包裹好的东西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美化装饰,使包裹从外表上看更漂亮,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一个好的包装应该是实用与美观兼而有之,首先将功能永远放在第一位,构成一种对产品安全,对使用者方便的包装;其次还要注重包装的美学特点,以引人入胜的、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内涵及高度形式美感的文化素材,经过精心的构思,设计出可以向消费者传达商品信息、有效推销商品的包装,从而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人类使用图案符号传播信息的历史比文字更为悠久,图案在文明历史的长河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图案作为包装设计的主要元素之一,以它强烈的感染力和直截了当的表达效果,在现代商品激烈的竞争中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而传统图案是一个地区和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是文化观念的一种物化的形式和传播载体,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它还承载着某种寓意或者内涵,反映了人与自然社会的某种关系,具有超出感性形象本意之外的感情色彩。这些特征是与现代包装设计中所追求的形式语汇相吻合的,也是传统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再发现、再利用、再创造的契合点。

中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各个时期都留有风格各异的装饰图案,如原始彩陶纹的朴素、大方,经过长时期的概括提炼成的蛙纹、鱼纹、涡纹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商周时期青铜和玉器中的饕餮纹、双夔纹弥漫威严、震慑、神秘的气息;战国时期的漆器和织锦上的蟠螭纹、云气纹展示着构思的巧妙;汉画像石、画像砖中的弋射收获、采莲图洋溢了生活的情趣;南北朝的石刻图案如飞天和莲花,传递着宗教的思想;唐代织锦上的卷草、团花、宝相花散发着自然的韵律;宋瓷装饰图案释放着清新典雅的味道;明清瓷器、丝织、雕漆、景泰蓝上的人物、花鸟图案体现着工艺的精巧,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的典型图案纹样。这些传统图案生动自然、无拘谨之感,无论是作为底纹、主体图案还是边饰或角饰,都能带来一种古朴、清新的气息,并具有强烈的装饰感。中国现代包装设计可以以这些素材为基础进行整理、配置,使之形成所需要的包装图案,进而从图案资料中探索中国传统的形象。

据色彩学家的调查,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首先感觉的是色,然后才是形,在最初接触商品的20秒内,人的色感为80%,形感为20%。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中,图形、文字都有赖于色彩的配合,色彩是包装设计的关键。同一种色彩会引起不同地域的人们不同的习惯性联想,产生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爱憎情感。因此包装设计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域风俗所产生的色彩审美倾向。也就是说,对于中国现代包装设计,传统色彩的研究和再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色彩拥有着很强的装饰性,在当今众多的民间表现形式中,尽管艺术种类多样,民族、地域以及民俗等方面的原因复杂,产生了各个地区民间的美术审美差异,但在色彩的应用上均以红(赤)、黄、蓝(青)、白、黑五色为主要色彩,再搭配绿、紫和橙等色彩表现。对全国各地民间美术中这一色彩使用的共性,从历史角度、美学角度去分析不难发现,这是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五色”的充分体现,它对现代包装设计有着指导作用。

在中国现代包装中的色彩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用色习惯和色彩象征。如红、黄、紫色的搭配总能有一种出色的视觉效果,它强烈但不轻浮,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渲染出热烈的节日气氛,形成极强的视觉效果,同时又能体现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底蕴。

(十一)中国元素与公共设施设计

城市公共设施被称为“城市家具”,是现代城市环境中的重要元素。它服务于城市,又影响着城市的机能和形象;它服务于城市人,又影响着城市人的工作和生活。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思想的不断进步是公共设施持续更新的根本动力,创建科学的、完善的、美观的、人性化的设施环境是其更新与发展的理想目标。

公共设施是由政府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建筑或者设备。换言之,公共设施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从社会学来讲,公共设施是满足人们公共需求(如便利、安全、参与)和公共空间选择的设施,如公共行政设施、公共信息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公共教育设施等。

一些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与一些现代化的大都市都具有完备的公共设施。比如,我国故宫太和殿前的定时器功能的日晷,象征德国统一的勃兰登堡门,具有城市象征与观赏景观意义的法国埃菲尔铁塔,可以给家人带来欢乐的美国迪斯尼乐园,以及大型商场或者购物中心摆放的饮水机,城市中方便大众的公用电话亭等,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共设施,人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城市的发展和文明程度。

公共设施作为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并表现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公共设施设计具有强烈的“场所感”,即具有明确的环境属性。一个区域的公共设施应该与该区域的文化特质保持一致,不同区域的公共设施应努力体现各自区域的文化脉络上的差别。如北京作为我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北京的南锣鼓巷是北京东城区的一条很古老的街道,整个街道不宽,仍保持着元大都街道巷、胡同的规划。这里也依然保留着那纯正的“北京味”,让来北京旅游参观的全国乃至世界的游客们,还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传统的北京胡同文化。

隐喻象征是暗示由此及彼的关系,是在较大的范围内让人产生想象,以唤起人们的注意,创造特有的氛围的手段。如龙是东方民族的骄傲,而鹰则是西方民族的代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不同象征,都可以激起人们的归属感,在显示地方特色上发挥作用。

隐喻象征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为设施内涵性及意向性的赋予,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以及形成环境特色的有利载体。

(十二)中国元素与家电及数码产品设计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当这些传统的文化底蕴被加上现代时尚科技时,便会产生令人不可思议的美感。在当前中国文化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的背景下,在家电及数码产品设计中大量地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已成为一种时尚。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出色运用,并非固守自身的传统,也不是简单地模仿和抄袭西方设计,而是把传统文化内涵植入到设计作品中,用现代的观念来体现时代精神。把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创造性地融入设计中,丰富了文化意蕴,提升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