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助推当代艺术设计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助推当代艺术设计发展

【摘要】:总体上,当代设计呈现出三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由物质向精神的转变,二是由实体向虚拟的转变,三是由注重审美向注重体验的转变。由于设计的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普及,设计的门槛将大大地降低。传统设计缺乏设计结构,未来的设计将更加地细分和专业化。注重精神、设计和体验将成为未来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设计科学的进步,人人都是设计师,设计品就是艺术品的未来设计趋势将会实现,并且会产生设计学科的转型。

总体上,当代设计呈现出三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由物质向精神的转变,二是由实体向虚拟的转变,三是由注重审美向注重体验的转变。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上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是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信任。在通常情况下,那些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在产品的界定及生产上几乎没有发言权。然而,在未来,这种传统的模式将必须作出改变。设计师必须要让消费者更充分地认识到产品的起源。当消费者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时,他们将更加在意这些产品,会留着长时间使用,而不会随便将其丢弃。

设计师更加关注消费者需要什么,如何满足甚至改变这些需求。消费决定了生产,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商就生产什么。生产商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生产,而不再盲目生产。消费即是设计,消费者即设计师。

将来一种可能的设计生产方式;将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由于设计的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普及,设计的门槛将大大地降低。工具和材料(特别是智能材料)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将使设计成本大幅下降。由于有了更多的像这样几何级增长的技术进步,消费者自己就可以进行设计,设计也将越来越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需求。设计将超越“二元论”即功能(科学技术)和审美(美学艺术)的分裂。未来将更加注重对于体验的设计,而且是全方位的体验。生产能力有限的问题也将得到解决,产品面临的两个对立的问题:形象—形式与具象—抽象将可以得到平衡。对于非物质产品的设计将不再是难题,而是可以实现的现实。高功能产品由于个性化的设计将发展到功能的极致,产品与人的关系也将越来越密切,更加能够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产品将具有极强的感知和学习能力,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由此建立密切的互动性和交互性,产品向智能甚至是智慧的方向发展。

传统设计缺乏设计结构,未来的设计将更加地细分和专业化。特别是长久以来中国的人情社会观念非常浓厚,人们遇到事情最先想到的是找人办事而不是找专业的机构。各种机构之所以不受人们的高度信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所谓的专业机构不够专业,无法令人放心。专业机构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来达到真正的专业,然后人们才敢于把专业的事交给最专业的人,最大限度地利用既有资源(资金、技术)。

设计这个概念也许将重新定义。传统学科主要解决为什么,设计科学主要解决怎么办,是要给出具体解决方案的。未来设计将更加关注非物质设计和社会主体的意识形态,高度重视体验设计和将设计作为社会管理的手段方面,因为设计是与人高度相关的组织和行动过程。并且未来设计将是创造力的跨领域性的传播,形成组合式创新、跨界设计和全系列设计。一个完整的设计将是针对一系列问题的一系列解决。未来设计将生存在融合的学科体系之中,设计的范围将更加宽广,即使再庞大的思维面也不为过,设计的界限将融合和消失。设计师这个称呼在将来或不再合适,但是设计的本质经过遗传、变异和扬弃之后将产生新的变种。设计师将拥有多重身份,比如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师、用户体验设计师,还有网页设计师和解决方案的工程师等。

当代设计注重物质的产品设计、实体设计和审美等现状,早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当代设计的要求。注重精神、设计和体验将成为未来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设计科学的进步,人人都是设计师,设计品就是艺术品的未来设计趋势将会实现,并且会产生设计学科的转型。

未来设计的表现能力和认知世界的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每个人都可以产生创造性成就和实现自我表达。人们将首先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设计,设计将实现设计的艺术化,最终将艺术融解在设计中。设计生产中的痛苦减少了,而快乐与自我实现的程度大为提高。因此人人都是设计师,设计品就是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