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李将军广击匈奴,又名汉之飞将军

李将军广击匈奴,又名汉之飞将军

【摘要】: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21]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55]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69]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74]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90]广骑曰:“故李将军。”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1]其先曰李信,[2]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3]故槐里,徙成纪。[4]广家世世受射。[5]孝文帝十四年,[6]匈奴大入萧关,[7]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8]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9]广从弟李蔡亦为郎,[10]皆为武骑常侍,[11]秩八百石。[12]尝从行,[13]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14]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15]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16]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17]徙为骑郎将。[18]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19]太尉亚夫击吴、楚军,[20]取旗,显功名昌邑下。[21]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22]徙为上谷太守,[23]匈奴日以合战。[24]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25]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26]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27]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28]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29]皆以力战为名。[30]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31]中贵人将骑数十纵,[32]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33]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34]广曰:“是必射雕者也。”[35]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36]三人亡马步行,[37]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38]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39]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40]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41]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42]今我留,[43]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44]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45]令曰:“皆下马解鞍!”[46]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47]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48]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49]李广上马与十馀骑犇射杀胡白马将,[50]而复还至其骑中,[51]解鞍,令士皆纵马卧。[52]是时会暮,[53]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54]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55]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56]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57]就善水草屯,[58]舍止人人自便,[59]不击刀斗以自卫[60]莫府省约文书籍事,[61]然亦远斥候,[62]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63]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64]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65]而其士卒亦佚乐,[66]咸乐为之死。[67]我军虽烦扰,[68]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69]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70]为人廉,谨于文法。[71]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72]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73]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74]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75]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76]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77]行十馀里,广详死,[78]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79]广暂腾而上胡儿马,[80]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馀军,因引而入塞。[81]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82]射杀追骑,以故得脱。[83]于是至汉,汉下广吏。[84]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85]当斩,赎为庶人。[86]

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87]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88]还至霸陵亭,[89]霸陵尉醉,呵止广。[90]广骑曰:“故李将军。”[91]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92]止广宿亭下。[93]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94]败韩将军,[95]韩将军徙右北平。[96]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97]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98]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99]广亦竟射杀之。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100]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馀年,[101]家无馀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102]猨臂,[103]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104]广讷口少言,[105]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106]专以射为戏,竟死。[107]广之将兵乏绝之处,[108]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109]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110]宽缓不苛,[111]士以此爱乐为用。[112]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113]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114]

居顷之,石建卒,[115]于是上召广代建为郎中令。元朔六年,[116]广复为后将军,[117]从大将军军,[118]定襄击匈奴。[119]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120]而广军无功。后三岁,[121]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122]异道。[123]行可数百里,[124]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125]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126]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127]告广曰:“胡虏易与耳。”[128]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嚮,[129]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130]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131]杀数人,胡虏益解。[132]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133]而广意气自如,[134]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135]弗能追。是时广军几没,罢归。[136]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137]当死,赎为庶人。广军功自如,无赏。[138]

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孝武帝时,至代相。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击右贤王,[139]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140]元狩二年中,[141]公孙弘丞相[142]蔡为人在下中,[143]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144]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145]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146]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147]“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148]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149]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150]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151]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152]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153]吾诱而降,[154]降者八百馀人,吾诈而同日杀之。[155]至今大恨独此耳。”[156]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157]

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158]广数自请行。[159]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160]是岁,元狩四年也。[161]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162]出东道。[163]东道少回远,[164]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165]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166]臣愿居前,先死单于。”[167]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168]以为李广老,数奇,[169]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170]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171]为中将军从大将军,[172]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173]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174]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175]曰:“急诣部,如书!”[176]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177]意甚愠怒而就部,[178]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179]后大将军。[180]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181]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182]因问广、食其失道状,[183]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184]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185]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186]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187]遂引刀自刭。[188]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189]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190]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91]其李将军之谓也![192]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193]口不能道辞。[194]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195]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96]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197]

[1] 成纪:汉所置县,故治在今甘肃省秦安县北三十里。初属陇西郡(今甘肃省东部),故云陇西成纪。武帝元鼎三年(前114)置天水郡,成纪县改属天水,故《汉书·地理志》载成纪于天水之下。

[2] 其先:李广的祖先。李信:已见《刺客列传》。

[3] 逐得:追获。燕太子丹:已见《刺客列传》。

[4] “故槐”二句:原来住在槐里,后来迁到成纪的。槐里,即秦废丘,汉改槐里县,参看《项羽本纪》校释〔371〕。

[5] 世世受射:世代都熟习射法。受,学习;传授。

[6] 孝文帝十四年:乙亥岁,当公元前166年。

[7] 大入:大举侵入。萧关:在今甘肃省环县西北,为当时关中四关之一,参看《项羽本纪》校释〔350〕。

[8] 良家子:家世清白人家的子弟。那时的制度,医、巫、商、贾、百工都不得列入良家的。

[9] “用善”三句:因为善骑射,多斩敌首和多虏获,拔为汉廷的中郎官。用,因为;合于。中郎,郎中令属官,掌守门户,出充车骑,秩比六百石。(参看《魏其武安侯列传》校释〔86〕)

[10] 从弟:同祖父的弟弟。亦为郎:与李广同为郎官。

[11] 武骑常侍:郎官的加衔。

[12] 秩八百石:详《魏其武安侯列传》校释〔86〕。凡言禄秩都可参看那一则。

[13] 尝从行:李广经常随从文帝出行。尝,通“常”。

[14] “有所”句:有好多方面表现他的勇力。冲陷折关,冲阵或抵御。格,格斗。

[15] 子不遇时:你没有碰到机会。

[16] “如令”二句:假使你生在高帝打天下的时候,做个万户侯算不得什么!万户侯,食邑万户的列侯。

[17] 陇西都尉:即陇西郡尉。郡尉掌佐郡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景帝中二年(前148)更名都尉。

[18] 骑郎将:郎官有户、车、骑三将,秩皆比千石,骑郎将,即其中之一。

[19] 骁(xiāo萧)骑都尉:率领骁骑的都尉。骁,轻捷。

[20] 太尉亚夫:即周亚夫,绛侯周勃之子,文帝改封于条,为条侯。

[21] 昌邑:秦所置县,故城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四十里。当时为梁国要邑。李广从亚夫击吴、楚,败敌取旗于此城下。

[22] “以梁”三句:李广以汉将私受梁王授他的将军印,故还军后汉廷以为功不抵过,其赏不行。

[23] 上谷:秦所置郡,约当今河北省西北大部和中部一部分地方。汉时以沮阳县为郡治,故城在今河北省旧怀来县南。

[24] 匈奴日以合战:匈奴每天来跟李广作战。

[25] 典属国:处理外族降人的官。公孙昆邪:公孙,姓;昆邪,名。为上泣:向景帝哭泣。

[26] “数与”二句:李广屡屡跟匈奴打硬仗,怕阵亡了他。敌战,正面拒敌。

[27] 上郡:已详《项羽本纪》校释〔374〕。

[28] “后广”二句:此为插叙语,言他从上谷太守历转沿边诸郡太守,然后乃徙上郡太守。其下“尝为陇西……云中太守”一语即此一系列迁转的实例,故以“尝”字提示它。并不是说做了上郡太守以后乃历转各边郡太守的。

[29] 陇西:已见前。北地:当时的郡名,辖地约当今甘肃省东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雁门:已见《廉颇蔺相如列传》校释〔248〕。代郡:已见《项羽本纪》校释〔388〕。云中:当时的郡名,统地约当今山西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一带。

[30] “皆以”句:言李广在陇西以至上郡各太守任上都是跟匈奴狠命打仗出名的。

[31] 天子:指景帝。中贵人:亲信的宦官(太监),言居中恃宠而贵,非有德望可说,故其姓名不显。勒习兵:受军事部勒,随军习练。中国历史上用宦官参预军事,大概就是这时候开始的。

[32] 纵:纵骑赴敌。

[33] 还射:返身射箭。

[34] 走广:逃到李广跟前,诉说经过。

[35] “是必”句:这一定是专射雕鸟的能手。雕,鸷禽,似鹰而大,黑色,一名鹫,亦名鹗(其羽是作箭尾的良材)。飞翔力极强而且十分迅猛,非善于射箭的人不能射中它。

[36] 乃遂:于是立即。从百骑:带了一百骑做自己的随从。往驰:奔去追赶。驰,追逐。

[37] 亡马步行:无马而徒步行走。亡,通“无”。

[38] “而广”句:而李广亲自向那边步行的三个人射去。

[39] 缚之上马:把活捉的一人捆了,提放在马上。

[40] “望匈”五句:遥望匈奴兵有数千骑,他们见到了李广的百骑,以为是汉军方面故意诱骗他们上当的疑兵。都起了戒心,爬上山头布置他们的阵地。陈,阵。

[41] 欲驰还走:要想加鞭逃还。驰,驱驰;快奔。

[42] 追射我立尽:追来射我,我百骑立刻完结。

[43] 留:停留不走。

[44] “匈奴”句:匈奴必然以为我们是给自己的大军引诱他们上当的。

[45] “前未”二句:前进到距离匈奴阵地约二里光景,便停止了。

[46] 皆下马解鞍:一齐下马,把鞍辔都卸了。

[47] “即有”二句:眼前就有急难了,怎么办?

[48] 用坚其意:我们故意不走,哄得他们越发以为我们要教他们上当。

[49] “有白”句:有一个骑白马的胡将出阵来监护他们的兵队。

[50] 犇(bēn锛):同“奔”。

[51] 复还至其骑中:仍与带去的十馀骑还到自己的队伍中。

[52] 皆纵马卧:大家都把马放了,各自随便躺下。

[53] 会暮:恰巧天色将晚。

[54] “大军”二句:大军本部没有知道李广所往的方向,所以没有能发兵接应。

[55] 未央卫尉、长乐卫尉,参看《魏其武安侯列传》校释〔137〕、〔205〕。

[56] “程不”句:程不识和李广从前都是任边郡太守而兼管军防屯扎诸事的。故,旧时;从前。

[57] 广行无部伍行陈:李广行军,没有严格的编制和一定的行列。部伍就是部曲,详后〔63〕。行(hánɡ航)陈,行列和阵势。

[58] 就善水草屯:拣择有好水好草的地方屯扎下来。

[59] 舍止:犹起居。

[60] 刀斗:即刁斗,古无“刁”字,借刀为之,故《索隐》云“刀音貂”。刁斗,铜锅,可盛一斗量。行军时,昼则炊饭,夜则用为敲击巡更的器具。

[61] 莫府:即幕府,已详《廉颇蔺相如列传》校释〔250〕。省约文书籍事:把军中的文书簿籍等事一切简化。省,减省;约,节约。

[62] 远斥候:在前敌遥远的地方就布置了哨探的尖兵。斥,侦察;料量。候,望视;窥伺。斥候便是侦探敌情的哨兵。

[63] 正部曲行伍营陈:严肃地约束手下的部队,整顿编制和军规。那时将军领军都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曲下有屯,屯有屯长一人。见司马彪《续汉书·百官志》(收入今本《后汉书》)。行(hánɡ航)伍营陈(zhèn阵),军队的编制和军营的规章。

[64] 治……至明:常常办到天明。

[65] 卒犯之无以禁也:骤然来犯,也不能奈何他的。卒,同“猝”。禁,钳制;干涉。

[66] 佚乐:安逸而快乐。佚,同“逸”。

[67] 咸乐为之死:大家都情愿为他出死力。咸,皆也。乐,乐于;甘愿。

[68] 烦扰:犹忙乱。

[69] 略:战略;计谋。

[70] 太中大夫:郎中令属官,掌论议,秩比千石。

[71] 谨于文法:谨守文书法度,毫不苟且。与前“正部曲”“治军簿至明”相应。

[72] “后汉”句:武帝元光二年(前133),用马邑(汉所置县,后魏废,其城即今山西省朔县)土豪聂壹之谋,欲诱破单于。阴使壹亡入匈奴,对单于说:“吾能斩马邑令丞,以城降,财物可尽得。”于是单于将十万骑入武州塞(在今山西省朔州市)。

[73] 骁骑、护军:都是当时将军的冠号。冠号的将军不常设,有征伐始命之,后来名目繁多,后世便称之为“杂号将军”。当时李广为骁骑将军,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广受安国节制,故云“领属护军将军”。

[74] “是时”三句:是时单于既入,擒得雁门郡的尉史,问知汉兵都藏在近旁山谷中,大惊引还。汉兵追至塞,弗及,乃皆罢兵。

[75] 其后四岁:为元光六年,当公元前129年。出雁门:从雁门山北出。雁门山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三十五里。

[76] “得李”句:如捉住李广,必须要活的送到单于那里去。生致,活捉了押送前往。

[77] “置广”二句:把李广躺在绳子结成的络子里,这络子就张在两匹马的中间。

[78] 详:通“佯”。

[79] “睨其”句:瞥见身旁有一少年胡人骑着一匹好马。睨,斜视。

[80] 暂腾:忽然跳起来。暂,霎时。

[81] 入塞:进入雁门。

[82] 行取胡儿弓:且行且取推堕少年遗下的弓。

[83] 以故得脱:因此能够逃脱匈奴之手。

[84] 下广吏:把李广发交执法官审问。

[85] 当(dànɡ档):判决。

[86] 当(dānɡ珰):该当。赎为庶人:纳金赎免斩刑,削去官位,降为平民。

[87] 故颍阴侯孙:灌婴之孙,名强。屏野:退职家居,犹云下野。蓝田南山:已详《魏其武安侯列传》校释〔27〕。

[88] 从人田间饮:跟人家在田间一起饮酒。

[89] 霸陵亭:守护霸陵的亭驿。霸陵,汉文帝的陵墓,在秦芷阳县境,因文帝治霸陵于此,遂改霸陵县。

[90] “霸陵”二句:守霸陵的尉官(本为亭长,当时贴近边障的或守护陵墓的亭,都以县尉主之),喝醉了,便呵斥李广,不让他通过。

[91] “广骑”句:李广的从骑说,这是旧任李将军。

[92] “今将”二句:现任的将军尚且不得犯夜行路,何况是旧任的!何乃,何况。

[93] 止广宿亭下:勒令李广停宿在驿亭中。

[94] 居无何:过了不多久。匈奴入边攻杀辽西太守在元朔元年(前128)。辽西:秦所置郡,其境约当今河北省东北角、旧热河省东南一部和辽宁省西部。汉因之,治且虑县,故治在今河北省卢龙县东。

[95] 韩将军:韩安国,时以卫尉为材官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屯渔阳(已见《陈涉世家》校释〔11〕),为匈奴所败,掠去千馀人及畜产等。

[96] “韩将”句:武帝怒韩安国之败,使使责让之,益徙而东,使屯于右北平(在渔阳东北)。

[97] 中石没镞:箭射入石内,把整个箭头都陷进去。没,陷入。镞,箭镞。

[98] 尝自射之:常常亲自射虎。尝,通“常”。

[99] 虎腾伤广:虎跳起来扑伤了李广。

[100] 辄分其麾下:每常分给部下的将卒。麾下,指自己直属的部队。

[101] “终广”二句:终李广的一生,做了禄秩二千石那一级的官四十多年。

[102] 为人长:体格高大。

[103] 猨臂:说他的左右臂可以自由延伸,像通臂猿(猿的一种,两臂能通过两肩,彼此可以自由伸缩,古有此传说)那样的。故下云“其善射亦天性也”,就是说他有这样的天赋本能。猨,即猿。

[104] “虽其”二句:虽是他的子孙或别人亲向他学习的都不能及他那样的善射。

[105] 讷口少言:拙于口才,不大说话。难于出口说话叫讷。

[106] “与人”二句:平常与人闲居的时候,每画地作军阵,比射远近为戏,不胜的以罚酒饮之。军陈,即军阵,已见前〔40〕、〔57〕、〔63〕。阔狭犹远近或深浅。

[107] “专以”二句:直到他死,经常以比射为戏。竟,终竟。

[108] “广之”句:李广带兵逢到饮料粮食缺乏断绝的环境里。

[109] “见水”三句:发现了可饮的水,他的士卒没有都喝到,他是不沾一点水的。

[110] “士卒”二句:他的士卒没有都吃到,他是不尝一点东西的。上食是吃食,下食是食料。以上两语都承“乏绝之处”说。士卒不尽食之上当添“见食”二字看。

[111] 宽缓不苛:宽松不加苛扰。

[112] 以此爱乐为用:因此都爱戴李广,乐于听他使用。

[113] “其射”五句:他的射法,虽见敌人已很迫近,但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射不着的是不发箭的,要发箭必然是弓弦一响敌人便应声而倒的。

[114] “用此”三句:正因为这样(箭不多发),他领兵出战屡次吃亏受辱,射虎也被虎扑伤了。

[115] 石建:见《魏其武安侯列传》校释〔260〕。

[116] 元朔:武帝第三年号,凡六年(前128—前123)。其六年为戊午岁。

[117] 后将军:位次上卿,当时有前、后、左、右四将军。

[118] 从大将军军:从属于大将军的军中。汉代将军位比三公的有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那时任大将军的是武帝卫后的同母弟卫青。青字仲卿,平阳(已见《项羽本纪》校释〔378〕)人,以出征匈奴著称。《史记》有《卫将军骠骑列传》,与霍去病同载。

[119] 定襄:汉所置郡,其境约当今山西省右玉县以北包有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治成乐县,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

[120] “诸将”二句:当时从卫青出征的诸将,多因斩首虏获合格,而论功封侯的。率(lǜ律),标准;规格。中率就是合格。

[121] 后三岁:为元狩三年辛酉岁,当公元前120年。元狩,武帝第四年号,共六年(前122—前117)。据梁玉绳考证,李广与张骞出右北平事,当在元狩二年。

[122] 张骞:汉中人,武帝初年为郎,应募通西域,历尽艰辛,卒以西域大宛诸国的情况回报武帝,因此封博望侯(博望,汉所置县,故城在今河南省旧南阳县东北六十里)。张骞事迹载《史记·大宛列传》中。

[123] 异道:不同道,分两路抄出。

[124] 行可数百里:前进约数百里。可,约略。

[125] 左贤王:匈奴单于手下的统帅。当时匈奴置左、右贤王:左贤王居东方,当汉上谷郡北面迤东一带;右贤王居西方,当汉上郡北面迤西一带。李广、张骞出右北平,恰在左贤王辖境,故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

[126] 往驰之:驰往匈奴围骑中迎敌。

[127] “直贯”二句:一直穿过匈奴的围骑,抄出他们的左右两边,还到自己的阵地。

[128] 易与耳:轻蔑之辞,参看《项羽本纪》校释〔482〕和《淮阴侯列传》校释〔204〕。

[129] 圜陈:圆形的阵势。圜,乃“圆”的本字。外嚮:列阵的军士都面向外边,作辐射式抵挡匈奴的围骑。嚮,同“向”。

[130] 持满毋发:拉满了弓准备着,但不要放箭。

[131] “而广”句:李广亲自执着大黄弩射匈奴的偏裨将校。大黄,大号的黄间弩(也作黄肩弩),在当时是最能射远的武器。裨将,协助主将作战的将校,军中统称为偏裨。

[132] 益解:渐渐松开。益本有渐加之义,故引申为渐。

[133] 无人色:形容脸色苍白,不像活人的样子。

[134] 意气自如:神色气概还同平常一样。

[135] 罢:同“疲”,故下云“弗能追”。

[136] 几没:近乎全军覆没。罢归:只得罢兵而归。

[137] 留迟后期:稽缓行期,失却联系。

[138] “广军”二句:李广杀敌虽有功,自己的损失也不少,功过相当,所以没有加赏。

[139] 元朔五年:丁巳岁,当公元前124年。轻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从大将军击右贤王:跟随卫青从西路打匈奴(当他们的右方)。

[140] “有功”二句:有功可以合格(参看前〔120〕),封为乐安侯。乐安,汉所置县,至晋裁去。故城在今山东省博兴县北。

[141] 元狩二年:庚申岁,当公元前121年。

[142] 公孙弘:字季,薛人。武帝初为博士,免归。元光中,以文学对策第一复拜博士。元朔中为丞相,以推贤节俭为武帝所信任,封平津侯(平津故城在今河北省盐山县南)。其为人意忌,外宽内深,凡是同他有仇隙的人,表面上他总佯为和善,暗中却想法排挤,主父偃的被杀,董仲舒的被疏远,都是他从中播弄的。元狩二年弘死,李蔡乃代为丞相。《史记》有《平津侯主父列传》,与主父偃同载。

[143] 为人在下中:其人的行为品格在下等之中。若以当时九品论人的说法,(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那只在第八等。

[144] “然广”二句:李广没有封侯,当然没有爵位和封邑,故云“不得爵邑”;官只做到卫尉、郎中令,故云“官不过九卿”。

[145] “而蔡”二句:李蔡既封乐安侯,又为丞相,故云。

[146] “诸广”句:许多李广部下的军吏或士卒往往取得了封侯之赏。

[147] 望气:即占候,候测星象,占卜吉凶。王朔:当时有名的天文家,善于占候。燕语:私下交谈。燕,私也。

[148] 诸部校尉以下:即指军吏士卒。才能不及中人:他们的才能都还够不上中等的人物。

[149] 不为后人:不能算落在人家的后面。

[150] 尺寸之功:些微的功劳。尺寸,言其短少。

[151] “岂吾”二句:难道吾的骨相不该封侯的么?还是吾的命数早已注定了么?

[152] “岂尝”句:难道心里有什么抱歉的事?恨,缺憾;歉恨。

[153] 羌(qiānɡ腔)尝反:羌族曾起兵反汉。羌,古代西方民族之一,在汉时为陇西一带的少数民族。

[154] 吾诱而降:吾用计诱骗他们,他们便投降了。

[155] “吾诈”句:吾又用计把这八百馀人在一天内杀掉了。

[156] “至今”句:到现在为止,我心里一直抱歉的,就是这件事。

[157] “祸莫”二句:杀戮已经投诚的人(在当时认为是罪恶的),这就是你不能得到封侯的报应啊。

[158] “大将”句:卫青、霍去病大举出兵攻打匈奴。卫青时为大将军已见前〔118〕。霍去病,卫青姊姊的儿子,初为剽姚校尉,以打匈奴斩捕首虏过当,封冠军侯(冠军只是称号,初无此县名,武帝褒奖去病大功,以南阳穰县的卢阳乡和宛县的临聚为冠军侯国)。元狩二年为骠骑将军出陇西。《史记》有《卫将军骠骑列传》,与卫青同载。骠骑将军位比三公,仅次于大将军,亦已详前〔118〕。

[159] 广数自请行:李广屡次自动奏请随军征战。

[160] 前将军:参看前〔117〕。

[161] 元狩四年:壬戌岁,当公元前119年。

[162] “而令”句:使李广所部与右将军的军队合并前进。当时的右将军是主爵都尉赵食其(jī基)。

[163] 出东道:从东路出兵,当匈奴的左方。

[164] 少回远:稍稍迂回辽远些。

[165] “而大”二句:而大军经行的地方水草不多,在势是不能并队行进的。屯行,联结进行。

[166] “且臣”二句:而且我自幼就同匈奴作战,如今才得到一个机会可以碰到单于的主力。结发,指童年初能胜冠的时候。

[167] 先死单于:当先跟单于拼一死战。

[168] 阴受上诫:暗中接受武帝的吩咐。

[169] 数奇(jī基):命数单只,不大有好运遇合的。奇,偶之反。古时讲命数的有此说,即所谓“孤星照命”。

[170] “毋令”二句:不要让他当单于的正面,怕不会获得所要追求的胜利的。这些都是武帝和卫青主观上的迷信。

[171] 公孙敖新失侯:公孙敖初为骑郎,与卫青友好,曾救青脱难。及青贵,敖亦以护军都尉三次从青击匈奴有功,封合骑侯(合骑非邑名,谓以军合骠骑有功,故取以为封号)。元狩二年,坐将兵击匈奴与骠骑将军期后,畏懦当斩,赎罪。

[172] “为中”句:公孙敖失侯后以校尉从卫青自效。此云“中将军”,盖书其封侯以前的故官。

[173] “大将”二句:卫青欲报私恩,故欲使敖与自己俱当单于,可以侥幸得功复侯,因此,徙前将军广并于右将军的军中。

[174] “固自”句:坚决向卫青辞免徙并。

[175] “令长”句:命自己幕府的长史(参看《魏其武安侯列传》校释〔214〕)下一道文书给李广的幕府。

[176] “急诣”二句:赶快到右将军的军部去,照文书所说的办。

[177] 不谢:不辞别。

[178] 愠怒:怨愤。就部:到达指定的军部。

[179] “军亡”二句:军中没有向导,往往迷失路途。亡,通“无”。

[180] 后大将军:落后了跟大将军会师的约期。

[181] 南绝幕:南还,渡过沙漠。绝,横渡。幕,沙漠。

[182] 糒醪:酒食。糒,干饭。醪,酒浆。

[183] “因问”句:乘便问讯前将军、右将军(东路军)迷路后期的情况。

[184] “青欲”句:卫青要把东路军回远失道的委曲详情报告武帝。

[185] 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催迫李广的幕府人员前往听审。对簿,就是听审受质,参看《魏其武安侯列传》校释〔272〕。

[186] 吾今自上簿:吾现在亲自去你们的幕府听审。下云“至莫府”,就是行到大将军的幕府。上簿,自上供状,听候质对。

[187] “终不”句:到底不能再受刀笔吏的侮辱了。刀笔吏,掌管案牍的书吏。古时记事于竹简之上,有谬误,用刀削去它。笔是记事的工具,刀是削误的工具,本是两物。刀笔连称,有添减从心,舞文弄法的意义。

[188] 引刀自刭:拔出刀来自刎了。引,抽也。

[189] “广军”句:李广军中的幕客军吏士卒一切人等都哭了。

[190] “百姓”三句:老百姓听到了李广自杀的消息,不论熟识的和不熟识的,不论年老的和年轻的,都为了他而流泪。垂涕,挂眼泪。

[191] “《传》曰”四句:出《论语·子路篇》。《论语》为孔子弟子及后人所记,别于孔子删定的《经》,故称《传》(其实经、传之分还是从简册的尺度来定的。凡六寸以上的竹简都称为传〔专〕,所以古书所引的“传”,并不限于一部《论语》)。

[192] “其李”句:这真是说的李将军啊。就是说他身正,故士卒乐用,不必待命令而后行;同时反衬着那些本身不正的人,虽是三令五申地告诫他的部下,也未必能心悦诚服地照办罢。

[193] 悛悛如鄙人:诚诚恳恳很像个质朴的乡里人。悛悛,同“恂恂”,诚谨貌。

[194] 口不能道辞:就是上面所说的“讷口少言”。

[195] “彼其”句:他那忠实的心确已使一般士大夫感动起信了。

[196] “桃李”二句:说的是桃子跟李子都不会讲话,说自己多么好吃,可是人家自然会去采果子吃,把桃树李树下面的泥地走出一条路来。蹊(xī奚),田中脚步踏成的小路。

[197] “此言”二句:这谚语所说的虽只是桃李的寓言,但可比喻李广这样的忠诚老实,口虽不能道辞而能使大家都能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