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组成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供乘客上下车和换乘、候车的场所,包括供乘客使用、运营管理、安装技术设备和提供生活辅助设施及服务的场所等四大组成部分。c.混合式站台:将岛式站台及侧式站台设在一个车站内,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混合式站台。图2.32为利用中间联合站厅组织换乘示意图c.平面换乘:平面换乘是将互相交叉、不在同一平面的两条轨道交通线路通过坡道曲线的处理,构成互相平行的同一平面的换乘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供乘客上下车和换乘、候车的场所,包括供乘客使用、运营管理、安装技术设备和提供生活辅助设施及服务的场所等四大组成部分。

1.地下车站

地下车站由地面出入口、中间站厅、地下站台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如图2.24所示。

(1)地面出入口

地面出入口是车站的门户,是客流集疏的第一通道。

图2.24 地下车站横剖面图

①设计原则:应尽量设于地面交通车站、停车场附近,形成较佳的换乘组合;尽量与地面建筑结合,可设在地面建筑物内(如商场、公寓的底层、门厅等),也可独立设置,但需与周围景观协调(如建筑风格、色彩、位置),通常可设在人行道、街心花园、绿化带中。当然,最重要的是能保证高峰时段客流通畅,乘客进出方便。

②设计要素:地面出入口必须满足高峰时段客流集疏的需求,保证人流的有效流动。为此,一个车站出入口通道总数不得少于2个。

每个通道或出入口宽度不得少于2 m,净空高不得低于2.5 m。出入口布置方式通常有“L”形、“T”形、“一”形等,如图2.25(a)所示。地下车站的出入口通道还可以兼作人行过街设施,如图2.25(b)所示。

图2.25 出入口布置示意图

(2)中间站厅

为了不占用地面空间,地下车站的中间站厅一般设在地下一层,其主要功能是:集疏客流、售检票及其他服务、设置管理与设备用房。

①布置方式。

a.分别在两端布置:两个中间站厅分别布置在站台两端上层,如图2.26所示。

b.集中在中间布置:中间站厅集中布置在站台上层,如图2.27所示。

②设计要素。

图2.26 中间站厅在站台两端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2.27 集中布置中间站厅的示意图

a.足够的面积:须充分满足列车同时到达、乘客密集到发时客流移动、集散、售检票的需求,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提供充足的服务面积(不收费区)。

b.良好的照明与环控:尽量接近地面环境的指标。

c.便捷的与地面出入口联系方式:选择坡道、楼梯、自动扶梯、垂直升降梯等方式。

d.具有特色的装饰:可采用适当的壁画雕塑、广告等来表现。

(3)地下站台

地下站台设在地下二层,可供列车停靠、乘客乘降,一般由站台与线路、乘降设备等组成。

①站台类型。

图2.28 岛式站台

a.岛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线路之间。

具有岛式站台的车站称为岛式站台车站(简称岛式车站)。岛式车站是常用的一种车站形式。岛式车站具有站台面积利用率高、能灵活调剂客流、乘客中途改变乘车方向方便、车站管理集中、站台空间宽阔等优点。因此,一般常用于客流量较大的车站,如图2.28所示。

b.侧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线路的两侧。

具有侧式站台的车站称为侧式站台车站(简称侧式车站)。侧式车站也是常用的一种车站形式。侧式车站站台上、下行乘客可避免相互干扰,正线和站线间不设喇叭口,造价低,改建容易,但是站台面积利用率低,不可调剂客流,乘客中途改变乘车方向须经地道或天桥,车站管理分散,站台空间不及岛式宽阔。因此,侧式站台多用于两个方向客流量较均匀(或流量不大)的车站及高架车站,如图2.29所示。

c.混合式站台:将岛式站台及侧式站台设在一个车站内,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混合式站台。

具有这种站台形式的车站称为混合式站台车站。混合式车站主要用于两侧站台换乘或列车折返,如图2.30所示。

图2.29 侧式站台

图2.30 混合式站台

②站台长度。它由列车长度决定,列车长度则是车辆长度与编组辆数的乘积。

③站台宽度。站台宽度应满足高峰时段客流候车、集散的需要。

④站台高度。站台高度指站台到轨顶面的高度,与车型有关。

⑤轨道中心线与站台边缘距离。该值由车辆的建筑限界决定,还应考虑站台的施工误差。

(4)车站乘降设备

车站乘降设备应保证车站地面出入口、中间站厅、地下站台之间乘客垂直移动的便捷舒适、安全可靠。

①楼梯。楼梯是最简单易建的乘降设备,投资低、施工简单、管理方便,但易造成人流交叉干扰,乘客不方便。

②自动扶梯。为减轻乘客疲劳、增强车站吸引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地面出入口与中间站厅、中间站厅与地下站台之间均应设置自动扶梯。自动扶梯可以形成最佳的运送状态,通过能力大,乘客间无冲突干扰,能合理组织客流。

在不设步行楼梯时,自动扶梯梯带总数不少于3条(上行、下行、备用),一般采用“上行自动扶梯、下行步行楼梯”的设置办法降低设备投资及运营成本。

自动扶梯设置方案:中间站厅通道及地面出入口较多,可适当地选用自动扶梯;站台层如需尽快疏散下车乘客,宜将站台两端楼梯尽量放宽,站台中间楼梯则需留出一侧通道,设置自动扶梯用于上行。

③坡道。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比如高差较小、施工条件良好时,可用坡道代替楼梯来连接地下站台与中间站台、中间站厅与地面出入口。坡道长度应以乘客走行时间能够承受为限,如考虑是设在地下的坡道,应取较小的值。为防止乘客滑倒,坡道地面需有防滑措施,坡道照明十分重要,两侧墙体可用广告灯箱或装饰面布置,从而创造安全可靠、温馨的环境,减少乘客穿越地下坡道时可能产生的疲劳感和烦躁情绪。

④换乘通道设置方法。

a.直接垂直换乘方式(图2.31):其优点是换乘距离短、方便,其不足之处在于站台宽度必须保证可以设置垂直换乘梯道,且能满足上下换乘客流的集疏。即使如此,站台上也可能呈现比较杂乱的现象,而且不易管理,所以,它一般只适合于换乘量较小的车站。

图2.31 直接垂直换乘方式示意图

b.利用中间联合站厅换乘方式(图2.32):利用两个车站共用的中间联合站组织换乘,可以保证站台层的客流压力下降,同时能妥善完成客流集散、售检票等换乘过程。但因联合中间站厅与两个车站的站台不在一个平面,有一个站台的乘客进出中间站厅的垂直距离加大,需要配套较强的升降设备。又因联合中间站厅需承担两个车站的客流集疏、售检票、服务等作业,因此,需要的空间较大,导致地下工程量变大,造价可能会增加。

图2.32 为利用中间联合站厅组织换乘示意图

c.平面换乘(图2.33):平面换乘是将互相交叉、不在同一平面的两条轨道交通线路通过坡道曲线的处理,构成互相平行的同一平面的换乘方式。

图2.33 平面换乘示意图

2.高架结构车站

(1)设置方案

①地面出入口、高架站厅、高架站台。

②地面出入口、地面站厅、高架站台。

选择主要依据包括:地面占地可能性条件,高架结构设置条件,投资条件和施工条件。

(2)设置位置

①设在道路两侧:可设在人行道上空或沿街建筑物内,一般采用上下行分线设置的办法。该方案容易与沿街建筑融合,方便乘客出入,但上下行分列布置,建设投资和占地面积均较大。

②设在道路中部上空:上下行并线采用两侧式站台布置,设备集中,管理集中,乘客上下过街方便。但对街道景观影响较大,且占用道路面积。

(3)高架车站示意图(设在道路中间上空)

平面图如图2.34所示,横断面图如图2.35所示。

(4)高架车站设计原则

①站台、站厅部分必须全封闭;可用新型轻质材料构筑,以减轻结构总重,提升车站外观形象。

②尽量采用自动扶梯组织乘客乘降。

③保证足够的站厅面积,便于控制站台候车人数。

图2.34 高架车站平面图

图2.35 高架车站横断面图

3.车站辅助用房

(1)运营用房

这包括值班室、站长室、广播室、售票室等。

(2)服务用房

这包括员工休息室、厕所、盥洗室、茶炉房等。

(3)技术用房

这包括通信工作室、信号工作室、继电器室等。

(4)供电用房

这包括降压室、牵引变电室、高压变电室、照明配电室、蓄电池室等。

(5)环控用房

这包括机电室、空调机房、通风机房、消防器材用房、泵房等。

问题与防治

问题1:几种类型车站的区别不易掌握。

防治:借助实例理解几种车站的功能。

问题2:岛式和侧式站台的区别不易掌握。

防治:借助图片和现场理解两种车站。

扩展知识

车站风格

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上的车站,其风格可以一致,也可以有差异。整个线路的车站建筑群可以像一首乐曲一样,不同车站是其不同的乐章,有序曲、高潮、尾声;也可像一部史书,记下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设计者在构思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站建筑形式的时候,主要可选择古典、现代、民族、地方几种风格,如图2.36所示。

图2.36 各种车站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