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夏家村:宁波唐弢笔下的甬江之旅

夏家村:宁波唐弢笔下的甬江之旅

【摘要】:口杨东标一一个冬阳暖暖的日子,我又一次来到了夏家村。我认识夏家村是在三年之前。其实,三年前的夏家村也很不错。作为城市与乡村的接合部,夏家村自有特色,并村划地,创建园区,经济发展很快,有一个比较团结的领导班子,正在营造道路和绿化,这些都让我感到这个村庄的潜能和活力。一条是在夏家村前,还有一条是在一个唤作上陈的自然村。

口杨东标

一个冬阳暖暖的日子,我又一次来到了夏家村。

我认识夏家村是在三年之前。那时候,我参加市委的一个工作组,在那个村子工作了四十余天。四十余天不算长,但那个村子的人情风貌还是鲜明地烙在了我的记忆里。现在,我因采访的任务,又将再次造访这个村落的时候,电话的那一端,传来了支部书记夏祖林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杨书记(我曾在某个单位担任过称作书记的职务),夏家村你已经三年没有来过了吧?这三年,夏家村的变化可大哩。你来吧,我等着你。”

其实,三年前的夏家村也很不错。作为城市与乡村的接合部,夏家村自有特色,并村划地,创建园区,经济发展很快,有一个比较团结的领导班子,正在营造道路和绿化,这些都让我感到这个村庄的潜能和活力。我曾经写过一组《下村日记》,发在《宁波日报》上,大致反映了我当时的感触。这三年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还有我心底里不可抹去的那个不和谐的情景也改变了吗?我不能不有所关心。

说不和谐的情景,是指两条被污染了的内河。一条是在夏家村前,还有一条是在一个唤作上陈的自然村。我当时很吃惊,是那种触目惊心的吃惊。夏家村的那条死河,几近湮塞,河道上堆积着各类垃圾以及粪便,你若沿河走一走,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若一不当心,便可能整个儿踩在粪堆中了。而上陈村那条河则更是惨不忍睹。记得当时才进了村口,我便被几位村民拉住了。

“你是工作组的吗?看看我们村子里的这条河吧,让我们怎么过日子啊!"我呆呆地凝望着眼前这条河流,无法言对。是的,这是一条被极度污染到了令人恶心地步的内河:河床不宽,河水早已变得浑浊,河面上漂浮着的不单是一些废品垃圾,更有一层层、一拨拨散发着腐臭的猪粪,厚厚的,泛着死白色的泡沫,臭气熏天。居然还有人在这里洗蔬菜,这洗好的蔬菜便一筐筐一箩箩地运往市区的市场,卖给城市里的人吃。

一位老汉对我说:“现在正是春天,还好,到了夏天,这条河散发出来的臭气会把整个村子包裹了,你要想坐在河边的小院子里乘乘风纳纳凉,哪能受得住啊?要知道,这些内河过去都是流水清清,游着鱼虾的啊。”

对着村民们如此痛心疾首的呼喊,我复何言?我能说服村班子,将它尽快改变吗?改变这一现状,又需要多少财力人力?

所以,当夏祖林在村口迎接我时,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先去上陈村看看吧。

土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古老的话用在这里大约是最切合不过的了。果然变了。真没想到眼前的这条河道清洁如带,河水涣涣,泛着绿色,早年的污染已不复存在。两边的河岸已经重新砌石,抹了水泥。夏祖林告诉我,当时治理的力度很大,先是断了污染的源头——把旁边所有的猪舍、鸭舍都关闭了,接着又把河底的污泥全部抽走,弄净,然后再砌岸,水质很快就变清了。他在向我诉说的同时,我看到岸边有专管员正在打捞河中的漂流物,一如城中河流管理队一般。我不由得感动了。

夏家村今貌

我说:你们这一步走得真好啊,真是顺了民心民意呀。

夏祖林说:农村的事,只能从实际出发,一步一步来,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铺底,什么事情能做得成呢?就像当年你们工作组来的时候,我们只能先治理本村的那条死河,如今都填了,建成了舒适的住宅区,等一会你也可以去看看。这话说得倒是实在的。这时,我低头看看河水,居然发现水中有成群的小鱼在自由地游弋。啊,鱼!竟然有鱼!真教人难以想象。一旁的村长曹小狗说:“这东西也真奇怪,水一清了,鱼儿自然生出来了,我们又没有放过鱼苗。”天地万物,就是这般神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善待了自然和环境,大自然便报之以生态的平衡和美丽。上陈的村民,这一回,你们可以放心洗菜、放心纳凉了。

夏家村真是变了,变得我认不出它的面貌来了。

我说过,三年前的夏家村其实也并不差,虽然,河流污染也曾让我感觉到某一方面的不和谐,但它发展的步子还是迈得挺扎实的。而现在,我居然对它的面貌变得陌生。

它的面貌最大的变化,是一幢幢崭新的村民住宅拔地而起,蔚成气势。村民们称它为“联建房”。所谓联建房,其实就如城市里的小区一般。一幢一幢,鳞次栉比,一式三层,每层两个单元,左右分开,可住两户人家,一般每户都在150平米左右。当年他们去滕头村参观学习,如今夏家村的某些方面也成了“滕头村”。道路拓宽,路面新浇;早年栽的绿树,已经长高;新建的花圃、绿带满目皆是。三年前,这个村子还称不上有一条街,商店也很少,现在居然有了街的规模,饭店、药店之类的商店挂满招牌,光超市就有了三四家。村民们要买点东西,真是方便极了。不光如此,文化气息也扑面而来。文化宫、老年活动室、棋牌室、图书室、健身房、宣传橱窗、舞蹈队、乒乓球队,都在这几年像从地里冒出来似的,实在让人欣喜。他们接受了这样一个道理:奔小康,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应该有文化的含量。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当然,所有的发展都基于经济的发展,再去看看一大片的厂房,繁多的企业令人眼花缭乱。问问他们统计上报的人均收入,他们狡黠地笑了:那怎么都得打一点“埋伏”,十几万、几十万收入的老板有的是。用曹小狗一句土得掉渣的话来说,“村子里的老板多得造反一样”!

夏祖林和曹小狗陪我随意走进一户人家。这户人家正在乔迁新居,新居就是他们分配到的联建房。大家抬着新置的家具,来来往往,煞是热闹。一进门口,让人感到大厅像大厅,厨房像厨房,卧室像卧室,顶灯就像满天星一样绚烂地闪亮着——就与城市里的新居装修一般的讲究,一般的精致。

夏家村一景

夏祖林把我介绍给新房的主人,同时也向我介绍了主人。主人名叫孙坤根,四十岁左右,一副憨厚的模样。他一家五口,父母、妻子,还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女儿。说起乔迁新居,他喜形于色,一直憨憨地笑。他说他的这套房子连车棚一共有200多平米,村子里的售房价是每平米800元,电、水、附属设施什么的都在内了,一算总价是16.5万元。要是以市场房价来买,起码也得100多万,像他这样一户普通的农家是绝对买不起的。他现在帮人做文具,只是打打工的,老房子早已破旧不堪,无价值可言。若不是现在的政策好,村干部为村民办实事,住这样的房子,他连想也不敢想。

而且,村民还有股份。这个股份是村里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每年可以分红。集体经济越兴旺,村民的得益也越可观,看得见,摸得着。还有,男的到了60岁,女的到了55岁就有劳保,不用愁没有人给你养老。所以当我问起他是否还想生个儿子的时候,他笑了:不生了,不生了,一个女儿不是很好吗?这多少有点让我感叹,农民生育观念的变化,真是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我离开这户人家时,孙坤根说:“现在谁还愿意把农村的户口迁到城市去呢?没有人会这样做的。农村的待遇这么好。”

即便是走马观花地采访,我还是鲜明地感受到急剧嬗变着的时代在夏家村的投影。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没有比农村、农民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了。坐在夏祖林明亮而新颖的办公室,我不能不对这位年纪不算太轻的农村干部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因索让你们莫家村在这三年之内发生这么大变化呢?夏祖林不善言词,从来不说一套又一套的理论,他常常说,谈理论是你们的事,农村靠的是实干,但他还是说了这么六个字: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天时,自然是党的方针政策好。党中央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在亿万农民的心里。这是一场极其伟大又极其艰巨的大变革。要让亿万农民奔小康,这是亘古以来不敢想象的事。而现在我们正在从事这样的伟业。全国一定有许多变化着的夏家村,可能有的比夏家村还要出色,有的还不如夏家村,但它们都在同一片蓝天下变化着。

所谓地利,倒是大实话。夏家村位于宁波的北郊。宁波这座城市,在当今中国城市的星座中,怎么说都是耀眼的一颗。这座城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并且扩大着。作为市郊的夏家村,当然会惠受到它的带动力和影响力,无论是经济,还是其他。它当然有条件随着宁波的飞升而飞升。

而人和,则全是夏家村的内在因素了。这里的村民非常拥护他们的领导班子。为什么?因为这个班子实实在在为他们谋福利、办实事。他们也实实在在享受到村里的各种实惠。作为领头人的支部书记夏祖林,心中始终坚定着一条信念:我要为村民不断得到利益和好处而努力。他具有一种眼光,这是一种造福村民子孙的眼光。他说,村子里如果有点钱大家就分分光,这算什么?这样就会坐吃山空。要让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生活有保障才行。这也是班子的共识。因此,这个班子很团结,干群关系融洽。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谐幸福,这些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在这里体现得很突出、很生动、很鲜明。

夏家村仍然处在建设之中,一些道路、房屋都像一个大工地,搅拌机的搅拌声、运输车的机动声响在耳际,脚手架、浇马路的拦路绳子也处处皆是。夏祖林和曹小狗有点不好意思,说再过一些时候,拆了这些施工的东西,村子的面貌会更完整。我说不要紧,建设着才具有活力。一个目标实现了,你们又会有新的目标。他们笑了,说这倒是的。夏家村是不会停步的,他们会继续往前走去……

2007年1月27日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