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陈敬熊院士:毕生勤铸苍穹剑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陈敬熊院士:毕生勤铸苍穹剑

【摘要】:作为中国著名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老酷爱体育,对网球更是情有独钟。陈敬熊研究的导弹技术,就是需要这种出神入化的境界。陈敬熊1965年,院领导交给他一项任务,叫他立即去西安,解决一项导弹技术的难题。二我们专程前往北京玉泉路拜访陈敬熊院士。“文化大革命”期间,航天部有一位专家被造反派迫害致死。令人惊奇的是,作为一名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专家,陈老还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徐志明 包丹虹

像一道流星划过,桑普拉斯大力发球直接得分,陈敬熊暗暗喝彩,这类攻击性的发球,是他最欣赏的。作为中国著名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老酷爱体育,对网球更是情有独钟。也许,他所研究的工作与网球这项体育运动有着太多的相似,或者说,他希冀从网球运动中寻得灵感与启迪。总之,他熟谙世界一流网球名手,甚至只看发球,他就能准确无误地报出球手的姓名。他欣赏名球手的力量与速度,更赞赏发球攻击范围大且准的球手。

陈敬熊研究的导弹技术,就是需要这种出神入化的境界。

陈老是在新中国航天工业发展初时就跻身于这支不寻常的研究队伍的。那个阶段,是新中国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多事之秋。即便如此,航天技术研究还是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进入了研制轨道。回顾这段历史,陈老不无感慨:虽然那时候各方面的条件很差,但是有领导层的重视,有研究人员高涨的积极性,我国的航天技术还是很快赶了上来。那个时候,陈老他们正值年富力强,为了早日出成果,他们没日没夜地钻进研究室工作,以致他们的政委不得不下命令叫他们休息。

“那时候我们的待遇并不优越,但每个人总觉得有股劲,要拼命干。”说起那时期的工作,陈老依然显得兴奋。那时候,陈老研究工作忙,而他的夫人常菊芳担任教员也无暇做家务。为腾出更多的时间工作,他们干脆不在家里开伙,全家去食堂吃饭。

陈敬熊

1965年,院领导交给他一项任务,叫他立即去西安,解决一项导弹技术的难题。陈敬熊明明知道任务非常艰巨,难度也很大,但他还是一拍胸脯接受了任务,并立下军令状:不完成任务绝不回来。

为了这一拍胸脯,在西安的八个多月时间,他全身心扑在攻关研究上。那是怎样一段废寝忘食的战斗啊,等攻关结束,他回到北京,他的夫人惊讶地发现,陈老去时一头乌黑的头发,此时已经花白了。

当我们替陈老惋惜时,陈老却说值得。他说,现代战争不仅仅是拼勇气和胆量的战争,更是国防科技的较量。他还给我们举了个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几次战役德国人损失惨重,这是英国发明了雷达的缘故。陈老始终把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国防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也没有停止过研究工作。当时,陈老所在的七机部运动搞得很厉害,集体项目很难搞起来,他就自己搞;单位里冲击太大难以静心进行研究,他就在家里潜心理论研究。凭着这份执著,陈老在这段非常时期从未间断过导弹技术研究。1978年,由邓小平同志主持的被誉为“科学的春天”的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了。陈老作为科学家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亲耳聆听了小平同志的讲话。这以后,陈老又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投入到国防科技研究中去。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恢复了学位制,陈老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带起了研究生,为国防科技培养优秀的高级人才。他培养的博土研究生,都能高质量如期毕业,为此,陈老没少费心血。

我们专程前往北京玉泉路拜访陈敬熊院士。刚进大院的门,忽然发现陈老正候在大门口,他一看到我们,显得异常兴奋。这时候,我们端详陈老,发现他衣着朴素,个子不高,虽然一头白发,却显得很精神。照实说,如果不是事先了解,旁人是很难把眼前这位普通的老人与中国著名科学家画上等号的。

在前往陈老寓所的路上,陈老步履有力,且速度很快,这位年近八十的老人,走起路来竟把我们这些后辈甩下了一截。直到采访后,我们才知道陈老年轻时身体一直较羸弱,后来,他觉得没有强健的体魄对研究工作影响太大。1964年,陈老接受别人建议,开始跑步锻炼。刚开始跑步时,他几百米下来,早已气喘吁吁、虚汗直冒。但是陈老是个干事能扎到底的人,他坚持每天跑步半小时,一般小风小雨也不间断,后来,陈老能够一口气跑上5公里,身体也强壮了。

陈敬熊院士有个脾气,只要他认准了的事,他总会很认真地去干。在采访中,我们发现陈老家有台手提电脑,一问,才知道他正在学电脑。陈老的夫人介绍说,为了给老一辈专家提供工作方便,上级给院士们每人配了一台电脑。由于他们这代知识分子过去多数没接触过电脑,所以有了电脑也不会用,陈老就下决心学习。他的许多学生谙熟电脑操作,陈老不耻下问,拜学生为师,现在,陈老已经基本能操作电脑。他说:“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对新技术也不能放弃,否则不利于工作。”

陈敬熊手迹

陈老的一生,除了学习,他基本上是在研究工作中度过的,但是,曾经有段时间,陈老却干起了放猪养牛的活。那是1971年,十年动乱毫无例外地冲击到他们这种特殊单位,造反派查来查去,实在查不到陈老有什么“罪行”,于是,给他扣了一顶“白专”帽子,把他下放到河南正阳劳动。那段时间,陈老目睹了农村的贫困和落后,他觉得,要改变这种贫困面貌,强大的军事实力是基础和保证。八个月后,陈老从河南回到北京,他不但没有消沉,反而更加潜心于自己的研究工作。他说,在那段混乱的日子里,周总理仍然千方百计地爱护他们、保护他们。“文化大革命”期间,航天部有一位专家被造反派迫害致死。周总理闻讯,心里十分沉痛。之后,总理下令,专家们白天工作后,晚上集中到一起休息,并派专人保护他们,保证他们的安全。说到这件事,陈老至今仍十分感慨,他说,没有周总理的关怀重视,就不会有中国现在这样强大的航天导弹实力。

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时,陈老被特邀上观礼台看阅兵式。当我们的堪称世界先进的导弹部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陈老心情格外激动。他说,只有我们国防力量强大了,人家才不敢欺侮我们。

陈老是位地对空导弹研究的专家,但是,研究武器,正是为了有一片宁静和平的蓝天。陈老热爱生活,懂得生活。在研究之余,他喜欢摆弄花草,颐养心境。在陈老的客厅里,我们看到有许多攀伸的藤类植物,也有兰花和百合之类的观赏植物。

令人惊奇的是,作为一名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专家,陈老还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他在一篇自述里这样写道:“没有文学的生活是死的,这是至理。文学能陶冶情操、增加生活乐趣,犹如呼吸新鲜空气,不仅能消除疲劳,而且能引出灵感来,有助于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文学方面,陈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譬如他认为李白的诗一气呵成,极富豪迈气概和灵性。我们翻阅陈老的自述,发现他读过不少名人名作,譬如张若虚、韩愈杜牧等人的作品,分析精辟,自成一家。

也许是说到兴头上,那天,陈老当场给我们吟咏了一首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浓浓的乡音,抑扬顿挫,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陈敬熊,1921年10月16日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浙江宁波人。他于1947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50年上海交通大学电讯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现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曾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23所副所长。陈敬熊长期从事电磁波地面传播、电磁场理论、天线与微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他于1959年最先提出的Maxwell方程的直接求解法,在地空导弹研制中解决了许多工程问题。其中地空导弹制导雷达设计中解决天线系统误差的关犍技术,获1985年国家发明一等奖。1995年,陈敬熊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