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日渐成熟,2012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机动车辆管理部门为谷歌的智能汽车颁发了首张驾驶许可证。这意味着谷歌智能汽车能够合法地在内达华州上路。2013年5月,美国运输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首次就智能汽车发表正式的声明。智能汽车技术“有望给人们带来长期的安全利益”。这也意味着该部门对智能汽车这一新兴产品的全力支持。沃尔沃在研制智能汽车方面的表现令人关注。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将会加快智能汽车的发展,而智能汽车的发展又会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开辟新的方向。车联网的兴起,更将为智能汽车的路口交汇、多车协作提供良好的依托平台。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国外智能汽车相关行业发展迅速,政府机构、汽车企业、互联网公司、汽车零部件厂商、芯片厂商等纷纷投入到智能汽车的研究中来,共同为无人驾驶时代的早日到来做出努力。
1)国外政府机构
第一章已经提到,为了促进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美国DARPA在2004年、2005年和2007年共举办了3届挑战赛。自此,智能驾驶技术开始在民用领域引起广泛关注。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日渐成熟,2012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机动车辆管理部门为谷歌的智能汽车颁发了首张驾驶许可证。这意味着谷歌智能汽车能够合法地在内达华州上路。2013年5月,美国运输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NHTSA)首次就智能汽车发表正式的声明。声明称,除测试用途外,智能汽车还不允许上路;但NHTSA也表示,具有自动制动和控制方向等功能的汽车可以防止汽车偏离车道,从而可以帮助挽救乘客的生命。智能汽车技术“有望给人们带来长期的安全利益”。这也意味着该部门对智能汽车这一新兴产品的全力支持。
2013年12月,英国政府在公布的《国家基础设施计划》中表示,将建立适当的法律和管理框架,为智能汽车在公共道路上的行驶开启绿灯,并设立1 000万英镑的奖金,奖励给有意打造智能汽车实验基地的城市,并计划到2017年中期,实现100辆智能汽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目标。
另外,自2013年9月获得日本政府批准后,日产公司的智能汽车Leaf又向前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成功地在日本高速公路上进行了测试。这也是日本本土首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无人驾驶车型。在德国高科技战略框架下,德国教育与研究部资助了柏林自由大学人工智能组织的创新实验室AutoNOMOS,并于2010年推出了名为MIG(MADE IN GERMANY)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实现用iPad或智能手机“打车”,并且已上路运行。
2)国外科研单位与企业
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科研单位和汽车企业、软件公司、传感器生产商、芯片厂商等都参与到了智能汽车相关技术的研发行列中,共同推动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迎接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为智能汽车的合法化与普及化做出贡献。
沃尔沃在研制智能汽车方面的表现令人关注。从2005年推出第一款盲点警报系统,2009年推出行人检测系统,2013年全面提升自动泊车技术,再到宣布与瑞典政府合作,共同出资7 000万美元,启动“DriveMe”智能汽车项目,计划于2017年完成100辆智能汽车在瑞典哥特堡的公路上的测试,沃尔沃正有条不紊地实现旗下车辆“无人驾驶”的宏伟目标。
2013年9月,梅赛德斯奔驰用一辆S500智能驾驶试验车向全世界展示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实现的可能性。这辆S500智能驾驶试验车型完成了100 km的无人驾驶试验。梅赛德斯奔驰的特点在于其运用的不是大型昂贵的传感器,而是采用嵌入式的传感器做导航。该公司相关人员称最快10年内就能够看到这一技术成熟运用在量产车上了。
英国牛津大学Mobile Robotics Group下设的“牛津大学机器汽车计划”研究小组,于2013年2月用一辆改造的汽车在牛津大学科技园内完成了自动驾驶的测试。2013年7月,英国交通运输部和高速公路管理局发布了《道路行动——着眼于21世纪的网络》,计划投资280亿英镑以减缓英国公路的拥堵状况,并在该计划中宣布,在公共道路上进行智能汽车的测试工作。
荷兰方面则着重考虑车与车之间的交互。由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与代尔夫特大学启动的荷兰自动车辆计划(Dutch Automated Vehicle Initiative,DAVI)研发的高度自动化的车辆,于2013年11月在阿姆斯特丹进行了路测。DAVI完成了可以在正常交通中的自主驾驶。其特点在于:人车可交互,可相互信任,并探求智能汽车的可接受性;注重车与车之间的交流,而不是简单的无人驾驶;单个汽车的性能和多车之间的协作在此项目中同等重要。研发人员表示,此系统使车辆具备一种沟通能力,车载计算机能分析路况并做出决定。
2013年7月,意大利帕尔玛大学研究的智能汽车BRAiVE开进了帕尔马市中心。测试项目包括双向狭窄的乡村道路、人行横道、交通信号灯、人工颠簸、行人专用区等。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BRAiVE智能汽车将传感器分为低成本的传感器套件与昂贵的用于收集地面实况数据的传感器,将所有的传感器、装置驱动和控制设备进行结合,为乘客提供舒适的服务。
除此之外,关于智能汽车的测试设备也在逐渐完善中。美国密歇根大学于2013年10月批准了一项600多万美元的项目,建造用于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的设施。该大学正与汽车行业及政府部门通力合作,计划在2021年向该州安娜堡市交付无人驾驶车车队。这一项目被命名为“安全驾驶”,车队里所有的智能汽车都进行联网。
综上所述,2013年,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开展了一场智能汽车的研发竞赛,沃尔沃、福特、特斯拉、日产等企业研发的智能汽车相继亮相,并宣称在10~15年内实现量产;同时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相结合,如福特推出混合动力汽车,特斯拉推出全电动无人车。此外,未来无人驾驶都是与目前实用的辅助驾驶技术相结合进行研发,例如沃尔沃和福特的全自动泊车技术。
除了各大车企和科研机构,芯片厂商也开始瞄准智能汽车的应用开发。显卡生产厂商NVIDIA推出智能汽车片上系统,集成了CPU和图像处理单元(GPU),可选择运行Linux,Windows或者Android系统,并使用CUDA和OpenCV进行编程。系统具有并行处理能力,能够充分发挥NVIDIA的图像处理计算能力。开发者能够基于计算机视觉对车辆、行人、车道和交通信号灯等进行检测,并且通过屏幕显示检测结果,从而在辅助驾驶或无人驾驶时让乘坐者更加放心与舒心。
汽车零配件供应商,例如美国的德尔福公司和德国的博世公司,也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支持。以色列的Mobileye,美国的OpenJAUS等IT公司也对智能汽车的发展给予了关注,并提供了相关的技术支持。Mobileye公司的相关技术有基于单目视觉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单目视觉高级预警系统,在视频流中检测动态人群的实时系统,基于视觉的正向碰撞预警系统,以及立体视觉辅助驾驶系统等。Mobileye还开发了EyeQ系统。该系统被集成在系统级芯片上,实现了包括车道检测、汽车检测和行人检测在内的诸多应用。OpenJAUS公司为无人系统中与JAUS兼容的中间件提供主要技术支持。Open-JAUS为广大无人驾驶系统研究人员提供免费的开发平台,在智能汽车的发展历程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