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的研究在国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在国内,尽管存在对这项技术开发价值的不确定性,但政府部门、汽车企业与科研机构仍对此抱有很大希望。与此同时,国内汽车产业也受到智能汽车技术的启发,纷纷与科研单位展开合作,探索自主汽车研发的新思路。2013年3月,北京理工大学和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智能车辆技术合作协议”。2013年11月,双方合作研发的智能汽车Ray,参加第五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获得了第一名。......
2023-09-19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全球定位系统(GPS)。GPS可以向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能够进行全球、全天候和实时的导航,且其定位误差与时间无关,具有较高的定位和测速精度。
1)GPS组成与定位原理
GPS由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网和用户接收系统组成。GPS定位系统各组成部分相应功能如下:
(1)空间卫星系统。空间卫星系统指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中,相邻轨道之间的卫星彼此呈30°,每个轨道面上都有4颗卫星。在GPS信号进行定位导航时,为了计算车辆的三维坐标,至少必须观测4颗卫星。如果定位做差分RTK(Real Time Kinematic),则基准站和移动站要同步观测至少5颗卫星。
(2)地面监控网。地面监控网包括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它们的作用是实现对空间卫星的控制。主控站拥有许多以计算机为主体的设备,用于数据收集、计算、传输和诊断等。监测站配有GPS接收机、环境数据监测仪、原子频标和处理机等,均为无人值守的数据采集中心。
(3)用户接收系统。用户接收系统主要由以无线电传输和计算机技术支撑的GPS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组成。GPS接收机的主要功能是接收、追踪、放大卫星发射的信号,获取定位的观测值,提取导航电文中的广播星历以及卫星时钟改正参数等。GPS数据处理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对GPS接收机获取的卫星测量记录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处理的结果进行平差计算、坐标转换和分析综合处理,计算出用户所在位置的三维坐标、速度、方向和精确时刻等。
GPS定位是利用到达时间测距的原理来确定用户的位置。首先测量信号从卫星发出至到达用户所经历的时间段,时间段乘以信号的速度便得到了从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而卫星的位置是已知的,于是通过测量与3个以上的卫星的距离便可以解算得到接收机的三维位置。
2)差分GPS定位技术
为了提高定位的精度,通常采用差分GPS技术进行车辆的定位。由于差分GPS定位方法能够完全消除多台接收机共有的误差,如卫星钟误差、星历误差,还能够消除大部分诸如电离层和对流层传播的延迟误差,因而能够比单点定位显著地提高定位精度。差分GPS系统由基准站、数据传输设备和移动站组成。其工作过程是:在用户GPS接收机附近设置一个已知精确坐标的差分基准站。基准站的GPS接收机连续接收GPS卫星信号,将测得的位置与该固定位置的真实位置的差值作为公共误差校正量,然后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或电台数据传输将该校正量传送给移动站的接收机。移动站的接收机用该校正量对本地位置进行校正,最后得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根据差分GPS基准站发送信息方式的不同可以将GPS差分定位分为如下3类: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这3种差分的工作方式相似,都是基准站给移动站发送改正数,移动站用此改正数来修正自己的测量结果,从而获取精确的定位结果。不同的是,所发送改正数的具体内容不一样,其差分定位精度也不同。
(1)位置差分:是最简单的差分方法,适用于所有GPS接收机。位置差分要求基准站与移动站观测完全相同的一组卫星。改正数为位置改正数,即基准站上的接收机对GPS卫星进行观测,确定出测站的观测坐标。测站的已知坐标与观测坐标之差就是位置改正数。
(2)伪距差分:是用途最广的一种技术。改正数为距离改正数,即利用基准站坐标和卫星星历可计算出站-星之间的计算距离。计算距离减去观测距离即距离改正数。
(3)载波相位差分:又称RTK技术,是建立在实时处理两个测站的载波相位基础上的。实现载波相位差分GPS的方法分为两类:修正法和差分法。前者与伪距差分相同,基准站将载波相位修正量发送给移动站,以改正其载波相位,然后求解坐标。后者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送给移动站,进行求差解算坐标。前者为准RTK技术,而后者为真正的RTK技术。
3)GPS误差分析
GPS定位有3个前提假设:①接收机必须准确测量卫星信号的传输时间;②卫星信号必须以已知的恒定速度传输;③GPS接收机接收的卫星信号必须沿直线传播。实际中任何不满足上述假设的因素都将导致测距误差,从而影响定位精度。
GPS的误差源主要包括:卫星时钟误差、星历误差、电离层的附加延时误差、对流层的附加延时误差、多路径误差以及接收机本身的噪声。它们可被分为两类:一类是随时间、空间快速变化,相关性极弱的随机误差,如接收机噪声,用户、卫星钟噪声,多路径误差,电离层、大气层附加延时的随机变化部分;另一类是随时间和空间缓慢变化,相关性很强的随机偏移误差,如卫星钟对GPS时间的偏移,用户钟对GPS时间的偏移,电离层、对流层的附加延时等。
有关智能汽车技术概论的文章
智能汽车的研究在国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在国内,尽管存在对这项技术开发价值的不确定性,但政府部门、汽车企业与科研机构仍对此抱有很大希望。与此同时,国内汽车产业也受到智能汽车技术的启发,纷纷与科研单位展开合作,探索自主汽车研发的新思路。2013年3月,北京理工大学和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智能车辆技术合作协议”。2013年11月,双方合作研发的智能汽车Ray,参加第五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获得了第一名。......
2023-09-19
现以宝来轿车的GPS导航系统为例,介绍汽车GPS导航系统的维修方法。宝来轿车的GPS导航系统不但具有卫星导航功能,还兼备收音机的功能。大众车系GPS导航系统可用V.A.G1552专用型诊断仪或X431等通用型诊断仪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图6.35宝来轿车GPS导航系统的结构图6.36检测仪器的连接宝来轿车导航系统的故障代码及原因见表6.1。表6.1宝来轿车导航系统的故障代码及原因续表任务描述导航系统不工作。②遵守场地安全规定,注意用电安全。......
2023-08-19
A级GPS网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构成,其精度应不低于表1-5的要求。各级GPS网点相邻点的GPS测量大地高差的精度,应不低于表1-6规定的各级相邻点基线垂直分量的要求。1)检定分类:①新购置的和修理后的GPS接收机的检定。②使用中的GPS接收机的定期检定。表1-7 GPS接收机的检定项目(续)注:检定类别中“+”代表必检项目;“-”代表可检可不检项目。......
2023-08-27
基于统计学习的方法根据大量训练样本构建行人检测分类器。在实际应用中,Pepageorgiou等人采用SVM和多尺度Haar小波过完备基结合的方式进行行人检测,首次提出采用滑动窗口进行行人检测。运动是行人检测中的另一个重要线索。基于HOG特征的行人检测。总结起来,在行人检测中,HOG特征计算的步骤为:将输入的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SVM分类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中,尤其在行人检测中获得了成功。......
2023-09-19
在求解问题的状态空间模型中,图的节点被用来表示问题求解过程中的离散状态,例如路径规划时智能汽车的各种姿态。构型空间将连续的状态空间转换为离散的状态空间,为搜索策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在路径规划研究中,智能汽车所有可能的运动姿态的集合,被称为智能汽车的构型空间,以符号C表示。由于智能汽车既可平移,又可转动,因此它共有6个自由度,分别以位置量和转动量表示。......
2023-09-19
主控站根据各监测站观测到的数据推算和编制卫星星历、钟差、导航电文和执行其他控制指令,通过监控站注入到相应卫星的存储系统。接收机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卫星播发的信号并利用本身的伪随机噪声码取得观测量以及内含卫星位置和钟差改正信息的导航电文,然后计算出接收机所在的位置。......
2023-08-27
在SLAM中,一般采用基于贝叶斯估计的高斯滤波或者非参数滤波方法对位置状态进行滤波估计。1)基于Kalman滤波的SLAM方法基于Kalman滤波的SLAM方法利用包含智能汽车位姿向量和环境特征向量的增广向量表示空间环境,将智能汽车运动与环境特征的关系描述为两个非线性模型,即智能汽车运动模型和观测模型。粒子滤波被引入SLAM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同步定位和地图创建算法。FastSLAM算法的实现需要预先设置人工路标。......
2023-09-19
为了提高GPS的定位精度,有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两种,现分述如下。若接收机固定在某一地点处于静止状态,通过对GPS卫星的观测确定其位置称为静态绝对定位。图1-35 绝对定位原理关于用伪距法定位观测方程的解算均已包含在GPS接收设备的软件中,这里不再论述。是将一台接收机设在参考点上不动,另一台接收机安置在运动的载体上,两台接收机同步观测GPS卫星,从而确定流动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1-37所示。......
2023-08-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