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

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

【摘要】:将预应力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σcon后,出于种种原因,其应力值将逐渐下降,即存在预应力损失,扣除损失后的预应力才是有效预应力。3)预应力筋与台座间的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3制作先张法构件时,为了缩短生产周期,常采用蒸汽养护,使混凝土快硬。由式(8.2)可知,若温度一次升高75~80℃时,则σl3=150~160 N/mm2,预应力损失很大。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很大,在曲线配筋的构件中,约占总损失的30%,在直线配筋构件中可达60%。

应力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σcon后,出于种种原因,其应力值将逐渐下降,即存在预应力损失,扣除损失后的预应力才是有效预应力。

1)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1

张拉端由于锚具的压缩变形,或因钢筋、钢丝、钢绞线在锚具内的滑移,使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σl1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a——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值,可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l——张拉端至锚固端之间的距离,mm;

Es——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

对先张法生产的构件,当台座长度超过100 m时,σl1可忽略不计。减少此项损失的措施有:选择变形小的锚夹具,尽量少用垫板;增加台座长度。

2)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2

后张法预应力钢筋的预留孔道有直线形和曲线形。由于孔道的制作偏差、孔道壁粗糙等,张拉预应力钢筋时,钢筋将与孔壁发生接触摩擦,从而使预应力钢筋的拉应力值逐渐减小,这种预应力损失记为σl2

减少此项损失的措施有:对较长的构件可在两端张拉,则计算孔道长度可减少一半;采用超张拉,张拉程序为:或0→1.03σcon

采用电热后张法时,不考虑这项损失。

3)预应力筋与台座间的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3

制作先张法构件时,为了缩短生产周期,常采用蒸汽养护,使混凝土快硬。当新浇筑的混凝土尚未结硬时,加热升温,预应力钢筋伸长,但台座间距离保持不变;而降温时,混凝土已结硬并与预应力钢筋结成整体,钢筋应力不能恢复原值,于是就产生了预应力损失σl3。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Δt——预应力钢筋与台座间的温差,℃;

σl3——以N/mm2计。

由式(8.2)可知,若温度一次升高75~80℃时,则σl3=150~160 N/mm2,预应力损失很大。通常采用两阶段升温养护来减小温差损失。

4)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4

钢筋受力后,在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钢筋应力随时间的增长而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钢筋的松弛。在钢筋应力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应变会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这种现象称为钢筋的徐变。钢筋的松弛和徐变均将引起预应力钢筋中的应力损失,记为σl4

根据应力松弛的性质,可以采用超张拉的方法减小松弛损失。因为钢筋的松弛与初始应力有关,初始应力越高,松弛越大,其松弛速度也越快,在高应力下松弛可在短时间完成。

5)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5

收缩、徐变导致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长度缩短,预应力钢筋也随之回缩,产生预应力损失σl5。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很大,在曲线配筋的构件中,约占总损失的30%,在直线配筋构件中可达60%。

试验表明,混凝土收缩徐变所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与构件配筋率、张拉预应力钢筋时混凝土的预压应力值、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预应力的偏心距、受荷时的龄期、构件的尺寸以及环境的温湿度等因素有关,而以前三者为主。

所有能减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措施,相应地都将减少σl5。如采用高等级水泥,减少水泥用量,采用干硬性混凝土;采用级配好的骨料,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加强养护,以减少混凝土收缩。

6)预应力筋挤压混凝土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6

对用螺旋式预应力钢筋作配筋的水管、蓄水池等环形构件,施加预应力时,由于张紧的预应力钢筋挤压混凝土,构件的直径将减小,造成预应力的损失σl6计算如下:

式中,Δd为构件直径减少值。当d较大时,这项损失可以忽略不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规定:当构件直径d≤3 m时,σl6=30 N/mm2;当构件直径d>3 m时,σl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