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混凝土结构板的构造要求

混凝土结构板的构造要求

【摘要】:2)板的受力钢筋单向板中一般仅有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双向板中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板的受力钢筋直径一般为6 mm、8 mm、10 mm。图3.4板内钢筋骨架3)板的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作用:①固定受力钢筋;②把荷载均匀分布到各受力钢筋上;③承担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沿一个方向增加的附加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2%,其直径不宜过大,间距宜为150~200 mm,并应按受力钢筋确定该附加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

1)板的形状与厚度

①形状:有空心板、凹形板、扁矩形板等。它与梁的直观区别是高宽比不同,有时也将板称为扁梁。其计算与梁计算原理一样。

②厚度:板的混凝土用量大,因此应注意其经济性;板的厚度通常不小于板跨度的1/35(简支)~1/40(弹性约束)或1/12(悬臂)左右;一般民用现浇板最小厚度为60 mm;工业建筑现浇板最小厚度为70 mm。

2)板的受力钢筋

单向板中一般仅有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双向板中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图3.4)。一般情况下,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钢筋应绑扎或焊接形成钢筋网。当采用绑扎钢筋配筋时,其受力钢筋的间距:板厚度h≤150 mm,不应大于200 mm;板厚度h>150 mm,不应大于1.5 h,且不应大于250 mm。板中受力筋间距一般不小于70 mm,由板中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其间距不应大于400 mm,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其锚固长度las不应小于5d(d为钢筋直径)。板中弯起钢筋的弯起角不宜小于30°。

板的受力钢筋直径一般为6 mm、8 mm、10 mm。

对于嵌固在砖墙内的现浇板,在板的上部应配置构造钢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 mm,直径不宜小于8 mm(包括弯起钢筋在内),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应小于l1/7(l1为单向板的跨度或双向板的短边跨度)。

②对两边均嵌固在墙内的板角部分,应双向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应小于l1/4。

③沿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 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

图3.4 板内钢筋骨架

3)板的分布钢筋

分布钢筋的作用:

①固定受力钢筋;

②把荷载均匀分布到各受力钢筋上;

③承担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还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应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 mm,直径不宜小于6 mm;对于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 mm。当按双向板设计时,应沿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布置受力钢筋。

在温度和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尚应布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的数量可按计算或工程经验确定,并宜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沿一个方向增加的附加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2%,其直径不宜过大,间距宜为150~200 mm,并应按受力钢筋确定该附加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

4)板中钢筋的保护层及有效高度

为了不使钢筋锈蚀而影响构件的耐久性,并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有效黏结,必须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受力钢筋的外边缘到混凝土截面外边缘的有效距离。行车道板、人行道板的主钢筋保护层厚度:Ⅰ类环境为30 mm,Ⅱ类环境为40 mm,Ⅲ、Ⅳ类环境为45 mm;分布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Ⅰ类环境为15 mm,Ⅱ类环境为20 mm,Ⅲ、Ⅳ类环境为25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