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极限状态定义与分类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

极限状态定义与分类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

【摘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涉及结构的安全问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所以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度。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的限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涉及结构适用性和耐久性问题,可以理解为对结构使用功能的损害导致结构质量的恶化,但对人身伤害较小,相比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其可靠度可适当降低,即使如此,设计中仍需重视。

结构是否满足结构功能要求,结构工作状态是可靠还是失效,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这个标准用“极限状态”来衡量。当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可靠和失效的界限)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要求时,则此状态称为结构的极限状态。《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将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指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它包括结构件或连接因强度超过而破坏,结构或其一部分作为刚体而失去平衡(倾覆或滑移),在反复荷载下构件或连接发生疲劳破坏等。

当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应认为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①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滑移等);

②结构构件或连接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③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④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⑤地基丧失承载能力而破坏(如失稳等)。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涉及结构的安全问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所以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度。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的限值。

当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应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①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如梁挠度过大影响观瞻或导致非结构构件的开裂等;

②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

③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

④影响正常使用的其他特定状态,如沉降量过大等。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涉及结构适用性和耐久性问题,可以理解为对结构使用功能的损害导致结构质量的恶化,但对人身伤害较小,相比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其可靠度可适当降低,即使如此,设计中仍需重视。例如,结构构件出现过大的裂缝,不但会引起人们心理不适,也会加剧钢筋锈蚀,间接带来更大的工程事故;再如,桥梁主梁挠度过大将会造成桥面不平整,行车不平顺,行车时冲击和振动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