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我,自卑、胆怯、没有信心,一心想着毕业之后考研,继续我的“求学之路”,或者说是“逃避之路”。自那之后,我主动结束了我的“逃避之路”,勇敢地开始了我的征途。就是因为我的那份邮件,苗老师给我打来了电话。当时,网吧里的游戏正吸引着我的注意力,一连五个电话,我全都没有接。我明白,自己以后的路还是要自己去走,但老师您的确是划破我黑暗低谷的那一道光,照亮了我的整个世界。......
2023-09-19
师生勤于沟通,善于共通研讨,才会共勉。
我无意中随手翻阅到之前自己的一则教学感悟,情不自禁地勾起了一些有关的回忆:
那是一个盛夏的夜晚,窗外的小雨虽然淅淅沥沥不停地下着,屋内的气温却依然闷热。我还是习惯性地坐在了书桌前,一面反思着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的教学工作,一面在反思总结着所经历过的许多事情。静静的屋内,时钟的嘀嗒声和空调的制冷状况存在与否,我毫无察觉,只是在想:课程的教与学,基于本章国家教委教学大纲要求,院校教研组所拟定的教学计划与自己完成本计划的实施方案。
我认为,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应少来那些空头的理论说教满堂灌,而应放下架子,直接参与教学主体即学生们对知识要点的分组分类探讨,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他们对关键问题提出看法和见解,调动他们的创业智商潜能,让他们亲自动脑去设想。实践课,更应该是理论联系现实,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参与操作,激发他们的发明和创新梦想!教师,只要当好知识探索的参与者和护卫者就可以了。
记得有一次,我带领班级的孩子们去异地一家知名商管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学校距离这家企业不算太远,我们上午8点多一点就到达了目的地。这家企业当时给我的印象是令人震撼:企业的标牌简捷醒目,建筑精湛别致,环境幽雅洁净。
我们按约被候在单位门口的企业领导直接领进实践场所。这位企业领导,他着装严谨,年纪不大,说话平易和蔼。通过他一些简单的专业术语介绍,我们能感觉到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实战派。
于是,我们师生们就直接切入实践主题,按专业科目计划和兴趣分组,在该企业相关人员带领下,分头行动:有的小组观看了企业的微机室,里面几位操控工作人员在各自的电脑显示屏前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间或熟练地点击几下键盘,有的间或慢慢地移动着手中的鼠标,有的间或情不自禁地皱起了眉头……他们的共同表现是:每个人时刻都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各自所操控的电脑屏幕,根本无视我们这些玻璃窗外实习者的存在与关注。
有的小组走进了企业资料室,各种工商管理书籍分门别类,各科室的各项工作目标计划,工作程序和实际操控记录,样样整洁俱全。我们实践小组的学生们,一边小心翼翼地翻阅着自己认为重要的资料,一边如饥似渴地向企业的引导人员询问请教。
有的小组去了企业管理研究室,有的学生甚至直接就有关营销难点与引导人探讨起来:诸如当今公众认可的电商阿里巴巴、天猫、京东等与古老的传统营销策略有什么异同?实体企业的未来发展,如何才能正确地引导和赢得市场,即持久地维护老客户不断吸纳新客户?从商家到消费者,如何才能把握好各级服务性管理环节?有关企业的发展计划设计问题,人才的培训和客户服务问题,产品营销的成本与效益等一系列问题,学生们通过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提问,分析疑难问题的现实性和潜在性,均找到解答。
之后,在该企业会议室的总结会上,学生们奇思妙想的提问和探索兴趣丝毫不减。看到他们对问题解答后的频频点头,看到他们亲自实践后的欣喜笑容,看到他们对该企业领导能力的钦佩和对普通工作人员的严谨态度及工作经验的认可……可以感觉得到,他们受益匪浅,他们服了,他们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也认为枯燥的理论如果能与实践结合起来,就变得很通俗易懂了。
这样的实践活动,属于理论与实际沟通的范畴。当然,人与人勤于语言和思想的交流,也明显属于沟通之列。
还记得有一次课余时间,也是夏天,室外不是太热,我在室外又和许多学生孩子们一起闲聊。当时我们谈天说地,真是言语无忌,海阔天空,似乎没有任何主题……
一位靠近我的女生笑着对我说:“老师,一年多来,我们感觉你和我们其他的导师不一样,你没架子,有事没事的经常和我们‘混’在一起,不管在一块儿的时间长短,不论我们说的对不对,你总是没有指责,总是那么善解我们。”
另一位女生也插了一句:“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你很像我们的亲姐姐,在你面前,我们心里总是藏不住任何秘密。”
一位男生也接话道:“去年的省级知识大赛,要不是你反复地给我们团队亲临支招,我们做梦想也不会那么顺利地几次比赛都能拿到第一,后来竟然获得了一等奖。”
我当时只是笑着和他们说:“咱们是谁呀?咱们就是不怕拼那伙的。你们不怕,我还怕啥?况且,我也不是完人,你们将来能出色超过我才对!”
是的,只要孩子们愿意努力,敢于大胆地钻研创新,老师就应该当好他们的助推器!
事实确实如此,平时的沟通和交流是我与孩子们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根本不受时间地点及形式的拘束。有时,我深夜接到个别孩子给我发来的课题求解信息,我毫不犹豫地就回了;有时,我节假日在家里也招待过突然来访的孩子们;有时,我出差还被有些孩子们的电话追问过。我感觉,孩子们和我是一个整体,好像时刻都未分离,好像经常在一起。
我认为,这是一种师与生,在教与学工作中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沟通与交流效应。这种效应隐喻着一种无间的默契与信任,这种默契和信任可以激发出孩子们无穷的大胆创新潜力,为孩子们的大胆实践和创新护航,是我光荣的选择。
有关陪你徜徉在暖暖的校园 老师和学生一起奋斗的大学生活的文章
那时的我,自卑、胆怯、没有信心,一心想着毕业之后考研,继续我的“求学之路”,或者说是“逃避之路”。自那之后,我主动结束了我的“逃避之路”,勇敢地开始了我的征途。就是因为我的那份邮件,苗老师给我打来了电话。当时,网吧里的游戏正吸引着我的注意力,一连五个电话,我全都没有接。我明白,自己以后的路还是要自己去走,但老师您的确是划破我黑暗低谷的那一道光,照亮了我的整个世界。......
2023-09-19
自古以来,无数名人志士推崇“坚持”二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那一年,我只身一人来到台湾工作学习。可是这一次,因为我远在台湾,不能在他们的身边一一指导,而省级决赛又近在眼前,参赛的孩子们都略感焦急。“苗苗老师,您刚走的时候我们真怕这次比赛做不好,还好有您每天跟我们通话。”......
2023-09-19
在苍溪的那段日子,我有机会走进了山区幼儿园的课堂,看见了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实景,让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贫困对于孩子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敏敏说,阿宁的爸爸住院了,情况似乎有点严重。当人生的寒冬降临,有我和电商班一起陪着阿宁。典礼之后,阿宁和他的父亲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电商班所有的孩子和我表示感谢。当人生的寒冬降临,不要悲伤,不要害怕,我们会一直陪着你。......
2023-09-19
作为一名老师,我是非常赞同这一说法的。如果说“传道授业”职能,让我成了孩子们的老师;那么,“解惑”这一职能,则让我成了孩子们的益友。“传教之师”竟然也需要学生们来帮助她学习网络用语,因为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可能只是单向的,但是“解惑之友”的朋友情谊却是相互的。我们之间既是师生又是朋友,既有“传道之师”之谊,又有“解惑之友”之情,情谊深切至此,自然会相互帮扶,共同进步。......
2023-09-19
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我们面对的不是服务对象,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做到对遇见的每个人微笑,用微笑来传递你的快乐,让快乐本身更快乐。当你感到快乐的时候,请记得将你得到的快乐分享给他人,将快乐传递!说到传递快乐,就不得不提到传递悲伤、失落这些负能量的情况。她的QQ空间,常常会更新,但全部都是负能量,满满的抱怨,无一例外。......
2023-09-19
交大的社团很多,仅经济管理学院的院级社团就有6个,校级社团更是数不胜数。说起社团工作,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小雪,她是我班上最会“折腾”的一个孩子。跟大家说起小雪的故事,并不是要求大家都要成为像她这样的人,我只是想说明,社团工作和学习、生活并不冲突,只要你肯去做,就一定可以都处理好。......
2023-09-19
京瓷的又一突破。当时的京瓷,不具备制造这类产品的设备,也没掌握相关的技术。比如,在用料方面,京瓷厂采用的原料虽然是和一般陶器相同的黏土,但因为尺寸很大,要让产品整体均匀干燥极为困难。但是,更多的时候,当我真正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时,我发现身上的担子更像是甜蜜的负担。自那之后,我的生活更像是一杯咖啡,初尝有些淡淡的苦涩,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甜蜜的滋味蔓延全身心。......
2023-09-19
而我们在经营“生活”的同时,以读书的方式去填补剩余的时间,尝试着勤于思考,我们的思想一定会充实许多。大二结束的那个暑假,孩子们进行了他们大学生活中的第二个实习——统计软件应用。人际交往的难题虽然不是一个“学习”问题,但却可以用“学习”的方法来解决。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告别曾经懵懂的自己,在学习中不断尝试挑战自我,迎接未来光芒四射的自己。......
2023-09-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