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校园畅谈:奋斗的大学生活与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校园畅谈:奋斗的大学生活与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摘要】:交大的社团很多,仅经济管理学院的院级社团就有6个,校级社团更是数不胜数。说起社团工作,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小雪,她是我班上最会“折腾”的一个孩子。跟大家说起小雪的故事,并不是要求大家都要成为像她这样的人,我只是想说明,社团工作和学习、生活并不冲突,只要你肯去做,就一定可以都处理好。

大学社团是大学的一道风景线,很多人在大学的社团工作中锻炼了能力,结交了朋友,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就客观而言,在就业这个现实的问题上,社团经历的有无、好坏,也成了一个在HR眼中比较重要的加分项。

交大的社团很多,仅经济管理学院的院级社团就有6个,校级社团更是数不胜数。大学伊始,很多孩子们便开始问我,大学就一定要加入社团吗?加入大学社团真的有意义吗?社团工作和学习之间应该怎么权衡呢?关于这些问题,我那些“理论上的说法”,也许没有太大的意义,现实中的故事往往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

说起社团工作,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小雪,她是我班上最会“折腾”的一个孩子。

首先,她参加了很多的社团。大一的时候,参加了学院的新闻中心和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学生记者兼志愿者;她还通过了学校民乐团的考核,成为民乐团中唯二的两名二胡手之一;不仅如此,她也是学校创业俱乐部的一员,经常奔波在各种各样的活动现场;最后,她还是学院辩论队的队员,经常参加各种辩论比赛,常常和队友们讨论辩题至深夜。

大二的她,在新闻中心担任部长;在创业俱乐部也成功当上了团支书,管理俱乐部成员的推荐入党等事宜;在辩论队,她成为一名教练,经常会陪着大一的新队员们参加比赛;不仅如此,她也没有放弃在民乐团的工作,一周会抽出两天时间去参加排练,出席表演。最让大家吃惊的是,她已经这么忙了,却又加入了学校的广播台,成为一名播音员,准时在每周四的下午为大家带来精彩的节目。

大三的时候,她已经是新闻中心的主席了,带领着百人的团队出版杂志、举办活动、实时推送新闻,让一个面临新媒体发展挑战的新闻中心再次精神焕发;交大120周年校庆期间,她作为民乐团的一名成员,参加了校庆演出,也为她三年的乐团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大四,她结束了所有的社团工作,安心准备考研

也许有人会问,她这么忙会有时间学习、休息吗?答案是,有的。

小雪是一个非常自立的孩子,她能够在各种场合里独当一面,但她并不是人们口中的“女汉子”,而是一个十足的文艺女青年。她爱好文学,所以在新闻中心一呆就是三年;她偏爱音乐,所以再忙再累也没有放弃在乐团里表演的机会;她喜欢旅游,峨眉、九寨、康定、色达、丽江,她都去过;她还喜欢看电影,周末陪朋友看电影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她也没有放弃学习,她不喜欢管理学,喜欢法律,所以即使在社团工作这么忙的情况下,她还是选修了法学的二专,并且成功地考上了法学的研究生

跟大家说起小雪的故事,并不是要求大家都要成为像她这样的人,我只是想说明,社团工作和学习、生活并不冲突,只要你肯去做,就一定可以都处理好。在她的社团生活里,有一点很值得一提,就是她所参加的社团,都是她喜欢的社团,都是她的兴趣所向。因为喜欢,所以在工作中她才不会觉得枯燥,她才能够坚持这么久;并且,她没有丝毫的功利心,她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成为社团的主席,不是为了给自己带来什么可观的收益,她只是喜欢这些活动,喜欢这项工作,只是恰好她的工作能够发挥她的兴趣及所长,在工作的同时收获了丰富的经历,也成就了就业时的优势。

这就是关于社团,我想要跟大家讲的——以兴趣为向导,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并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工作,不功利,不浮躁,你必然会收获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