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家战略与地方策略相结合-《木府通论(第4卷)》

国家战略与地方策略相结合-《木府通论(第4卷)》

【摘要】:整个明代,木氏土司受朝廷赏赐达28次之多,既有金银绸缎、田庄、金腰带,还有“辑宁边境”“西北藩篱”“为国干城”等匾联,甚至有人告发木氏土司,朝廷也从边防大计考虑,不予处置。明王朝对木氏土司如此器重,出于明王朝整个国家安全的考虑。有明一代,木氏土司向朝廷先后捐金、银10万两之多,为土司中少见之举。

整个明代,木氏土司受朝廷赏赐达28次之多,既有金银绸缎、田庄、金腰带,还有“辑宁边境”“西北藩篱”“为国干城”等匾联,甚至有人告发木氏土司,朝廷也从边防大计考虑,不予处置。明王朝对木氏土司如此器重,出于明王朝整个国家安全的考虑。丽江北面的吐蕃,为历代中原政权所顾虑,唐朝就有很深刻教训:南诏、大理国也是不可小觑的地方势力,曾联合吐蕃反叛唐朝,元朝时期大理总管也心怀鬼胎。要使西南边地得以安全,就必须借助少数民族力量来治边。至于选择哪一股力量则要看具体情况。“云南要害之处有三……西北吐蕃,以丽江、永宁、北胜为扼塞。”[14]可见,从明王朝角度看,木氏土司的主要责任是扼制吐蕃南下。

图4-46 钦赐“为国干城”

图片来源:木府提供

木氏土司也心领神会到这一点,所以常年对藏区用兵,一度达到藏东地区,攻取盐井等重要资源地,占据了南下道路(茶马古道)。也由于木氏土司对藏区的有效控制和反击,使滇南地区得以安宁;即便在崇祯年间吐蕃南下,也没能跨过金沙江。明代木氏土司三面出兵,主要以占有丰硕资源为目的。对藏区主要以盐业为主,不仅长期保持了千年盐场——盐井,而且对兰坪等怒江流域盐业资源也加以占有;对川西南则以抢夺金银矿场为主,以木里为争夺中心,是因为木里无量河、木里河流域有着大量金矿,黄金是木氏土司对外用兵的经济支撑和讨好中央王朝的贡品。有明一代,木氏土司向朝廷先后捐金、银10万两之多,为土司中少见之举。木氏土司在争夺资源过程中一旦触及明王朝利益则及时退避,这也是木氏土司得以保全发展的因素之一。木氏土司很好地处理了国家利益和土司利益之间的矛盾,使它在整个明代都没有受到明王朝的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