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氏土司家族两个朝代以来的好运到了头,开始走下坡路了。在元、明、清三个朝代更替之时,木氏土司家族总是及时地站在代表中央王朝势力的一边。图4-34木懿像图片来源:木府提供吴三桂虽然接受了木懿的投诚,并在第二年批准木懿“仍袭土知府之职,管理原地方”。木懿不幸成为这种策略的牺牲品。但木懿宁可冒犯吴三桂,也要保持气节。吴三桂最后只有贼喊捉贼,将木懿拘押到昆明。......
2023-09-18
历史总有惊人相似的一面,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尽管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某些片段的历史事件,似乎只是在重复着已经发生过的历史。这个结论用在木氏土司家族在元、明两朝改朝换代的时期再准确不过了。
当元朝广袤的江山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分崩离析、日薄西山时,地处边陲的云南似乎对这一社会的变更不以为然。不过,自以为山高皇帝远就没有人管是错误的,皇帝的恩威总有一天要延伸过来,你要么服从,要么反抗。但在历史潮流的大趋势面前,反抗是没有用的,逆历史潮流的人,终究会折戟沉沙、灰飞烟灭。
在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已经十数年的情况下,云南还在中央集权统治之外,身怀雄才大略的明太祖当然不会容忍这种状况。他多次派出使臣来招降镇守云南的梁王和大理的段氏政权,但都遭到这两个自以为是的地方政权的拒绝。于是,朱元璋便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30万大军征伐云南。转眼间,云南梁王和大理段氏城破人亡、灰飞烟灭,云南版图被纳入了明王朝的统辖之下。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种“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历史大背景下,木氏土司家族再次选择了一条明智的谋生存、求发展的路线——跟上历史变革的步伐,紧随中央王朝,维护国家统一。
明王朝征伐大军开到纳西族地区是在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时木氏家族已传到第21代(按《木氏宦谱》甲种本计),由阿甲阿得统领纳西地区。阿甲阿得应算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土官,在历史变革的紧要关头,他“率众先归,为夷风望”,维护国家统一,避免了灭顶之灾。《木氏宦谱》甲种本中记载:
大明洪武十五年,天兵南下,克服大理等处,阿甲阿得率众首先归附,总兵官征南将军太子太师颍国公傅友德等处奏闻,钦赐以木姓,移行总兵颍国公傅拟授职。十六年奉总兵颍国公札付,拟本府知府,开设丽江府。[1]
阿甲阿得不仅以“率众归附”换来政权的和平过渡,还因此得到傅友德等明朝将领的褒奖,并上报明太祖朱元璋,次年阿甲阿得进京觐见,皇帝龙颜大悦,钦赐予“木”姓。从此,木氏家族从过去实行父子连名制改姓汉姓,成为有名有姓的世家望族。阿甲阿得改姓木,名得,从此木氏家族的后人都以“木”为姓。《皇明恩纶录》中朱元璋对此事的御批是:
……自即位以来,十有五载,寰宇全归于版图。西南诸夷,为云南梁王所惑,恃其险远,弗遵声教。特命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平西侯沐英等率甲士三十万,马步并进,罪彼不庭。大军既临,渠魁尽获。
尔丽江土官阿得,率众先归,为夷风望,足见摅诚!且朕念前遣使奉表,智识可嘉;今命尔木姓,从听总土官兵官傅拟授职,建功于茲有光,永永勿忘,慎之慎之。
图4-8 诏书
图片来源:木府提供
木氏家族在明太祖眼里最被赏识的是“率众先归,为夷风望”。偏远地方的蛮夷之邦中,有深明大义的土酋率先站出来,做出表率,与中央王朝站在一起,其功绩在皇帝眼中当然高于攻城略地的战将。于是乎皇帝欣然赐姓,一个传承悠久的家族从此有了自己的汉姓,而且还是由皇帝亲自赐予,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的影响力波及今天,甚至将来。只要纳西族还存在,我们到处都可以碰到姓木的纳西人。
木得的归附和其祖先阿琮阿良当年在忽必烈亲征云南时,“迎兵于剌巴江口”归顺元朝,何其相似!也许这个家族深知自己只有和代表中央王朝的势力站在一起,才有生存、延续、发展下去的可能。应该承认归顺者们胸襟的广阔,思路的灵活。如果木得抱残守缺,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元王朝的朝廷命官,要去为一个行将完全灭亡的朝廷而战,那他的命运也只有和云南梁王、大理段氏一样了。
和先祖阿琮阿良一样,木得同样急于以战功表忠心。在《木氏宦谱》甲种本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
本年二月,从征南将军克佛光寨,元右丞普颜笃自焚。三月西番大酋卜劫将领贼众侵占本府白浪沧地面,令长男阿初攻退。又本年八月随攻北胜府,擒高大惠之裔……又领兵跟随总兵颍国公会同董指挥攻破石门关、铁桥城等处有功,事奏闻。[2]
木氏家族的军队很快就和明军一道东征西讨,还屡建战功。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从木得的大儿子木初打败“西番大酋”这个事件上看出,木氏土司的军事势力有明王朝的军队作后盾,可和吐蕃相抗衡甚至战而胜之了。当然,木氏土司功绩上报到朝廷,皇帝自然是奖赏有加的,甚至准予木得“晋京朝觐”。《木氏宦谱》甲种本记载:
本年九月,赴京进贡朝觐,太祖嘉其伟绩,授诰命一道,任本府世系土官知府职事,中顺大夫,防固石门,镇御番鞑。并赐金花钞贯,彩缎表裹衣冠,给金花带一束,镌四字曰“诚心报国”,元宝六锭,令字银牌重二十两。[3]
图4-9 “诚心报国”匾
图片来源:木府提供
这是木氏土司家族第一次走出纳西地区,去到中原汉地,而且还是去朝觐当朝皇帝。这个殊荣是木氏先祖所没有的。它标志着木氏土司家族在中央王朝中的分量,“授诰命”“防固石门”“镇御番鞑”,皇帝不仅
给予丰厚的赏赐,还给木氏土司家族明确了权利、责任和义务,即所谓“守石门以绝西域,守铁桥以断吐蕃,滇南籍为屏藩”。无论是元朝还是明朝,都需要纳西木氏土司利用所处的地利之便,为国家服务,为朝廷效命。朱元璋赐予的“诚心报国”,既是对木氏土司家族的期望,也把木氏土司家族和明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从史料上看,明代木氏土司家族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比元朝时紧密得多,朝廷对木氏土司家族的封赏也丰厚得多。可以说,在那个时代边远地方的木氏土司和明朝廷的关系处于“蜜月”期,朝廷对木氏土司家族充满信任,木氏土司也对朝廷忠诚有加。自从归附明王朝以来,前三代木氏土司木得、木初、木土,都亲自到南京觐见明朝皇帝,还每年给朝廷上贡。来自纳西地区木氏土司家族的贡赋颇值得玩味,它们并不是像现在我们想的那样,是什么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只不过是一些很寻常的贡品:丽江马、银子和一些方物而已。而且进贡的数量也不多,开初每年贡奉白银760两,后来改为“以马代输”。用多少匹马来代替呢?在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不过是127匹而已。贡银在有明一代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共进贡白银6.6万两。其中明末木增土司进贡的白银最多,仅在他手里就共进贡了4万两。其余200多年,平均每年进贡的贡银也不过几百两的区区之数。
从这些进贡品的数量和价值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们对偌大一个明王朝来说,真是沧海一粟。但朝廷并不在乎木氏土司家族进贡了多少财物,而是只注重木氏土司家族的一颗忠诚的心。中国的历代王朝向来喜欢“万邦来朝”“恩泽四方”的盛大场面,各民族各国家的使臣,不管你带什么礼物来,都会得到比所带贡品价值高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回赠。不然怎么体现一个泱泱大国的雍容大度、仪态万方的风范呢?
明王朝最看重的是木氏土司的忠诚。忠诚何以表现?当国家有难时,为朝廷东征西讨、浴血沙场,是显示一片忠君报国之心的大好时机。在《木氏宦谱》记载中,彪炳木氏先祖战功的部分最多,尤其是在明朝,就有许多木氏土司兵随朝廷军队四处平叛的军事行动。1383年攻克景东佛光寨,1388年克定边,1394年攻打北胜蒗蕖,1394年远征四川盐井卫,1398年至1440年随明朝大将军王骥三征麓川,1439年再克北胜州,1528年又出兵武定,等等。仅木初一代土司随朝廷征战就达15次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木氏土司兵随明王朝军队“三征麓川”的功绩。麓川在现今的德宏州南部,离丽江有近1000公里之遥。从明洪武初到正统十四年(1382—1449年),麓川土司外通缅甸,多次叛乱,朝廷的军队被迫一次又一次地讨伐。正统三年(1438年),明朝军队远征麓川,木氏土司木森也率领自家的土司兵随军参战,《木氏宦谱·木森传》有载:
正统三年领兵从总兵官定远王沐忠敬晟,征进麓川缅寇,当时各处军马逃散,惟丽江奋勇先阵过江,烧营栅七处,生擒一名,斩首十六颗,获象二只,又复斩首二十四颗……四年又随官军杀获首级二十颗……五年五月征进麓川奇功事,总制尚书靖远侯王忠毅公骥奏闻,钦蒙给赐彩锻裹里……六年总制靖远侯王忠毅公征麓川,遣兵随克,前后俘馘十六名,象一只,攻破思任发栅寨得功。[4]
图4-10 木森像
图片来源:木府提供
“三征麓川”是明朝在云南军事史上的大事件,当地土司思任发勾结外敌叛乱,明王朝不得不派兵部尚书王骥亲领大军多次远征麓川。史料记载缅兵用大象阵来对付明朝的军队,数百头大象一齐冲来,官军的阵脚就乱了。但丽江木氏土司的纳西兵没有临阵脱逃,他们“奋勇先阵过江,烧营栅七处”,还颇有斩获,连大象都俘获了。每一次征麓川,都可以看到木氏土司兵勇敢作战的身影,而且每次都建了奇功,得到封赏。据《木氏宦谱·木森传》记载,正是在“三征麓川”的军事行动中,木氏土司家族每次立功,皇帝就加封行赏。正统三年,“蒙犒赏银碗、花牌、缎匹等项”;正统四年征麓川归来,“受赏如前”,另加“赏沙桥田一庄”;正统五年征麓川更是立下奇功,木森“自备马匹方物,差人赴京进贡,请给诰命”。这虽然说是一次“进贡”,但也有邀功请赏的意味,皇帝也给足了木森面子,“授太中大夫资治少尹,云南布政使司左布政”等职。
当然,随皇家军队征战,也不是没有风险的。元代时,木氏家族就吃了个大亏,也是因为远征缅甸。元朝初年,朝廷多次攻打缅甸,木氏家族刚刚归附不久,这样的军事行动,必然要征调纳西土司兵同去。率领土司兵远征的就是阿琮阿良的长子阿良阿胡,那时他作为“丽江路宣抚司”随军参战。可是元朝的将领在战争中竟然被敌方收买,本来大功即将告成的战局,却弄得个无功而返。元军统帅是一个叫阔阔的亲王,他首先被贿赂,这仗还怎么打?阔阔亲王以天气热、瘴疠厉害、军队疲劳为借口,擅自撤军。此事惊动朝廷,朝廷派人详查。事情当然查清了,但怎么会追究一个亲王的罪责呢?于是就把阿良阿胡和另一个随军征战的土司当替罪羊杀了。这是木氏土司家族中唯一一个被朝廷诛杀的土司。
不过,木氏土司家族获得的朝廷的许多加官晋爵、封赏题匾,都是因战功挣来的,史料上有明文记载的,就达28次之多。朝廷的赏赐纷至沓来,皇帝的诰命一道又一道,连数代木氏土司的正房夫人,都得到了皇帝的诰封,如“恭人”“淑人”等等。反正皇帝也只是看臣子们报上来的奏折和木氏土司的请奏,觉得地处偏远西南的那个纳西土司既听话,又卖命,是个不错的家伙,于是朱笔一挥,准了!木氏土司因此就足以骄傲于后世了。
让我们来看看木氏土司家族从朝廷那儿得到些什么样的嘉奖吧:
1383年,明太祖朱元璋亲笔题“诚心报国”金腰带一条;
1405年,皇帝赏赐金盾牌一面;
1412年,皇帝赏赐金腰带一条;
1543年,皇帝赏赐“辑宁边境”匾额一幅;
1560年,皇帝赏赐“乔木世家”匾额一幅;
1574年,皇帝赏赐“西北藩篱”匾额一幅;
1620年,皇帝御笔亲题“忠义”二字;
1622年,皇帝赏赐“益笃忠贞”四字;
1644年,皇帝赏赐“位列九卿”匾额一幅。
……
这些木氏祖先挣来的荣誉,可让我们从中去体味一个土司家族几百年来的文治武功,考证一个少数民族和中央王朝的紧密关系。它们并不只是一个家族值得骄傲的历史,而应该是纳西族在历史长河中,用血泪和汗水,用生命与忠诚,换取来的维护国家统一、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象征。
图4-11 钦赐“益笃忠贞”
图片来源:木府提供
有关木府通论(第4卷)的文章
木氏土司家族两个朝代以来的好运到了头,开始走下坡路了。在元、明、清三个朝代更替之时,木氏土司家族总是及时地站在代表中央王朝势力的一边。图4-34木懿像图片来源:木府提供吴三桂虽然接受了木懿的投诚,并在第二年批准木懿“仍袭土知府之职,管理原地方”。木懿不幸成为这种策略的牺牲品。但木懿宁可冒犯吴三桂,也要保持气节。吴三桂最后只有贼喊捉贼,将木懿拘押到昆明。......
2023-09-18
一支军队、一个单位有没有这种灵魂,其面貌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现在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灵魂问题。虽然只是这样的一种操作,但事实上我是在为形成木府的灵魂服务,是为这个单位产生一种凝聚力服务,为单位的身价和氛围服务。......
2023-08-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名从其主,统称为纳西族。但不管怎么说,纳西族自唐代以来,尤其是元、明、清以来,因为有了这两部木氏土司家族的谱本,而显得形象、生动、连续,有案可稽。图4-4《木氏历代宗谱》石刻本图片来源:夫巴提供我们先来谈谈《木氏宦谱》甲种本的情况。作为严格意义的家族史,据《木氏宦谱》甲种本载,木氏28代传人木公也说“不敢据信”。......
2023-09-18
例如,职工迟到、早退的问题,对此要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这些方面没有做好,木府灵魂就无法真正地形成。可以说,木府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优秀的景点之一,从接待游客以来,就表现出了这一点。倡导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这也是木府灵魂的体现。现在我正式提到的重塑木府灵魂这个问题,希望全体员工多思考、多努力。木府重塑起灵魂,我们的管理会更好,木府的明天也将会更美好。......
2023-08-23
明代丽江“木氏作家群”的诗文造诣,颇受推崇,被称为“文墨比中州”“共中原之旗鼓”。图4-52《隐园春兴》首页图片来源:木府提供木氏土司不仅写诗文,还善于收集汉文典籍,这一点在前面的论述中多有提及,万卷楼就是这方面最集中的体现。被誉为神童的木氏先祖牟保阿琮,在白沙岩脚留下了梵文的摩崖字迹,不少研究者认为是藏文。前面已经多次提到,现存最早的木增书法作品“谈空客喜花含笑,说法僧闲鸟乱啼”,为国家级文物。......
2023-09-18
在木氏土司先祖统一金沙江流域的纳西族各部族之前是没有丽江古城的。古城的西南片区,它的容量比东北片区显得大一点,它是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城的基础。就在丽江木氏土司府。称为丽江府时,所管辖的范围已比较小了。流官到来后,以“移风易俗”为己任,一段时间后,形成了具有汉文化的丽江府城。这种奇怪的现象也是丽江古城的一大特色。......
2023-08-23
木氏土司对外拓展始终遵守这样一条规则:不对明王朝直接控制区域用兵,对其他土司、土官控制区域则大胆用兵。木氏土司的对外拓展从东、西、北三个方向进行,贯穿整个明朝时期。元时木氏领有的北胜府、蒗蕖州、永宁州、顺州,明代不再列入木氏土司的行政版图。木氏土司控制区域已是明王朝划定行政区的上百倍。......
2023-09-18
木氏土司进行军事扩张的西线是:丽江—石鼓—巨甸—维西—塔城—怒江。那时木氏土司是否全面组织了进攻路线呢?木氏土司、丽江纳西族为这些地方的发展立下了功劳。木氏土司以及丽江先民始终认为,纳西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的一员。木氏土司在滇川藏区域纵横驰骋470年之久,才有了今天纳西族散布在这广袤区域的局面。木府和这些纳西族村落的关系是皮与毛的关系。......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