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孙中山首次记者会地点揭秘

孙中山首次记者会地点揭秘

【摘要】:所以对孙中山来说,这是一种崭新的体会。图62.1载明“查灵十字”的街道牌,钉在高墙上,黄宇和摄图62.2税氏酒肆,黄宇和摄图62.3税氏酒肆内貌,即孙中山在1896年11月23日黄昏举行记者会的地方,黄宇和摄怎么税氏酒肆从查灵十字跑到白厅大街了?为了证实这种推想,连忙跑到大英博物馆,查核有关典籍。查阅之下,证明查灵十字,纳入白厅大街而成为其一部分。

清朝驻英国公使馆雇用的侦探报告说,孙中山在1896年10月23日被公使馆释放后,即在“查灵十字的税氏酒肆〔Shade's Public House,Charing Cross〕接受记者采访”。[1]这不是一般的记者会,而是轰动世界的“宣言”。这“宣言”让孙中山从一个落荒而逃的反叛者,摇身一变而成为“当世大英雄”。[2]它把孙中山推上世界性的政治舞台,充实了他的使命感。而作为一位世界性的政治人物,不能没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光有行动,没有理论,是不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的。所以对孙中山来说,这是一种崭新的体会。其实,他本来只打算在英国逗留10天左右,就赴法国[3],继续其环球旅行。但后来又改变了主意,决定暂时留在英国多多学习,终于“完成”了他的三民主义。[4]他之所以改变主意,很可能就是因为有了上述那种崭新的体会。因此,发掘出当时他谈话的内容固然要紧[5],但是找出记者会举行的地方——税氏酒肆——的具体方位,考察它的外形,研究它的内部布置,则同样重要。因为,以孙中山当时的政治素养来说,作没有准备的仓促谈话,不可能谈出什么政治理论。倒是他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人生第一次地面对甚有学问的记者轮番发问时,深刻地体会到有政治主张的必要,尽管当时他在这方面不多说。

但是,税氏酒肆在哪儿?现代伦敦的街道图,却没有查灵十字,只有查灵十字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现代的伦敦电话簿,同样可恶,根本没列上“税氏酒肆”〔Shades Public House[6]〕这样的一个名字。1979—1980年度,本侦探休假整整一年,在伦敦做研究,沿查灵十字路反反复复地走了不知多少遍,都属徒劳。

后来承英国大律师协会的唐林先生(MrA.J.Tom lin)赐告,《伦敦邮政便览》(Kelly's London Post Office Directory)可供参考。[7]本侦探追查该《便览》,则证实1896年的伦敦,确实有查灵十字这个地方。而税氏酒肆,就位于查灵十字27—28号。[8]因此,1983年5月,本侦探兴冲冲地又飞回伦敦,在该《便览》提及的地区内,即河滨路(Strand)与白厅(Whitehall)大街之间[9],把每条街道、每家招牌都仔细看个遍,仍不得要领。但是,有了一点头绪:在该区内、某栋高大房子的墙壁上,钉了一道牌子,上边印了“查灵十字”等字样。这牌子虽然与现代街道图相悖,但证明地区是找对了。

后来,探得英国皇家建筑设计师协会(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珍藏有税氏酒肆的铭刻铜片(copper engraving)。[10]够格被该协会挑选作铭刻铜片珍藏备考的建筑物,肯定非等闲之辈,于是引起本侦探更大兴趣,决定修书向该协会求助。承其不弃,提供了该铭刻铜片的照片,如获至宝。[11]1987年1月,本侦探又兴冲冲地再飞伦敦,并把搜索范围扩大到白厅大街。从北往南地,在白厅大街的东边慢慢走。一边走,一边把马路对面、即白厅大街西边的建筑物,一座一座地与手中的图片比较。走到白厅大街南端尽头,立即横过马路。再从南到北地在白厅大街西边慢慢走。一边走,一边把马路对面、即白厅大街东边的建筑物,一座一座地与手中的图片比较。在快接近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时,嘿!本侦探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于是,擦擦眼睛再看。对面呈现的一座建筑物,与手中图片雷同!该建筑物挂有一道招牌:“古老税氏加灵顿”(Old Shades Charington)。名字虽有增加,但仍保留了“税氏”二字。[12]正由于它增加了“古老”二字在前面,难怪在现代的电话簿中的S部分找不到Shades(税氏)!

图62.1 载明“查灵十字”的街道牌,钉在高墙上,黄宇和摄

图62.2 税氏酒肆,黄宇和摄

图62.3 税氏酒肆内貌,即孙中山在1896年11月23日黄昏举行记者会的地方,黄宇和摄

怎么税氏酒肆从查灵十字跑到白厅大街了?房子没腿,跑不动的。很可能白厅大街的北部,过去原叫查灵十字:且看附近就是查灵十字火车总站和查灵十字医院旧址。为了证实这种推想,连忙跑到大英博物馆,查核有关典籍。结果,找到一本书,是伦敦市政厅出版的。其中有一部分,带有这个标题:“自1929年8月1日,取消了的街道名称以及其新名字”。查阅之下,证明查灵十字,纳入白厅大街而成为其一部分。[13]这种改动,是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同是一条大街,为何南辕北辙呢?接着,本侦探迫不及待地函请税氏酒肆的老板,准许本侦探前往考察及拍照。多年宿愿,终于得偿!

[1]Slater's report,23-28 October 1896,载罗家伦:《中山先生伦敦蒙难史料考订》(南京:京华印书馆,1935年重版),页123。

[2]记者的话。见Sun,24 October 1896,p.3,col.1。

[3]龚照瑗致杨儒密电,1896年10月10日,载罗家伦:《中山先生伦敦蒙难史料考订》,页25—26。杨儒乃清朝驻美公使。

[4]载秦孝仪主编:《国父全集》(1989),册1,页412。

[5]本侦探觅到了,见拙著《孙逸仙在伦敦,1896—1897:三民主义思想探源》(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7),第四章。

[6]Slater to Macartney,12 October 1896,载罗家伦:《中山先生伦敦蒙难史料考订》,页118。

[7]Tom lin to Wong,20 April 1983,Senate of the Inns of Court and the Bar,A452,in my own bound research notes“Sun Yat-sen,1979-1983”,pp.137-138.

[8]Kelly's London Post Office Directory(1987),p.267.该《便览》称税氏酒肆为Shades Tavern。

[9]Kelly's London Post Office Directory(1987),p.267.

[10]D.W.Lee to Wong,23 November 1983,Information Services Ltd.,DWL/SCR,in my own bound research notes“Sun Yat-sen,Jun 1983-Feb 1984”,pp.149-150.

[11]Robert Elwall to Wong,19 March 1984,received on 28 June 1984,in my own bound research notes“Sun Yat-sen,Jun.-Dec.1984”,p.184 ff.

[12]2001年夏,本侦探再访伦敦时,旧地重游,则该酒馆的名字又略为Old Shades。

[13]London County Council ed.,Names and Places in the Administration County of London(London:London County Council,1955),p.851“Names abolished since 1 August 1929 w ith present names”.Its new address is 37 White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