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他在夏威夷教会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孙中山在香港仍然日夜接受基督宗教《圣经》激励他“成龙”。本侦探不自量力,决心彻查此案。则本侦探频频跑翠亨村实地调查时,发觉村内无处不是井,大户人家还有自己家里的私人水井,当今孙中山故居之内也有一口水井。......
2023-09-18
本侦探在上一章侦得,孙中山自言他在香港读书期间,所见所闻启发了他的革命思想,终于投身革命,建立民国,他自己也当选为临时大总统[1],即本侦探隐喻为“成龙”之谓也。本侦探又列举一具体事例:香港的干净食水与翠亨村的污水一比较,马上激励了孙中山矢志改革华夏。本章则列举到目前为止所查出的第二个事例:内忧激励孙中山“成龙”。
1923年2月19日孙中山在香港大学发表演讲[2],说:
回忆三十年前,在香港读书,功课完后,每出外游行,见本港卫生与风俗,无一不好,比诸我敝邑香山,大不相同。吾于每年放年假,必返乡二次,每次约数礼拜。觉得在乡间在本港,确大不相悬别。因在乡间要做警察及看更人方可,因斯二者有枪械在手,晚上无时不要预备枪械,以为防备之用。由此可想到香港地方与内地之比较,因为香港地方开埠不过七八十年,而内地已数千年,何以香港归英国掌管,即布置如许妥当?因是返香山与父老斟酌,各父老莫不谓然。吾有一次返乡,遂主张由我个人发起亲自洒扫街道,为清道夫。(哄堂及鼓掌)。在村内有多数少年,赞成如此做法,极有进步。后面见香山知事,解明来意,欲仿效香港,整顿地方。知县亦喜,且云:极愿帮忙。不幸放假完满,再要返港。迨第二次返乡,欲再求县官帮助,始悉县官已离任多时,其缺已为继任者用五万圆购买之。此等腐败情形,激起我革命之思想。又见香港之腐败事尚少,而中国内地之腐败,竟习以为常,牢不可破。始初以为我敝邑香山一县如是,及后再到省城,其腐败更加一等。
由此想到中国之官,势位越高,贪念越炽,所以北京各处,更有甚焉。吾曾与英国之西人朋友闲谈,佥云良好之政府,并非与生俱来,须人事造成之,数百年前,英国官僚多系腐败,迨后人心一振,良好之政府遂得以产生。由是吾之革命思想愈坚,深知如中国无良好政府,办事必不能成。迨毕业而后,在社会行走,遂毅然决然,脱离医学,而转以救国为前提。[3]
准此,本侦探决定查出食水卫生以外的其他具体事例诸如治安等问题,以证其言。结果发觉孙中山哪怕在童年时代,已经内忧频仍:
当时翠亨村有兄弟三人,勤俭致富,建有豪宅花园,待人友善,儿时的孙中山经常应邀到他们的园子游戏。有一天,孙中山在该花园玩耍时,突然来了强盗般的官吏,带了数十名持枪带刀的清兵与一群如狼似虎的衙差,把三兄弟上了脚镣手铐,押去受刑。最后把其中一人斩首,其余收监。事后,孙中山鼓起勇气重临旧地,则看到能搬的已全被搬走了,不能搬的诸如喷水池、石像、花树等,则全毁了。孙中山向守卫的清兵抗议,清兵拔刀向其直砍,孙中山急忙逃跑。[4]
征诸中文材料,可知该杨氏三兄弟乃杨启修、启文、启怀等,因在汕头一带贩卖“猪仔”(贩卖人口到外国做苦力)暴富而被查抄。[5]清兵又乘机洗劫邻人杨启恒的金银器皿,还封了房舍。[6]平心而论,杨氏兄弟非法贩卖人口,罪有应得。但清朝官吏毁了孙中山的玩耍场地,并持刀刺他,可谓穷凶极恶,也难怪他产生极大的反感!待他稍长后而明白到这是当时中国内忧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事就转而激励他矢志“成龙”,把华夏现代化了。
图40.1 杨氏大宅遗址,2011年2月25日,黄宇和摄
又一天,孙中山正在村塾里念书,“忽然外面起了极大的喊杀声,伴着攻墙器击墙碎石声,震动翠亨全村。这是水盗对于一个刚由美国回来的侨商住宅的攻击”[7]。村塾的学童们闻声四散,只有孙中山寻声而趋。他发觉攻墙器是用一条巨型重木造成的,用一根大索挂起前推后送,有节奏地一次又一次地猛撞豪宅的墙门。硑礴!硑礴!木片石块像雨点般落在孙中山头上。终于墙门倒在地上,水盗握刀从孙中山面前冲过去,冲进豪宅,主人的惊呼声夹杂着水盗得宝的欢呼声。水盗逸去后,主人哀鸣曰:“彼邦有的是强势领导、法律的保障,在祖国则徒具禁令而毫无保障!”[8]
当时治安如此败坏,就难怪翠亨村村民早就集资建筑村墙,企图把村子保护起来。
图40.2 翠亨村的村墙(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提供)
孙中山不禁要问:政府官吏除了敲诈民脂民膏以外,还有什么本事?可有能力维持治安、保护良民?难怪孙中山不断自问:“香港地方开埠不过七八十年,而内地已数千年,何以香港归英国掌管,即布置如许妥当?”[9]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则当时治安糟糕之处,让大家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反而使孙中山自幼就养成一种机灵的性格。话说1877年6月9日,孙眉从檀香山回到翠亨村结婚,在家里住了3个月。其间孙眉让孙中山带了一篮子礼物,独自前往数十华里(一华里等于半公里)之遥的三乡平岚村,送给曾于1871年同赴檀香山做工的朋友郑强的家人。途中,经过屙尿环这一偏僻地方时,一名陌生人上前与他搭讪,伪装同路,准备伺机作案,引起孙中山警惕。当两人一起走到河头埔村前,孙中山托词入村送礼,甫入村即大呼抓贼。村民连忙把陌生人逮住,经盘问,该人招供是拐卖人口的匪徒。[10]
鉴于上述种种不良吏治、大坏治安,难怪孙中山对于那位曾试图推翻清朝的洪秀全心存敬慕之情。[11]同时对那有法律保障的遥远地方——他哥哥孙眉去了谋生的夏威夷,产生无限遐想。[12]这种遐想很快就会变成事实;因为1879年5月21日,孙中山就随母前往夏威夷与他的兄长孙眉过活了。[13]此后发生的事情,详见本书第三十一至三十四章。
在夏威夷的教会学校读了4年书之后,孙中山深受基督宗教《圣经》所孕育的英美盎格鲁·撒克逊文明所影响,嚷着要领洗成为基督徒,结果被孙眉遣返翠亨村。孙中山在1883年的夏天从夏威夷回国时,当他所坐的远洋船从火奴鲁鲁开到香港后,孙中山即在香港上岸,转坐中国的内河船返翠亨村。不料清朝官吏分别以征收关税、厘金、查缉鸦片、火油为借口,不同的人马对乘客进行四轮不同的勒索!
事情是这样的。该内河船必须途经香港水域边缘一个小岛上的中国税务处。当该船接近小岛时,饱经风雨的船主召集所有乘客在一起,然后对他们说:“别给厘捐局的吏员麻烦,否则他们会为难你们的。”所以当厘捐局的吏员登船勒索时,乘客们都安静地忍受,以免给船主麻烦。他们甚至拿些礼物送给这些贪吏,目的是避免他们借故充公他们的财物,或罚钱,或逮捕他们。孙中山也“入乡随俗”,安静地忍受着。当他看到贪吏们拿去那么多东西,以为他们一定满意了,所以把行李收拾起来。但刚上了锁,不料又来了一批,对他说:“打开行李给我们检查!”孙中山回答说:“已经检查过了,为什么还要检查?”贪吏狡猾地说:“上次检查,只不过是征收本地的海关税。我们是来征收厘捐的!”孙中山无奈地再度打开行李,接受检查。检查完结后,他重新收拾行李,再上锁。殊不知第三批贪吏又来了,他们拿着刀子,叮当地响,对着孙中山厉声说:“打开来!”孙中山回答说:“已经检查过两次了。”持刀的人说:“我们是查禁鸦片、保护老百姓的官员。”孙中山让他们作第三次检查,再把行李收拾起来。这就连船主也以为差不多了,准备起航,不料第四批又来了。他们穿了制服,携了军械,命令乘客们打开行李。孙中山问道:“检查三次还不够?”答曰:“我们查禁私运火油,保护公众。不要迟延,赶快打开行李和囊裹!”孙中山怒火中烧:“胡说!你们看了我行李的数目和大小形状,就知道毫无空位可藏火油。为何总是给我麻烦!”说罢坚决拒绝打开行李。哪怕其他乘客都央求孙中山打开行李,孙中山仍然坚决不允,结果贪吏们把船扣押起来。直到第二天早上,船主再度贿赂他们,方予放行。该船恢复航行到金星门,孙中山再转乘其他船只回翠亨村。[14]
此事对孙中山震撼很大,必须查明底蕴。尤其是他所坐的是什么性质的船。徐植仁说是“沙船”。什么“沙船”?载沙的船有什么可敲诈的?为何清朝海关如此独宠这条航线?而且,本侦探在珠江三角洲长大,毕生研究鸦片战争、林则徐、叶名琛、广东红兵、孙中山等,频频到有关地点做实地调查,因而与珠江三角洲结下不解之缘,也看过不少中文英语的公私档案,可从未听过有“沙船”这名字,倒是长江三角洲尤其是上海有这种船。为了了解具体情况,2006年6月4日本侦探到翠亨村以南的淇澳岛——即孙中山换船的地方,实地调查。承该岛耆老钟金平先生回答本侦探提问说:
淇澳的西洋菜最为著名,因为用清泉水养殖也,运到香港能卖得好价钱。从香港回来,则走私食盐、花生油、火水〔即火油,一般称煤油〕。6小时一涨,2小时一平,4小时一退,如此共12小时。孙中山1883年夏从香港坐船回来,很可能是坐顺风船(即英语所说的hitch a ride)。因为当时淇澳与香港之间,绝对没有轮渡……
如此说来,孙中山所坐的船只不过是普通传统民用的帆船。再征诸林百克原著,则所说是a Chinese junk![15]与钟金平之言吻合。在本书题为“西学激励孙中山‘成龙’”的第三十一章中,本侦探曾说过,徐植仁把水路(by water)翻译成“驳艇”,现在又把普通帆船翻译为“沙船”,可见翻译之难,也无意中给史学界造成不少困扰。
至于孙中山到达金星港后如何回翠亨村?钟金平答曰:
当时的所谓金星港,不是一个正规的港口,那里有沙滩,船就在那里靠岸,乘客涉水上岸。金星港是靠近淇澳的那段水域,所以孙中山要从淇澳坐船到长沙埔〔崖口以南〕,下船后步行回翠亨村。长沙埔也没码头,乘客同样是必须涉水上岸。新中国成立前,尽管香洲这渔港也没码头。[16]
在结束本章之前,回应本章开宗明义所及1923年2月19日孙中山在香港大学发表演讲所说翠亨村治安之坏的呼唤,就很有意思。孙中山把他在檀香山所学到的军事训练带回故乡翠亨村使用了。他的姐姐孙妙茜回忆说:“孙中山在香港学医时,逢寒假暑假必回家乡办好事。由于当时盗贼四起,因此中山认为要安全必须有组织,将青年组织搞‘明更’。全村青年,不论穷富,也出来参加。有钱人多出枪出人;穷人出人力。是当义务的,没有增加更夫收费。”[17]把年轻人组织起来,省不了要操练,孙中山在檀香山意奥兰尼学校从英国人那里学来的步操,刚好派上用场。不单如此,在翠亨村的操练是荷枪实弹的。孙中山回忆说:当时,他每次从香港放假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随身带备的手枪是否运作正常、是否有充足的子弹。因为我必须准备好,哪怕在晚上也可以随时作自卫战”[18]。
那么,孙中山所组织的“明更”如何运作?当时“翠亨村周围建有四个闸门,每到傍晚将闸上了木柵栏,青年轮班守卫”,相约“若有火箭或电光炮(爆竹)响,即全村‘明更’起来,拿枪自卫”。[19]这么如临大敌,是否有点神经质?不是。大约在1895年,即孙中山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三年后,一群强盗摸到了村民的守卫规律后,天未入黑,就化整为零地先后进入翠亨村。然后他们集中抢占更夫馆,戴上更夫用的竹帽子,并由一名大个子贼人把一名更夫挟在腋下,鱼贯而行,一如孙中山所组织起来的“明更”,只是目的刚刚相反,他们准备打劫翠亨村内的杨姓富户。突然带头的因故停步,后者低声喝骂:“行啦,丢那妈!”结果给某村民听出口音不像本村人,马上枪击强盗,全村闻声纷纷鸣枪响应。强盗拖着两具被打死的同伴尸体慌忙逃走,留下斑斑血迹。[20]村民如何枪击强盗?原来村中富户都懂得射击,他们在自己屋顶铺上阶砖,可以迅速行走。如此则既可从屋顶枪击强盗,也可从屋内向外射击。若村民必须到村外办事又如何?例如结婚办喜事,新郎三朝去新娘母家饮酒,则必定有一班青年带枪陪同,以防贼人把新郎掳走。[21]
犹记1877年9月,孙眉从檀香山回到翠亨村成亲时,仍放心让孙中山带了一篮子礼物,独自前往数十华里之遥的平岚村,送给过去同赴檀香山做工的朋友郑强的家人。[22]但到了1890年代,新郎独自徒手走路已经不安全,而必须有一班青年带枪陪同,以防贼人把新郎掳走。[23]在短短不足20年之间,治安就变得这么坏!
村民对付的办法是相应地把暴力升级:如果抓到这种盗匪,过去的做法是动用公款,买通香山县令,要求将其绳之以法。但后来,县令却乘机双管齐下,既向村民、也向盗匪的家属同时敲诈。待双方都被榨干后,盗匪却往往莫名其妙地溜之大吉。在这种情况下,送官究治既劳民伤财,又遏抑不了盗匪。于是众村民把心一横,干脆把抓到的盗匪,马上私自将其活埋。因为盗匪均为外地人,将其偷偷地活埋了往往神不知鬼不觉。若把他砍了头,而弃尸荒野,反会招来官府无休无止的勒索。从法治的角度看,这种做法是无法无天,但是在贪官横行的情况下,村民为求自保,只能出此下策。[24]
如此种种的内忧,都在日夜激励着孙中山“成龙”。
[1]Anon,“Dr Sun Cheered and Chaired.Speech at University.My Revolutionary Ideas”,Hong Kong China Mail,Tuesday 20 February 1923.
[2]史家历来有所争议,原因是各自所据不同日期的报纸都说演讲在“昨天”举行了。但承广州市中山大学的邱捷教授相告,他看过的汉语报刊当中,不少报道中所谓“昨天”是记者撰稿时所指,到该稿见报时一般已是“前天”甚至是“大前天”。由于该演讲在中国近代史和香港史都占重要地位,故本侦探除了究其细节以外,亦愿意花点笔墨探索事发的具体日期。陈锡祺先生主编的《孙中山年谱长编》说是1923年2月20日。所据乃香港大学所藏的《华字日报》1923年2月21日的报道。本侦探飞香港回母校香港大学查阅该报的缩微胶卷,则1923年2月11—21日的《华字日报》皆阙如。初以为是拍缩微胶卷的技术人员拍漏了。追查原件,的确是阙如。向香港政府档案处查询,则该处并没有收藏该报。《孙中山全集》卷7据上海《民国日报》1923年2月28日的报道定为2月19日。《民国日报》虽然在28日才把讲词刊出,但20日已报道有演讲其事。该报为国民党的党报,看来是孙中山的秘书在演讲当天就电告该报,以便翌日刊登该项消息。准此,是否可以酌定为1923年2月19日?
[3]孙中山:《在香港大学的演说》,1923年2月19日,《孙中山全集》,卷7,页115—117:其中页115。
[4]Paul Linebarger,Sun Yat-sen and the Chinese Republic(New York:1925;reprinted,New York:AMS Press,1969),chapter 9.
[5]李伯新采访陆天祥(83岁),1959年无月日,载李伯新:《忆访录》,页59—64:其中页61。
[6]见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91),上册,页20,第1876年条,所据乃《孙中山年谱新编》(广州,1965年油印本)第1分册,页23。
[7]Paul Linebarger,Sun Yat-sen and the Chinese Republic,chapter 8,p.57.林百克著,徐植仁译:《孙中山传记》,页51。
[8]Paul Linebarger,Sun Yat-sen and the Chinese Republic,chapter 8,pp.59-61.林百克著,徐植仁译:《孙中山传记》,页52—54。
[9]孙中山:《在香港大学的演说》,1923年2月19日,《孙中山全集》,卷7,页115—117:其中页115。
[10]据孙妙茜口述,载黄彦、李伯新:《孙中山的家庭出身和早期事迹(调查报告)》,《广东文史资料》第25辑《孙中山史料专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页274—290:其中页284。
[11]李伯新采访陆天祥(83岁),1959年无月日,载李伯新:《忆访录》,页59—64:其中页60。
[12]Paul Linebarger,Sun Yat-sen and the Chinese Republic,chapter 8,p.61.林百克著,徐植仁译:《孙中山传记》,页54。
[13]杨连逢采访孙缎(97岁),1957年5月无日,载李伯新:《忆访录》,页165—166:其中页165。
[14]Paul Linebarger,Sun Yat Sen and the Chinese Republic,pp.135—139;本文由本侦探翻译。其他汉语译本见徐植仁翻译:《孙中山传记》(上海:民智书局,1926),页126—131;《孙中山传记》(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1),页50—52。
[15]Paul Linebarger,Sun Yat Sen and the Chinese Republic,p.104.
[16]黄宇和:《淇澳岛调查报告》(手稿),2006年6月4日。
[17]李伯新采访杨珍(68岁),1965年8月18日,载李伯新:《忆访录》,页97—99:其中页97。
[18]Sun Yatsen's speech at the Univeristy of Hong Kong,Hong Kong Daily Press,Wednesday 21 February 1923.
[19]李伯新采访杨珍(68岁),1965年8月18日,载李伯新:《忆访录》,页97—99:其中页97。
[20]李伯新采访杨珍(68岁),1965年8月18日,载李伯新:《忆访录》,页97—99:其中页98。
[21]李伯新采访杨珍(68岁),1965年8月18日,载李伯新:《忆访录》,页97—99:其中页97。
[22]见本书第二章,其中引孙中山的姐姐孙妙茜的口述,载黄彦、李伯新:《孙中山的家庭出身和早期事迹》,《广东文史资料》第25辑《孙中山史料专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页274—290:其中页284。
[23]李伯新采访杨珍(68岁),1965年8月18日,载李伯新:《忆访录》,页97—99:其中页97。
[24]孙中山著,黄宇和译:《中国法制改革》,黄彦编:《孙文选集》中册(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页94—104:其中页103。英语原文见Sun Yat Sen and Edwin Collins,“Judicial Reform in China”,East Asia(London),vol.1,no.1(July 1897),pp.3-13。
有关历史侦探: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文章
继他在夏威夷教会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孙中山在香港仍然日夜接受基督宗教《圣经》激励他“成龙”。本侦探不自量力,决心彻查此案。则本侦探频频跑翠亨村实地调查时,发觉村内无处不是井,大户人家还有自己家里的私人水井,当今孙中山故居之内也有一口水井。......
2023-09-18
但林百克之没有提及此事并不能证明孙中山并未在拔萃书室读过书,因为林百克只是在1919年用了几天时间与孙中山谈他的家世后就写成他的传记,其中粗略与记忆错误之处,在本书题为“《圣经》激励孙中山‘成龙’(三):孙中山是寄宿生?”至于1898年在伦敦出版的《古今姓氏族谱》,则窃以为编者有删节材料的权力,他没提孙中山曾在拔萃书室念书并不能证明孙中山未曾在该校念过书。所据乃林友兰《国父在香港中央书院》一文。......
2023-09-18
上一章提到,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离开祖屋“异居”。估计孙达成每月在澳门这个城市的食宿费至少需要2元。若此言可信,则孙达成每月汇该月能省下来的钱的一半(即1元)回家,亦合乎情理。当天下午,本侦探转到孙中山外祖父的家乡崖口乡调研,先到陆红英的家。待晒干坚固后,再灌压第二层泥浆。准此,大家一致认为,孙达成财力所及,只能是泥砖屋。......
2023-09-18
孙中山虚龄13岁时随母亲坐船前往檀香山投靠其大哥孙眉。该火轮船震撼了孙中山!故第一步必须查出1879年孙中山母子从翠亨村前往澳门的交通工具究竟是什么。君不见,1884年孙中山与喜嘉理牧师和另一洋人传教士自澳门走了“一两天”,才到达翠亨村。难怪孙中山叹为观止!......
2023-09-18
本侦探在本书题为“‘皇帝田’预言孙中山‘成龙’”的第二十六章已经侦察出,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完全没有自己的耕地。孙中山幼小,嗷嗷待哺。[8]待孙中山出生的1866年,孙达成已经53岁。当时杨宝常的年纪与孙中山相近,而孙父已是接近60岁的老翁。为何态度做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因为后来孙中山成龙了!盖孙中山自谓本“农家子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24]。......
2023-09-18
“四大寇”各人的具体名字是什么?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四大寇”当中最为后人所敬仰者。“四大寇”之二陈少白,广东省新会县人。辛亥革命成功,胡汉民为广东都督,委陈少白主外事,不数月自称不善政治而辞去职务。图42.1“四大寇”[左起为杨鹤龄、孙中山、陈少白、尤列。[7]杨鹤龄不思报国,却埋怨被“四大寇”之名牵累。经此一役,任何稍具自尊心的人,肯定就此罢休。[15]适逢其会,就参加了“四大寇”的“吹水”行列。......
2023-09-18
而本章要查个水落石出者,正是孙中山如何目睹鸦片之毒害中华,由此而激励他从事革命,以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终于成功了,并当选为临时大总统。此节容本侦探稍后交代,因为当务之急,是必须进一步探索鸦片如何激励孙中山“成龙”。从题为“外患激励孙中山‘成龙’”的第四十一章可见,天天“非谈革命则无以为欢”[1]的孙中山,在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时,突然上书李鸿章建议改革。......
2023-09-18
目前史学界所掌握到的史料,一致认为孙中山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从来未触犯过香港的法律。在这段时期之中的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香港分会。在稍后的1895年2月21日,孙中山的兴中会又与杨衢云的辅仁文社合并,会名仍称兴中会并摇身一变成为兴中会总部,同样没有向港英政府注册。孙中山在广州举事失败后逃回香港并往香港汇丰银行提款时,被香港的侦探盯上了,但没有当场遭到逮捕。......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