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自学的重要性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自学的重要性

【摘要】:总理既目识心通,由是而对中国文化,备致钦崇,极深研几,以造成毕生学术之基础。

孙中山曾自言:“我亦尝效村学生,随口唱过‘四书五经’者,数年以后,已忘其大半。但念欲改革政治,必先知历史,必通文字,乃取西译之‘四书五经’历史读之,居然通矣。”[33]邵元冲补充说:

(孙中山)自言,幼时履港肄业,所习多专于英文。嗣而治汉文,不得合用之本。见校中藏有华英文合璧“四书”,读而大爱好之。遂反复精读,即假以汉文之教本,且得因此而窥治中国儒教之哲理。又英译本释义显豁,无汉学注疏之繁琐晦涩,领解较易。总理既目识心通,由是而对中国文化,备致钦崇,极深研几,以造成毕生学术之基础。[34]

孙中山1883至1892年在香港读书时期,世上唯一之汉英合璧“四书”,乃著名英国传教士理雅各(Rev James Legge,1815-1897)所翻译及出版。他因而成为鼎鼎大名的汉学家,1876年起被英国牛津大学聘任为汉语讲座教授(1876—1897)。理雅各布在香港传教期间,承香港政府咨询,为其构思了中央书院的建立。[35]按照孙中山所言,看来孙中山是在该书院读书期间,于校内图书馆反复精读英汉合璧之“四书五经”。

后来,他于1887年回到香港,入读于那所设立于雅丽氏医院(A lice Memorial Hospital)内的西医书院,学习医科。当中五年时间(1887—1892),坚持到近在咫呎的中央书院(当时已经搬进新校舍并改名为Victoria College)图书馆,继续阅读理雅各为“四书五经”所做的译本。

图38.1 近在咫呎的西医书院与中央书院(当时已经搬家并改名为Vic toria College)

慢慢地,孙中山养成了对中国传统礼学终生不渝的忠诚。当中国的精英在五四运动中,大声疾呼“打倒孔家店”时,孙中山仍坚决地拥护儒家学说,他说:“如能用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为古人所奴,则载籍皆似为我调查,而使古人为我书记,多多益善矣。”[36]正是因为他对中国传统礼学,产生了深厚感情也。而且他学兼中西,故显得不偏不倚。他说:

欧美有欧美的社会,我们有我们的社会,彼此的人情风土,各不相同。我们能够照自己的社会情形,迎合世界潮流去做,社会才可以改良,国家才可以进步。如果不照自己社会的情形,迎合世界潮流去做,国家便要退化,民族便受危险。[37]

孙中山对中国传统礼学忠诚之处,某一方面又盖过他对基督教的信仰,此点从下节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