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资政新篇与实业计划:历史侦探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资政新篇与实业计划:历史侦探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摘要】:图23.1洪仁与传教士图23.2洪仁的《资政新篇》革命所为何事?洪仁随即根据他在香港及上海多年所见所学,撰成《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长远发展的资政纲领。洪仁《资政新篇》有些改革方案,比日后清廷的洋务运动及维新运动更为全面而且彻底。其实,从《资政新篇》到《实业计划》到当今中国政府的新政,自有其虚心学习西方强项的一脉相承。

美国学者史蒂芬·普拉特的《太平天国之秋》[1],对洪仁玕(1822—1864)新政研究有崭新的贡献,使到本侦探联想到孙中山的《实业计划》(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

图23.1 洪仁玕与传教士

图23.2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革命所为何事?孙中山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最终目标是促使中国现代化,争取中国的独立自主,并使中国强大起来,再不受列强欺负。洪仁玕的新政,也是朝着这个目标迈进的。因此把两人略作比较,就特别有意思。

先谈孙中山。他在夏威夷受过三年基督宗教英国圣公会(Church of England)所办意奥兰尼(Iolani)学校的正规教育(1879—1882),半年基督宗教法国天主教传教士所办的圣路易学校(St.Louis School)的正规教育(1882年下半年)[2],半年基督宗教美国纲纪慎会(Congregational Church)所办瓦胡书院预备学校(Oahu College Preparatory School)的正规教育(1883上半年),再在香港接受了半年基督宗教英国圣公会所办拔萃书室(Diocesan Home)的正规教育[3]。在理论上对基督宗教心悦诚服之后,才于1884年接受了喜嘉理牧师(Rev.Charles Robert Hager)的施洗,成为基督徒。[4]让他心悦诚服的理论基础,是他发觉基督宗教的教义与时俱进,不断自我更新来满足人类对现代化如饥似渴的要求。[5]

图23.3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英文原著The International Deve lopment of China

反观中国的儒家、佛家和道家,把中国捆绑了两千多年,令中国裹足不前。若华夏要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现代文明,用什么作为根基才会受到全世界人士的尊敬?他愈来愈觉得基督宗教那种忘我奉献的“侍人”精神可取,不是取其纯粹的宗教信仰,而是取其“侍人”精神的实用价值以促使中国现代化。[6]

由此转入普拉特笔下的洪仁玕。1852年洪仁玕从广东老家到达香港后,认识了瑞典籍传教士韩山文(Theodore Hamberg,1819-1854)。韩山文回忆他们第一次见面时,让他感到最为奇怪是,洪仁玕似乎已经非常熟悉上帝和耶稣的名字。但听洪仁玕娓娓道来,却又一头雾水:什么异梦和战斗,军队与礼拜会,清朝特务追捕,易名到处躲藏等等。无他,洪仁玕是洪秀全1843年创立的拜上帝会最先的信徒之一(另一人为冯云山,1815—1852)。同样的,洪仁玕也觉得与韩山文无法沟通,故不吭一声就离去。

图23.4 瑞典籍传教士韩山文

图23.5 洪仁玕

翌年韩山文到广东传教,洪仁玕再度找上门来。但此次两人却结成密友:“一个是三十四岁的传教士,一个是三十一岁的难民。一八五三年九月洪仁玕终于在韩山文主持下受洗入教,然后随韩山文回香港。韩山文细心教导洪仁玕认识路德宗(Lutheran)教义,打算把他培养成外国传教士的助手,最终则希望他把他们的基督教派带到南京的太平天国。”[7]但洪仁玕身在香港而心在天京,故1854年即赶往上海,欲赴天京,未果。在上海期间,他住在伦敦传道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的墨海书馆。该书馆是1843年英国伦敦传道会的传教士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1796-1857)、艾约瑟(Joseph Edkins,1823-1905)等在上海创建的,是上海最早的一家现代出版社,培养了一批通晓西学的学者,如王韬、李善兰等。他们和艾约瑟、伟烈亚力(A lexander Wylie,1815-1887)等撰写、翻译了许多介绍西方政治科学、宗教的书籍。墨海书馆设有宿舍,洪仁玕投宿该馆时,麦都思和王韬都住在那里。洪仁玕与他们共同相处了半年,之后又回到香港,成为伦敦传道会传道者,并继续向传教士学习西方文化。

1858年6月,洪仁玕从香港出发,采陆路经广东、江西、安徽,于次年4月,辗转到达天京。洪秀全见面后得知洪仁玕曾学习西方文化,大喜,封为军师、干王,让他总理天国政务。洪仁玕随即根据他在香港及上海多年所见所学,撰成《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长远发展的资政纲领。例如,在经济上要学习西方:兴商业,办银行建筑铁路,开矿,办邮政;要有保护人身的司法制度、办报纸传递讯息、监督政府等等;外交上,请天王别再把外国视作藩属,更不要奢望来使跪拜;同时必须向西方开放,双方平等对待。

洪仁玕《资政新篇》有些改革方案,比日后清廷的洋务运动及维新运动更为全面而且彻底。但当时太平天国处于长期战争状态,故一直未获实行,也一直遭到偏重革命心态的中国史学家冷落。当今的两岸史学家,似乎还未追上时代,反而被普拉特《太平天国之秋》迎头赶上。孙中山的《实业计划》所提出的改革与各项重大建设,当然比《资政新篇》更为先进,更为丰富,更切实际,更有长远眼光。但由于当时中国局势长期动荡不安,也无法付诸实践,却由当今的中国政府逐步推行了。例如,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与技术,建设全国的铁路网,皆孙中山梦寐以求的理想;从华北之开拓渤海经济区、开发大西北,到华中的建筑长江大坝,再到华南的海南岛建省等等,无处不见到孙中山及其《实业计划》的影子。其实,从《资政新篇》到《实业计划》到当今中国政府的新政,自有其虚心学习西方强项的一脉相承。而促成这种虚心的因素之一,正是两次鸦片战争对国人所带来的惨痛教训。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本侦探刻意撰写这一章:它见证华夏精英接受了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惨痛教训,一直在默默耕耘,企图拨开云雾见月明,为华夏文明的再生,找出一条途径。准此,从下一章开始,本侦探更要不厌其烦地,把毕生奉献于找出一条途径为华夏文明再生的孙中山,细致地娓娓道来,并从他在什么样的房子出生开始。

[1]Stephen R.Platt,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China,the West,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New York:Knopf,2012).中文本由台湾卫城出版公司于2013年出版。

[2]过去曾有此说。见John C.H.Wu,Sun Yat-sen:The Man and His Ideas(Taipei:Sun Yat Sen Cultural Foundation,1971),p.82。由于本侦探没有找到确凿证据,故在拙著《三十岁前的孙中山》中存疑。见该书第四章第十五节。如今又有突破。有某英文报纸总编与孙中山详谈时,听孙中山亲口说他自意奥兰尼学校毕业后,即在一所法国传教士所办的学校读书。见Anon,“English Sketch of Dr Sun Yat Sen's Career:Says he was born near Macao”,The Hawaiian Star(Honolulu[Oahu]),1893-1912,2 January 1912,Second edition。Image provided by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Honolulu H1.Persistent link:http://chroniclingamerica.loc.gov/lccn/sn82015415/1912-01-02/ed-1/seq-9/.

[3]见拙著《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第四、五章。

[4]见拙著《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第五章第十八节。

[5]见拙著《孙文革命:〈圣经〉和〈易经〉》(香港:中华书局,2015;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第三章。

[6]孙中山对林百克所表明之心迹。见Linebarger,Sun Yat-sen(1925),p.152。

[7]普拉特:《太平天国之秋》(台北:卫城,2013),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