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择业心理问题大揭秘!

择业心理问题大揭秘!

【摘要】:这种自卑心理阻碍其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从而影响了就业与择业。这种不切实际的自负心理严重影响了就业的选择,常常使他们失去了很多机遇。

1.攀高心理普遍存在,对工作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对社会没有全面、实际的体验,对社会的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因此,在求职择业时盲目攀高,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期望值较高,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希望在环境好、条件好、效益好、发展空间大的单位就业。由于他们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没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所以求职中不肯“屈就”,对用人单位过分挑剔,从而错过许多良好的就业机会。

2.盲目依赖心理严重,缺乏择业的主动性

在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仍存在等、靠的依赖心理,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依靠自身努力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如:求职信息闭塞,不会积极主动地收集与求职有关的各种信息;在择业目标的选择上,往往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不是凭自身思考决定,而是依靠周围人的观念进行取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还有的大学生把他们的择业就业寄希望于学校、地方就业主管部门和家庭,或静候学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父母的力量,动用他们的各种关系,为自己找就业单位,缺乏把握时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以至于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3.焦虑和恐惧心理,缺乏竞争的勇气和自信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多数毕业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引起毕业生焦虑的主要问题有: 自己是否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用人单位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平平,或自己没有特长,或因为是女生而不被录取;选择的单位是否是最佳的选择方案;竞争中如果存在不公平现象怎么办等等。这些焦虑,使大学生精神上负担过重,紧张烦躁,有的甚至产生了恐惧感,严重影响了毕业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了参与择业竞争的热情和积极性,影响正常择业。

4.自卑与自负心理

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潜能优势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自惭形秽,不敢主动大胆地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大胆地参与就业竞争。这种自卑心理阻碍其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从而影响了就业与择业。过度自卑还会产生萎靡不振、自我封闭、心灵扭曲等心理现象。还有一些大学生恰恰相反,他们过高估价自己,自认为高人一等,不切实际的自我欣赏,择业时盲目乐观,自认为理所当然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或认为自己什么工作都能胜任。这种不切实际的自负心理严重影响了就业的选择,常常使他们失去了很多机遇。

5.利己心理严重

当代大学生在职业追求上更多地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关注自身的利益、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张扬,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获得理想的个人收入”等等,而很少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缺乏对社会应有的责任感。甚至有的大学生不顾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自身才能,盲目追求高收入的热门职业,为了眼前利益宁愿放弃所学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