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及管理体制解析,助力求职创业

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及管理体制解析,助力求职创业

【摘要】:职业资格证书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用人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组成。在人才市场上,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是证明人们具备这些条件的有效证件。主要实行政府指导下的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体制,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行综合管理。

教育培训就是根据目标分解,制订教育培训计划。它是提高竞争力、接近目标的重要策略。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必须是指向目标的、切合自身实际的和可实行的。

1.教育培训的基本步骤

在通常情况下,教育培训由四个步骤构成,即确定培训需求、建立培训目标、选择培训技术和评估培训效果。

2.教育培训的内容

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工作技能,主要指通用技能及岗位技能;职业文化和团队精神,了解所从事职业的政策法规、倡导的价值观念等。

3.教育培训的形式

教育培训的形式可分为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和离职培训;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职前或脱产到正规学校学习,并取得相应的证书;

②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各类专业化培训、进修等,如报关员、口译、网络工程师、涉外文秘等证书的培训,利用这些机会,获得有效的自我提升;

③参加在职短期培训,由经验丰富的人员对员工进行多方位培训,受训者边干边学,干什么学什么,目的明确;

④其他形式的培训,如讲座、远程教育、视听影像教育等。

试一试同学们,你参加过或打算参加教育培训吗?你最想参加的教育培训是哪方面的?为什么?

【案例】

定 稿

约翰是一名教写作的老师,他发现很难使学生相信修改文章的必要性。对他们来说,草稿即是定稿。最后,约翰在办公室门上贴上一张大标语,通过这一方法使好多学生养成了修改文章的习惯。标语上写的是: “哦,这很难,你知道。我决定不下是否自杀,你知道。莎士比亚《哈姆雷持》第三场第一幕,草稿。 ‘生,还是死, 问题就在这里。’定稿。”

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执业资格和从业资格

1.执业资格

执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的劳动者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1994年劳动部和人事部(现均已并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职业资格证书规定》明确指出,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

2.从业资格

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也就是基本的标准。执业资格是指国家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准人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者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二)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国家对达到职业资格规定的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劳动者发给的证明。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必须经过考试、考核。

职业资格分别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机构,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评价,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中,资格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口试,同时另加多种多样的实际操作考核。职业资格证书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用人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

2.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是对劳动者取得什么证书、怎样取得证书、证书具有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所作的规定而形成的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组成。从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达到从业资格的劳动者发给证明的一种制度。执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某些承担较大责任,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专业岗位实行的一种管理制度,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取得证书、注册有效和政府监管。凡具备相关专业规定的学历和工作年限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可以报考。证书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有关主管部门共同印制,一次注册三年有效。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并经过规定机构注册登记者,可以依法独立执业。

(三)职业资格证书对劳动者的作用及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

1.职业资格证书对劳动者的作用

(1)求职就业的必备条件。在现代社会里,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得到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人才市场上,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是证明人们具备这些条件的有效证件。

(2)胜任岗位职责的标志。在人才市场上,是否能胜任某一岗位职责,是否具有在岗位所必备的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职业资格证书是最有力的证明,即职业资格证书是胜任岗位职责的标志。

(3)提升职业竞争能力的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已成为就业的必然趋势。在市场就业中,不仅要有学历证书,而且还要有多个职业资格证书,有了这些证书,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就会有优势,而且选择职业的范围也广。拥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不仅能增强职业选择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就业后的职业转换能力。

2.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

总的来说,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具有如下重大意义:

(1)有利于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劳动者就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

(2)有利于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

(3)有利于促进劳动者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素质,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

(4)有利于使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适应世贸组织的要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现状和总体目标

1.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现状

我国自1994年开始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9年,国家要求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就业准人制度框架,目前已基本建成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法规和工作体系。主要实行政府指导下的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体制,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行综合管理。通常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以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鉴定和证书的核发与管理。全国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已达8万多个,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18万人,并已建成与职业资格相对应的,从初级、中级、高级技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五级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另一块是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的,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核发和管理。如教育行政部门核发管理的教师资格证书,司法部门核发管理的律师资格证书等。

2.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总体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总体目标是: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为出发点,以“社会效益第一”和“质量第一”为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系,使职业技能鉴定的覆盖面明显扩大,鉴定质量明显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在社会上明显增强,从而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并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就业制度相衔接。通过若干年的努力,要在技术复杂、通用性强、涉及国家财产、人民健康安全和消费者切身利益的职业中,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