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概念与特征

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概念与特征

【摘要】:职业素质的特性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具有五个方面的特性,即专业性、内在性、稳定性、发展性和整体性。李素丽的职业素质始终是和她作为一名优秀的售票员联系在一起的。稳定性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在长期执业中日积月累形成的。这样,有意识地内化、积淀和升华的这一心理品质,就是职业素质的内在性。所以,职业素质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整体性。

1.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

2.职业素质的特性和要求

职业素质是在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是劳动者在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职业)教育(培训)、职业实践和自我完善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职业素质的特性

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具有五个方面的特性,即专业性、内在性、稳定性、发展性和整体性。专业性是指劳动者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专门的业务能力。内在性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要求和专业知识的内化,它一经形成就以潜能的形式存在,在职业活动中展现出来。稳定性是指职业素质一经形成,便会在劳动者的个性品质中稳定地表现出来。发展性是指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劳动者必须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出发,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身的职业素质。整体性是指劳动者的知识、能力和其他个性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2)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1)从事科研型职业的素质要求

关于科研型职业,一般包括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两大类。科研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科研人员应该具备以创造力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具体来说: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外语交流能力,既有专长又有渊博的知识,达到专与博的有效结合;具备创造力、熟练的基本技能、理论理解力及应用判断力以及将其融会贯通、协调结合的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勤于实践、不怕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2)从事管理型职业的素质要求

关于管理型职业,一般主要包括国民经济管理、企业管理金融管理、财政管理、外贸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从事管理型职业的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能忠实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并能灵活运用,有高度的公仆意识;具备坚实的管理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具有广博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具备一定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社交才能以及中外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以应付千头万绪和千变万化的工作。

3)从事事务型职业的素质要求

关于事务型职业,是指与组织机构内部日常的制度性、规范性、信息传播等有关的事务处理的职业活动。例如,打字员、档案管理员、办事员、秘书、图书管理员法院书记等从事的便是事务型职业。事务型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在知识方面侧重于基础文化知识,对于职业技术专业知识有较为具体的要求,如要求从业人员懂得统计、档案管理知识,熟悉专门法规和规章条例等,一些涉外单位对外语也有较高要求;在能力方面要求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办事能力等。事务型职业中不少岗位要求从业人员严守纪律,保守机密,有的还有礼仪方面的特殊要求。

4)从事工程型职业的素质要求

关于工程型职业,主要是指工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的职业。此行业人员要有不辞劳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要谦虚谨慎,深入工作第一线,能和同事密切合作;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相近专业的知识要比较了解,并有较好的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5)从事文化型职业的素质要求

关于文化型职业,一般指作家、服装设计师、音乐家、舞蹈家、摄影家、书画家、雕刻家、广告设计师等种类。文化型职业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一是能博采众长和广泛涉猎;二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三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四是具有坚强的毅力;五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艺术天赋;六是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6)从事社会型职业的素质要求

关于社会型职业,一般包括教育部门、救死扶伤、提供公共服务、协调人际关系、为人们提供生活便利等方面的工作。例如,教师、医生、律师法官广播电视工作者等社会公共事业服务人员从事的便是社会型职业。社会型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在知识素质方面,具有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和职业要求的专门知识;在能力素质方面,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身形象设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

7)其他素质要求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才竞争的国际化,中外文语言的表达沟通能力和计算机操作使用技能已经成为从事各种职业类型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3.职业素质的特征

一般说来,职业素质具有下列一些主要特征。

(1)职业性

不同的职业,职业素质是不同的。对建筑工人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护士职业的素质要求;对商业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李素丽的职业素质始终是和她作为一名优秀的售票员联系在一起的。正如她自己所说:“如果我能把十米车厢、三尺票台当成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实实在在地去为社会做贡献,就能在服务中融人真情,为社会增添一份美好。即便有时自己有点烦心事,只要一上车,一见到乘客,就不烦了。”

(2)稳定性

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在长期执业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它一旦形成,便产生相对的稳定性。比如,一位教师,经过三年五载的教学生涯,就逐渐形成了怎样备课、怎样讲课、怎样热爱自己的学生、怎样为人师表等一系列教师职业素质,于是,便保持相对的稳定。当然,随着他继续学习、工作和环境的影响,这种素质还可继续提高。

(3)内在性

职业从业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经过自己学习、认识和亲身体验,觉得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这样,有意识地内化、积淀和升华的这一心理品质,就是职业素质的内在性。我们常说类似这样的话, “把这件事交给小张师傅去做,有把握,请放心”。人们之所以放心他,就是因为他的内在素质好。

(4)整体性

一个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和他整个素质有关的。我们说某某同志职业素质好,不仅指他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好,而且还包括他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好,甚至还包括身体心理素质好。一个从业人员,虽然思想道德素质好,但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差,就不能说这个人整体素质好。相反,一个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都不错,但思想道德素质比较差,同样,我们也不能说这个人整体素质好。所以,职业素质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整体性。

(5)发展性

一个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自身社会实践和社会影响逐步形成的,它具有相对性和稳定性。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人们不断提出的要求,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满足、促进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总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素质具有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