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职业分类及其划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职业分类及其划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摘要】:现已颁布实施的职业分类有以下几种。1982年3月由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总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公布了供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使用的《职业分类标准》。《职业分类标准》是按照在业人口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职业划分的,直接涉及劳动者本人应属于哪一种职业。根据这一原则,将我国的职业划分为大、中、小三类。

(一)按劳动的性质和层次分类

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层次进行分类,可将工作人员分为蓝领工作人员、白领工作人员和金领工作人员三类。

蓝领是指以实际动手能力为判定标准,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高超的操作技能,能够传授操作技巧的人才。白领是指受过良好的教育,因出色的工作技能而被老板聘用,懂得把自己打扮得体,工作上能独当一面的人才。面对无常的世事显得更加达观,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更趋得当。金领是指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经营策划能力、专门技能和一定的社会关系资源,是社会的精英。他们不一定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但拥有一个公司或企业最重要的技术和经营权。

(二)按我国人口普查的职业分类

国家有关部门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人口普查及劳动人事规划指导等方面的需要,依据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对职业分类工作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制定了有关职业分类的标准和政策。现已颁布实施的职业分类有以下几种。

1982年3月由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总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公布了供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使用的《职业分类标准》。《职业分类标准》是按照在业人口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职业划分的,直接涉及劳动者本人应属于哪一种职业。根据这一原则,将我国的职业划分为大、中、小三类。

大类包括:

第一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第三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第四类,商业工作人员;

第五类,服务性工作人员;

第六类,农林牧渔劳动者;

第七类,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

第八类,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

中类将大类进一步分为64种工作人员,如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划分为:

01科学研究人员;

02工程技术人员和农林技术人员;

03科学技术管理人员和辅助人员;

04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

05卫生技术人员;

06经济业务人员;

07法律工作人员;

08教学人员;

09文艺体育工作人员;

10文化工作人员;

11宗教职业者。

小类是按照学科等具体地将中类划分为301种从业人员。如将科学研究人员具体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等研究人员。

(三)按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1984年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局批准发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主要是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即按其所属行业分类。我国国民经济的行业共分13个门类:

01农、林、牧、渔、水利业;

02工业;

03地质普查和勘探业;

04建筑业

05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

06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质供销和仓储业;

07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和咨询服务业;

08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09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

10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

11金融保险业

12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

13其他行业。

(四)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职业工种分类

1992年由原劳动部组织国务院46个行业主管部门编写发布的《职业工种分类目录》,将职业工种按行业分成46个大类,并按“行业 专业 工种”的顺序依次编排工种。工种是劳动管理的需要,按照生产劳动的性质和工艺技术的特点而划分的工作种类,工种划分是以工人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的。在46个大类中,共包括了4700多个工种,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工人从事的工作种类。这46个大类是:

01民政;02印钞造币;03商业;04旅游;05对外经济贸易;06物资;07农业;08林业;09机械工业;10航空航天工业;11电力;12水利;13建设;14地质矿产;15冶金工业;16化学工业;17纺织工业;18轻工业;19铁道;20交通;21邮电;22文化;23广播电影电视;24体育;25建筑材料工业;26民用航空;27海洋;28测绘;29新闻出版;30技术监督;31黄金工业;32烟草工业;33医药;34中医;35环境保护;36电子工业;37船舶工业;38石油化工;39有色金属工业;40石油天然气;4l矿山采选业;42核工业;43兵器工业;44车工业;45海洋石油;46其他。

职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往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出现不断加速变迁的趋势。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据专家预测,今后每10年将生一次全面的“职业大革命”,其中,重大变化每两年就会有一次。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几年内,除高新技术职业将日益受到青睐外,其他职业也正处于一个交替变动的时期,实现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职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