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志愿服务下的自我教育实现方法与效果研究

志愿服务下的自我教育实现方法与效果研究

【摘要】:在“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中,志愿服务包含思政实践与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有分界但也有同向同行的目标。综上,本文通过对于“三合一”实践教学新模式的认知,结合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实践工作,引导其进行自我教育,把握以思政教育为主渠道,深入结合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最终达成三者树德育人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志愿者做到认知国情、锻炼技能、培养能力、塑造品格。

在“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中,志愿服务包含思政实践与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有分界但也有同向同行的目标。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有基础的单向理论灌输教育,但在更多的时候,需要依靠志愿者经历自我教育过程,才能完成树德育人的实践教学目标。因此,要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再通过结果反馈给自身进行认知及内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将在志愿服务工作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

在志愿服务工作实践中,志愿者组织整体及个体,要保证志愿服务工作有大统一目标,必须做到以思政教育为主渠道,通过思政教育结合志愿者自我教育,让组织或个体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一致价值观,深入结合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使志愿者组织有思想觉悟、有条理地完成庞大复杂多样的志愿服务工作。

在“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指导下,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志愿服务工作实践重要性,并通过分界-统一的相关关系,厘清思政实践教育在组成部分中的主渠道作用;依靠思政实践教育,引导志愿者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保持志愿组织整体及个体价值观统一,真正做到从组织内部感受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并体现在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即志愿服务工作中,从而将这种服务精神带给参赛人员、观众,甚至更多关注志愿服务的人群。最终达到思政实践与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树德育人的高度协同目标。

综上,本文通过对于“三合一”实践教学新模式的认知,结合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实践工作,引导其进行自我教育,把握以思政教育为主渠道,深入结合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最终达成三者树德育人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志愿者做到认知国情、锻炼技能、培养能力、塑造品格。这同时也是将思政理论课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