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改进志愿服务认知

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改进志愿服务认知

【摘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志愿者有组织、有纪律性地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带有专业性质的服务工作。志愿服务的组织者与执行者,需要在实践中将在思政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外化于行,真正贯彻马克思主理论知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帮助志愿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志愿服务中的思政实践

志愿服务作为一项自发性、公益性的行为,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离开了“思政课堂”的思政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志愿者有组织、有纪律性地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带有专业性质的服务工作。对于偌大的志愿服务组织而言,能否有效引导志愿者进行思政实践,将决定志愿服务组织是否具备正确的统一的符合志愿服务组织的价值观。志愿服务的组织者与执行者,需要在实践中将在思政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外化于行,真正贯彻马克思主理论知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帮助志愿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志愿服务中的专业实践

将志愿者进行专业划分并进行岗前培训的做法,已是我国各个大型赛事活动中较为成熟的一种做法,其中志愿者会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做专业对口的志愿服务。例如学习语言的志愿者进行语言服务,学习媒体传播的志愿者进行新闻宣传服务,医疗卫生专业的志愿者进行医疗服务,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专业知识化为实际行动,在实践中进行专业的再学习,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深度理解以及把握能力。同时,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能够充分结合其专业,完成其在专业领域下的实践过程,进一步锻炼能力、实践专业技能,被服务的对象也能感受到更为专业的服务。

3.志愿服务中的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是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相接触和过渡的一种良好方式,它属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范畴。在这个范畴内,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零距离与社会接触,认识到社会与学校之间氛围的差异,从而培养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为将来进入社会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4.三者在志愿服务中的结合与体现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中的思政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皆有体现,它们能够引导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国情、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培养品格。但三者通常并不是独立出现在志愿服务中,而是以结合的方式体现。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自身的专业技能为方法,将其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最后能够通过实践将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和掌握,培养其良好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向。这也是思政课堂想要达到的终极目标与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