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思政实践教学科学发展,以课程思政视域为基础,研究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

思政实践教学科学发展,以课程思政视域为基础,研究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

【摘要】:一是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强化教师的“思政意识”。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举旗手,不仅要强化“思政意识”,更要加强“思政能力”的建设,唯其如此,才能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科学发展,托付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本体论还体现在他对教育实践的具体指导上。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倡导教师要做好“引路人”。[2]教师肩扛教书育人的时代重任,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主体,当然也是思政课实践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三合一”实践教学不仅仅涉及担任思政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同时还需要专业课老师和高校行政工作管理人员的协同。思政实践教学发展如何,与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推进思政实践教学“三合一”的首要任务。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强化教师的“思政意识”。教书育人是紧密相连的,不可任意分割“传业授道解惑”的整体性,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的同时一定要将育人意识作为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并将思想贯穿于实践活动的形式中,而目前的实践教学容易出现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的情况。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的的重要补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发挥其实践育人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相对课堂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专业课教师、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思政课教师的广泛参与,但这些教师的“思政意识”有着较大的差距,思政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教师的思想建设,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学校行政人员的思政意识,是关系到实践教学能否成功对学生产生影响,关系到实践教学是否流于形式的重要因素。而就实践活动开展的本身来说,也往往容易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意识薄弱,思想建设不过关,就容易使实践教学归于形式化、走过场,甚至教师的某些言行会误导学生的辩证思维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强化教师的“思政意识”,要利用好每次的理论学习、党组织生活会、新进教师入职培训等契机,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思想意识。

二是要强化教师的实践组织能力,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要在这方面下功夫。由于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专业背景大多数是以理论研究的哲学、法学、历史学等,思政课教师往往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但是实践的组织能力和管控学生工作经验较为缺乏。同时,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主要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教学为主,也就导致大部分思政课教师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缺乏实际行动经验。习近平指出,“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3]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文科背景的学生的实践能力也略低于理工科背景的学生。虽然理工科的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要穿插一定的专业实践,并且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理工科的教师往往在实践过程中针对性较强,往往重教书、轻育人,而且专业实践的形式与思政实践相比也有变化,更要求相关的教师转变教学思维,强化实践教学能力,以应对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三是加强不同学科教师间的交叉性交流,拓宽教学思维,升华教学效果。关于老师们的综合性评价,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四好老师”的标准:“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4]可知,教育是一个不断完善、更新、发展的过程,教学形式多样化也必然对教师能力的先进性提出更高的标准。“三合一”教学模式的顺利施行和展开,需要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紧密的协作。因此,有必要搭建平台组织各学科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特别是有针对性地组织思政课专任教师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师的启发教学方式和课程教学交流,加深对彼此工作的认知来协调合作方式,加深对各个专业的了解以应对学生出现的状况,更新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举旗手,不仅要强化“思政意识”,更要加强“思政能力”的建设,唯其如此,才能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科学发展,托付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因此就需要加强不同教师队伍的交流和沟通,更好地适应不同专业学生对思政实践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