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这一过程为基础,按照实践调查规范的基本要求,在对调查主题进行理论分析与考察之后,还需要进行调查环节与过程的设计以及实际调查行为的展开等工作。首先,预先完成的理论所形成的引导性体现在实践调查的环节与过程设计中,并使后者成为一种形式化构成。因此,从实践调查的设计过渡到后续的行为展开,在这两者之间形成的是连续与过渡的关系。......
2023-09-18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找到破解问题的新模式与新路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思政实践与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当前非常值得探索的一条新路径。下面我们分别述之:
首先,对于思政实践来说,我们要提升自身的立德树人意识。高校思政教学的主管领导以及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都应该做到转变思想,加强认识。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3]国家对思政课的大力支持表明,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高度重视思政课,要有明确的立德树人意识。思想意识提高了,就能推动实践的发展。“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4]意识,即人的思想虽然来自现实生活,但它对现实有能动的反作用。主管领导以及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转变对实践教学的陈旧意识,推动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确保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发挥立德树人的整体效果,这样能极大地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水平。高校思政课建设创新必须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超越就“思政课”谈“思政课”建设的狭隘思维,同时紧紧抓住课程改革中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过程,着力发掘所有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思政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课程思政”则是对大学生进行全时空、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舞台。“课程思政”其实是一种课程育人观,它不局限于某一门课程,也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个环节,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各方面。只有既发挥好“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又利用好其他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大舞台的育人价值,才能真正实现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力。
其次,就专业实践而言,我们要拓展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作用。专业课并非纯粹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与训练的课程,而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连。专业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本领,还要培养学生与其专业相应的职业道德,更要让学生明确该专业的社会意义以及学生在该领域的特定使命。同时,还要注意根据专业课的不同类别开发其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既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课的文化育人优势,也要着力拓展自然科学类专业课在培养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独特育人功能。因此,专业课同样肩负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是全课程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此外,还要加强各学科和各课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尝试跨学科、跨课程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合力育人的整体效果。
最后,在社会实践方面,我们要转变过去那种把学校作为唯一育人主体的认知偏差,筑牢社会实践育人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理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者个体,还包括学校、社会等单位主体。如果说学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那么社会则是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试验场。因此,要坚持内外结合、通力培育、责任共担原则,统筹协调校内外、院内外和系内外各方面资源,聚合起思政课建设的整体合力。同时,我们要加大课外社会实践教学的分量。和传统教学相比,思政实践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提倡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到课外广泛的社会活动中来,使大学生获得在课堂上无法得到的知识。课外实践教学方式既包括校内实践活动,也涵盖校外实践活动。校内的实践活动形式有学校组织的辩论赛、知识竞赛和校内各类社会活动等。而校外实践活动形式可以是参观、考察活动,例如去社区或农村进行与专业课程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实践活动以其具有的课内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让大学生更为直观地感悟学习,并且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升专业知识和思想意识水平。
思政实践与专业实践、社会实践这三种实践形式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配合的。如果我们能把这三者真正结合起来,互相贯通,探索一种“三合一”实践教学新模式,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工作就有可能获得较大的发展与推进。
【注释】
[1]李建想(1969—),湖北仙桃人,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8.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9.
有关课程思政视域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章
以这一过程为基础,按照实践调查规范的基本要求,在对调查主题进行理论分析与考察之后,还需要进行调查环节与过程的设计以及实际调查行为的展开等工作。首先,预先完成的理论所形成的引导性体现在实践调查的环节与过程设计中,并使后者成为一种形式化构成。因此,从实践调查的设计过渡到后续的行为展开,在这两者之间形成的是连续与过渡的关系。......
2023-09-18
以“课前时事演讲法”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抓住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的有效模式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李桂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不仅理论性、政治性和思想性十分突出,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感。笔者多年来一直以“课前时事演讲法”探索“概论”课如何抓住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实验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2023-11-29
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提出,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向了新的高度。在新时代的要求下,课程思政成为推动国家、高校以及个人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推动国家教育全方位、全过程、深层次地改革发展,合理地将思想政治课程融合进专业实践教学中,这就是贯彻十九大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和集中体现,是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改革的直接驱动。......
2023-09-18
按照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要求,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落实学分学时、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不论是统筹思政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还是专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在高校党委的重视下,只是落实这些要求其实不难,但要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建设,则实属不易。......
2023-09-18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因此,在评价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时,应加强对大学生文化修养和文化自信的考核比例,客观上促使大学生自主学习中国文化,加强文化修养和文化自信。......
2023-09-18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都是实践教学活动和课程形态,但二者的宗旨和内容不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其计划性、组织性和规范性都要比思政课实践教学稍逊一筹。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进行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
2023-09-18
从课堂教学环节来看,目前较多高校对于思政课主要采取的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课堂讲授模式,较多采用大班授课。“慕课”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思政实践教学的不足,利用“慕课”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将电子教案、PPT等相关视频资料发布到网上供学生课前预习。“慕课”在线下的实践课堂教学中可采取“集中探讨”的模式。......
2023-09-18
与此同时,学术界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也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探讨活动。总而言之,所谓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一种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行”为主体的旨在提升道德水平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只有对实践教学的此种含义有了深刻的认知并按此去实行,我们才能尽量减少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种种问题,推动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