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不规范管理和机制不完善导致成果受阻

不规范管理和机制不完善导致成果受阻

【摘要】: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机制、经费保障机制与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但在现实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这些相关方面的保障机制是不完善的。考评机制的不健全,影响到教师和学生这两大群体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大大降低。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并没有形成统一管理和相应的制度,教学上没有纳入教学计划,经费上没有相应的安排,实施上没有统一的要求和具体可行的方案,考评与监控上则更是处于空白阶段。实践教学在教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评价制度方面都不能与理论教学相提并论。这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实践教学的管理,本身就存在人数多、实践面宽、时间不确定等诸多难度。这需要我们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以免出现谁也不愿意管,甚至想管也管不了、管不好的困境。其二,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教学缺乏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教学考核办法,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实施难以落实到位,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其三,对思政课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制度不合理。实践教学需要教师额外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组织策划,而这些工作很难纳入学校的合理工作考核之中,甚至会出现费力不讨好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其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缺少有效的检查与监督,既缺少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的检查与监督,也缺少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检查与监督。实践教学一般没有完整的教学大纲、时间和地点,往往具有随意性,而教师在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时也很少会对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报备。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大多缺乏实施的持久性和普遍性,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激励机制,导致理论课教师无章可循,缺乏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从而使实践教学变成可有可无的自愿行为,不能体现出在规定的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这就涉及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的保障机制问题。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机制、经费保障机制与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但在现实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这些相关方面的保障机制是不完善的。从组织领导机制上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没有具体的组织领导机制。正是由于许多高校尚未建立起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关的组织管理机制,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组织领导,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有效、规范、持续地开展下去。从经费保障机制上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很难保障。从考核评价机制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教师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效果的考评机制,其二是对学生完成实践活动质量的考评机制。这两个方面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很多高校中要么没有,要么考核评价标准单一化,即单纯地以是否在规定学时内开展实践教学为依据进行评价,而未能顾及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预期效果等其他方面。考评机制的不健全,影响到教师和学生这两大群体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