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于视域的三合一模式研究

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于视域的三合一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所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范畴主要指狭义、显性层面的课外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的分类有很多种,其中根据社会实践是否列入教学计划分为教学计划内社会实践和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则不纳入教学计划,是学生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进行的社会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治、思想、道德的社会传递与大学生个体的政治、思想、道德体验相统一的过程。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参与现实生活,引导大学生实现从思想、政治、道德认识到行为的转化。实践教学课程是学校正式设立的、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学生所获得的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经验为组织形式的课程形态。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公共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实践教学是指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现实生活来理解理论教学中的道理;广义的实践教学则是泛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借助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或由学生自主参与的一切实践教学环节与活动,包括思政课以及其他课程所开展的一切实践教学活动,其中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对显性,其他课程相对隐性。狭义专指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从内容上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课内实践教学指思政课老师结合教学要求,在课堂上设计开展的如专题研讨、知识竞赛、案例分析、演讲比赛等教学活动。本文所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范畴主要指狭义、显性层面的课外实践教学。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高校按照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化教学、服务社会,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并依靠社会力量完成的一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社会实践的分类有很多种,其中根据社会实践是否列入教学计划分为教学计划内社会实践和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学校及具体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得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动手能力为基本目的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应将它纳入教学计划,并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提出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则不纳入教学计划,是学生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进行的社会实践。如勤工助学,本文中所指社会实践是指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