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在思政课改革中应审时审度地把传统思政课和“慕课”教学有效地结合,而不能摒弃传统髙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尽管“慕课”的对我国的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但是若是仅仅盲目地把“慕课”的教学模式引入思政课,而忽视了思政课的教学本质,则会对我国的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刘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23-09-18
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指导任务,主要由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任思政理论课教师负责完成,正如前文所讲,由于有限的师资与繁重的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致使思政专任教师对学生的实践监督和指导,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保障。因此,从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改革思路出发,为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有必要在课程思政的大环境下,设置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门教师,与专职思政理论课教师相结合,重整思政课师资力量。
一种重组方案是,可以尝试从全校辅导员队伍,甚至行政部门的领导队伍中,遴选部分有条件、有能力、有意愿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人员,充实到思政课程的教学和指导工作中来。在传统学高校思政工作思维中,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工作;学工处主要负责学生“奖、惩、助、贷”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学生公寓的服务与管理工作;教务处主要负责学生学籍及学风建设工作;团委、宣传部、组织部主要负责校园文化建设、推优,以及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在当前“课程思政”大环境下,要求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对接式的“大思政”工作机制,不再将思政工作仅仅作为某个部门或者某几个部门的工作来抓,而是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全校一盘棋,紧密协作,相互对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其实,在学校辅导员队伍、行政职员队伍以及行政领导队伍中,相当多的人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其学科背景和业务背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紧密的关联。无论是学历、专业知识、还是业务能力上,他们都具备胜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能力。与此同时,让他们参与这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和指导工作,保持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也有利于提升其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学服务水平。
另一种重组方案是,可以尝试从学生所在学院的专业教师队伍中,遴选部分师资参与到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中。因为,在课程思政的大视域下,要求学校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意味着在课堂上开展思政教育将不单单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也将是每一位高校专业课教师的本职。
思政课教师重组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单一的思政教育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张皮”的局面,就是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支队伍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在此基础上,积极从社会和企业聘请思想政治工作兼职教师,按照教学团队一体化,构建“一支队伍,专兼结合,协调一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格局。这里,“一支队伍”,指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支队伍统合成为一支队伍;“专兼结合”,就是在这支队伍的来源上既有校内的专任思政课教师和专职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工作干部,也有来自企业、社会各方面的兼职思政工作者;”协调一致”,即指思政课教师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彼此分工,相互协作,将思政课的理论教学与日常的教育管理相结合,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按照这样的思政教育师资总体建设思路,构建思政实践课教学教育管理的职能体系,真正将教学、教育、管理、服务四个维度相互贯通,有机统一。
总之,思政课实践教学在课程思政的大环境下,是一个高度结构化的生态过程,从教学内容的设定到教学方式的采取再到教学成果的评价,每一个环节的改革都会受到教育理念、学校行政权力、教学资金分配、教师学生奖惩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是,只要我们牢记新时代“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中国高等教育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我们一定能够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出一套合理可行的方案。
【注释】
[1]李静(1975—),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汪永芝,吴健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8):109-110.
[3]陈星宇,张春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9(4):94-97.
[4]张晓平,杨皓,李志会.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疏解[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32-34.
有关课程思政视域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章
所以,我们在思政课改革中应审时审度地把传统思政课和“慕课”教学有效地结合,而不能摒弃传统髙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尽管“慕课”的对我国的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但是若是仅仅盲目地把“慕课”的教学模式引入思政课,而忽视了思政课的教学本质,则会对我国的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刘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23-09-18
以这一过程为基础,按照实践调查规范的基本要求,在对调查主题进行理论分析与考察之后,还需要进行调查环节与过程的设计以及实际调查行为的展开等工作。首先,预先完成的理论所形成的引导性体现在实践调查的环节与过程设计中,并使后者成为一种形式化构成。因此,从实践调查的设计过渡到后续的行为展开,在这两者之间形成的是连续与过渡的关系。......
2023-09-18
[13]在“变”与“不变”相统一中提升教学能力。[14]思政课是意识形态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教师要守好“这段渠”,就必须在把握思政课的“变”与“不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2023-09-18
但是由于不是在思政课教师布置的实践教学方案任务中具体标明的,不能算作思政课实践成果。在“课程思政”的大环境下,这种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设计的实践方案要求与大学生专业学习要求相脱离的状况成为学生忽视和应付思政课实践环节,从而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
2023-09-18
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提出,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向了新的高度。在新时代的要求下,课程思政成为推动国家、高校以及个人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推动国家教育全方位、全过程、深层次地改革发展,合理地将思想政治课程融合进专业实践教学中,这就是贯彻十九大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和集中体现,是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改革的直接驱动。......
2023-09-18
二是以学生直接经验为教学内容,专业实践教学和思政实践教学都是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出发来学习,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知,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因此,思政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二者都是以实践为载体,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只有准确把握思政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的载体和途径,才能充分理解实践的本质要求,促进二者协同发展。......
2023-09-18
按照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要求,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落实学分学时、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不论是统筹思政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还是专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在高校党委的重视下,只是落实这些要求其实不难,但要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建设,则实属不易。......
2023-09-18
本文所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范畴主要指狭义、显性层面的课外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的分类有很多种,其中根据社会实践是否列入教学计划分为教学计划内社会实践和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则不纳入教学计划,是学生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进行的社会实践。......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