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生组织不足,学工部门专长,引导作用强化

学生组织不足,学工部门专长,引导作用强化

【摘要】:在学生组织方面,在高校中目前主要是学工系统的工作专长,让马克思主义学院去组织全校大学生外出开展实践活动似乎是强人所难。其中,学工部门承担着引导作用,各学院发挥组织与主导作用,而马克思主义学院只需承担理论指导的角色。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一直都是思政课的重要要求。在这一点上,思政课的理论教学目前落实得很好。但思政课实践教学要确保落实到位,师资建设、学生组织、经费支持、安全保障、基地建设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相对于理论教学的条件来说,实践教学的全覆盖要求要复杂得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1∶350的师生比虽然已经列入教育部印发的思政课建设标准,但全国各高校能够真正达到这一标准的本来就不多,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的理论课教学任务本身就较为繁重,很难挤出更多的精力去承担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全员覆盖。在学生组织方面,在高校中目前主要是学工系统的工作专长,让马克思主义学院去组织全校大学生外出开展实践活动似乎是强人所难。此外,经费支持、安全保障似乎是难以翻越的高山,一些高校连思政专项经费都未能完全到位,更何谈增加一笔巨额的实践费用;没有经费支持,全员覆盖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如此众多的大学生外出,安全保障任务极其艰巨。从目前各高校总结的实践活动经验来看,运作模式颇多相似之处,思政实践课的常规安排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体承担;通过全校分级选拔,同时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学工部门,以及学生所在各学院联合,组织优秀学生代表开展实践活动。其中,学工部门承担着引导作用,各学院发挥组织与主导作用,而马克思主义学院只需承担理论指导的角色。这样的运作模式,与延续多年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模式相比,主要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承担的理论指导作用是否落实。诚然如此,即使是以这种运作模式精心组织安排的实践活动,离全员覆盖的目标仍然差距甚大。事实上,根据一些学生的调查反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只涵盖了学院中表现优秀的部分同学以及学生干部。从目前各高校公开发布的实践活动相关报道来看,即使是像北京大学这样被普遍认为经费充足的一流高校,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覆盖也是有相当难度的。思政课全员覆盖的重要意义,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与吸引,不只是表现优秀的那部分学生,也要包括大多数的普通学生,他们都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主干力量。全员覆盖问题可能是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所在。在某种程度上,思政实践的泛化问题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