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泛化突出,挑战与解决

实践教学模式:泛化突出,挑战与解决

【摘要】:学界进行了充分的研讨,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强调实践教学的核心在实践活动,即有别于理论教学的活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泛化现象明显突出。各高校实际条件不一,一些学校本身就存在思政课师资队伍不足、思政专项经费预算不足等方面的情况,因而思政课无法组织开展较大规模的学生实践活动,通过泛化实践的处理方式,既可以完成人才培养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完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建设,并达到覆盖全体学生的要求目标。

思政课实践教学到底应该包涵哪些内容?学界进行了充分的研讨,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强调实践教学的核心在实践活动,即有别于理论教学的活动。在具体实践的内容上,学界也进行了广泛探讨,区分了各种实践环节,譬如课内实践、校园实践、网络实践、社会实践等。不过,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讨中,经常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做成一个包罗万象的箩筐,几乎可以将一切不同于理论教学、广泛面向学生开展的活动都纳入实践教学的范围,甚至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组织的分组讨论、演讲、竞赛等,也可纳入实践活动的内容。思政课实践教学泛化现象明显突出。各种泛化实践的处理方式,确实也有其不得以之处。各高校实际条件不一,一些学校本身就存在思政课师资队伍不足、思政专项经费预算不足等方面的情况,因而思政课无法组织开展较大规模的学生实践活动,通过泛化实践的处理方式,既可以完成人才培养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完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建设,并达到覆盖全体学生的要求目标。但这样泛化实践的结果,实际上就消解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本身的意义与价值,与教育部特别强调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不一致的。

思政课实践教学,既不同于思政课理论教学,也当不同于一般的校园文化活动的第二课堂,以及不同于推进大学生与生产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思政课实践教学当然可以进课堂,但其进课堂应当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实践教学。当然在教学体制下,大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可以直接开展实践活动的,要提升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必要的课堂讲授是可以的,但并不能将实践活动直接搬到课堂内来进行。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与网络阵地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是有所区别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当然跟校园文化活动关联密切,校园文化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活动本身的多样性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有着鲜明的差异,因此根本不必将校园文化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至于网络实践及社会实践,也是如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着其自身的鲜明属性与特色,直接将之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既不利于发挥这些活动本身的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并否定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与价值。从大思政的视野出发,统筹各类实践活动,实现思政实践与校园文化、网络思政,以及社会实践的协同创新,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但也要意识到不同实践活动之间存在彼此的边界。以泛化思政实践的方式将各类实践活动统一起来,反而可能消解不同实践活动自身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