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提出,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向了新的高度。在新时代的要求下,课程思政成为推动国家、高校以及个人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推动国家教育全方位、全过程、深层次地改革发展,合理地将思想政治课程融合进专业实践教学中,这就是贯彻十九大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和集中体现,是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改革的直接驱动。......
2023-09-18
为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全国各高校深入探索与推进实践模式,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在各高校党委的重视下,确实取得了特色鲜明的丰富经验。譬如,北京大学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吉林大学“三实两训”学科交叉实践育人模式[11],湖南大学以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带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模式[12],等等。大体说来,全国各高校从校情出发,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形成了各自特色鲜明的实践模式,为其他高校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鉴。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高校对思政课及实践育人越来越重视,从学科发展、师资队伍、经费支持、体制保障等方面均给予充分支持,形成了党委领导的责任体制。可以说,与前些年相比,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投入越来越大,形势一片大好。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推进显然是经验与问题相并存。
要把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明特色,即顶层设计,地方落实。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未来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中共中央会根据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作出重要规划,譬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并强调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根据这一意见精神,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前一个意见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培养而言;后一个意见则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布,主要是针对思政课建设而言。不过,虽然教育部颁布的该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但作为落实这一意见精神的“实施方案”中,对于实践教学并没有学时的规定,其后在教育部组织统一编写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中,也未见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加强实践环节是应有之义。可以说,这一情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是极其相似的。教育部也明确提出,“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入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理解和丰富学生的知识”——要求是一致的。不过,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前一个意见强调的是社会实践,后一个意见则强调的是实践教学。这二者之间应当是明显不同的。但是实际落实过程中,很多高校显然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这二者之间的区别,这也可能是各高校在落实中央文件精神过程的处理方式。正是这种合二而一的处理方式,直接导致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推进乏力,而思政实践课的规范化建设一直困难重重。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规范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明确提出:“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实践教学覆盖全体学生,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3]被明确纳入思政课建设标准后,各地高校逐渐意识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在顶层设计仍然不够明确的情况下,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方面,在新闻报道中,各地高校在总结中纷纷表示效果突出,成绩喜人;另一方面,在学术研究中,学界充分意识到受限于各校实际情况,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具体落实过程出现了各种问题。
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各种问题,学界进行了较多的探讨,发现和提出了一些明确的问题,言语中的,研究很深刻。有些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可能已经不是问题,也可能即将不是问题。有些问题则始终存在,尤其突出。考察思政课实践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较为突出。
有关课程思政视域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章
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提出,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向了新的高度。在新时代的要求下,课程思政成为推动国家、高校以及个人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推动国家教育全方位、全过程、深层次地改革发展,合理地将思想政治课程融合进专业实践教学中,这就是贯彻十九大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和集中体现,是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改革的直接驱动。......
2023-09-18
以“课前时事演讲法”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抓住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的有效模式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李桂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不仅理论性、政治性和思想性十分突出,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感。笔者多年来一直以“课前时事演讲法”探索“概论”课如何抓住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实验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2023-11-29
课程思政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资源。我们将探讨一下,在课程思政的大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怎样的发展可能性。“课程思政”是2014年后才出现的概念。此语是对课程思政的教学与研究的间接肯定。课程思政的重心落在思政上面。这几种观点的实质都一样,即夸大了课程思政的功能与作用,贬低了思政课程的功用。然而,在思政教育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主次关系。现在课程思政发展很快,大有风头压过思政课程的态势。......
2023-09-18
实践课程是各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课程思政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实践课程。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思政功能,多次下发重要文件进行指导。从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看,实践课程的思政功能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备受关注。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践课程思政的开展和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其规范化还远远不足,这是一个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023-09-18
本文所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范畴主要指狭义、显性层面的课外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的分类有很多种,其中根据社会实践是否列入教学计划分为教学计划内社会实践和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则不纳入教学计划,是学生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进行的社会实践。......
2023-09-18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都是实践教学活动和课程形态,但二者的宗旨和内容不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其计划性、组织性和规范性都要比思政课实践教学稍逊一筹。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进行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
2023-09-18
从课堂教学环节来看,目前较多高校对于思政课主要采取的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课堂讲授模式,较多采用大班授课。“慕课”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思政实践教学的不足,利用“慕课”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将电子教案、PPT等相关视频资料发布到网上供学生课前预习。“慕课”在线下的实践课堂教学中可采取“集中探讨”的模式。......
2023-09-18
与此同时,学术界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也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探讨活动。总而言之,所谓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一种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行”为主体的旨在提升道德水平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只有对实践教学的此种含义有了深刻的认知并按此去实行,我们才能尽量减少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种种问题,推动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