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思政课程重视度不够!三合一模式研究

思政课程重视度不够!三合一模式研究

【摘要】:从过去这些年学者们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的实际境遇的大量研究文献就可得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面临着多种困境。学校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上重视程度不够,采取的有效措施还不多。也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的不受重视的状况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的主要表现就是学校的制度性挤压。

既然思政课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理应在教学上获得学校社会的积极支持和强有力保障,但事实离我们的设想还很远。从过去这些年学者们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的实际境遇的大量研究文献就可得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面临着多种困境。学校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上重视程度不够,采取的有效措施还不多。早在21世纪之初,我国当代教育学家鲁洁就指出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被边缘化的严重状态。[5]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发展的期待有较大差距,而且随着事成经济的深入和全球化的趋向,其困境愈显突出。[6]在功利化的经济大潮排挤下,多年后的今天,这种状况有过之而无不及。所谓“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便是各级各类学校思想道德教学课的真实写照。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检索源,考证后可发现,40年来的相关研究中,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困境”两个关键词的研究主题,发表在核心以上级别的相关期刊的文章近百篇,且后20年是研究“困境”的集中期。也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的不受重视(即使是被学校像对待专业教学那样平等地对待)的状况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的主要表现就是学校的制度性挤压。在中小学校里,为了其他课程的教学需要或者学校公共活动而随意占用德育课时间的现象很常见,尤其是中学为了应对中高考,思想道德教育课的课时被消减,课堂被其他课程占用。在过去一段时间,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时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课时量开足,或者有的只给学分和学时而不给实质性的教学安排,或者用其他变相手段削减思政课的实际课堂教学学时。另外,师资配备严重不足,中小学里多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任德育课教师,而在大学里常常由辅导员和一些行政人员兼任思政课教师。这种困境还表现在,高校对思政课教学工作的经费支持严重不足,很多学校对思政课所给予的支持经费仅限于教师教学任务的报酬,而对其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发展和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方面基本不投入。无论是学校的教学发展规划、人力资源配备计划还是经费等物质条件的支持,都是优先放在专业建设上,而不是把思政课一视同仁。所谓思政课(德育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状态便是生动的写照。即使是在国家正式出台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1〕1号,2015年又得到修订完善)以正式制度形式明确要求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条件保障之后,也还有很多高校没有达到规定标准,这里面既有客观地发展性原因,也有学校人为轻视的主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