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思政课中的教学勇气及其重要性

思政课中的教学勇气及其重要性

【摘要】:也就是说,教育具有天然的伦理性,教学的勇气来自教育的伦理精神。故而教学关乎勇气,教师需要考虑自己的勇气,需要具备勇气,正是源于我们必须持有的对教育的这种崇高和神圣的敬畏、对人和人类文明的敬畏,源于从事这种活动的正义价值。教学勇气是教师自信的根本,而教师的自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的前提。

所谓勇气,就是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是个体在一定时期所具备一种心理正能量,表现为一种精神气质和态度倾向。勇气是克服内心恐惧的积极情感状态,是与邪恶抗衡的决心,也是人战胜和超越自己的方式。按照著名教育活动家帕克·J帕尔默的理解,教学的勇气源自教师的内心世界,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智能、教育情感和精神状态;教学的勇气还源自真心的教学,教师教给学生的一定是自己相信的,一定是真心关爱学生;教学勇气还应该是符合教师自身特点的独特的教学,不是简单模仿,也不是任意妄为;教学勇气还建基于完整的教学,把完整的学科知识、优秀文明和进步思想传递给学生,培养完整的人。[2]

教学需要具备勇气,因为教师职业本身的神圣性、高贵性,它对从事这一职业活动的人以及职业活动的面貌都先在地作出了规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就是教师传承优秀文化、教授专业知识、引导受教育者健康成长的活动。也就是说,教育具有天然的伦理性,教学的勇气来自教育的伦理精神。教师职业活动的对象是人,其任务是培育人,关乎个体的精神生命和人类文明进步。因此,它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学问素养)以及职业活动的质量(所培育的人的素质)都提出了超越的、不同于一般职业的高要求。教学需要勇气,还因为教育的追求。教育在本质上是把人类引向善的事业,它始终蕴含着对人类高贵价值如公正、平等、自由、关怀、尊重等真善美精神的坚定信念,饱含着对这些善的价值观的坚守、弘扬与培育。“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3]教育的事业是心灵的事业,教学就是面对面的、直接的心灵感化活动。故而教学关乎勇气,教师需要考虑自己的勇气,需要具备勇气,正是源于我们必须持有的对教育的这种崇高和神圣的敬畏、对人和人类文明的敬畏,源于从事这种活动的正义价值。

教学勇气是教师自信的根本,而教师的自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的前提。传道者先要明道、信道。[4]思政课教师需要满满的自信,不仅展现自己的心灵和智慧,同时更加完美地传递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思想,贡献中国智慧。没有勇气就表现不出自信,没有自信就会失去教学的兴趣,甚至出现厌倦情绪,怀疑自己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3月18日的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会上提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大素养要求,既表明思政课教师教学勇气背后必须具备的高素质,同时也指明了教师涵养勇气应该努力的目标,而只有往这六个方面努力,勇气和自信才能水到渠成。